人類心中的差別待遇,以及自視甚高的種族思想,是納粹與猶太人、白種人與其他膚色族群,或是台灣不同民族間矛盾衝突的種子。戰爭發動的最根本原因,即是如此。
塑造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殘酷不仁,以及迫害猶太人的殘虐手段為題材的電影,近十年已逐漸遇到瓶頸,觀眾對這題材已再熟悉不過了,但是在戰爭結束之後發生的事情,觀眾卻相對感到陌生。
繼去年金馬影展播映過的《世紀審判秀》之後,義大利編導拉斯克勞曼(LarsKraume),以《大審判家》訴說在《世紀審判秀》之前發生的故事,並將故事圍繞在總檢察長費里茲鮑爾博士(FritzBauer)的身上,並藉由這段捉拿阿道夫艾希曼(AdolfEichmann)的史事,對正義的雙面刃作用進行了嚴酷的批判。
FritzBauer曾是二戰時期流亡丹麥與瑞士的猶太人,二戰後他主要負責奧斯維辛集中營(Auschwitz-BirkenauConcentrationCamp)的案子,追查所有曾參與迫害猶太人的的德國高官,並給予相應的懲處,以安慰受難家屬的心靈,表面上看來這些納粹在二戰後受到審判似乎罪有應得,看過以奧斯維辛集中營為題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