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獨立製片]的文章:


  評分:10/10猛人:有膽子製作這套作品的獨立製片工作者以及全體人員 第二次用手機起稿撰寫影評…這次是寫《十年》…其實看完好一段時間了(管道保證合法),就是想不到要從什麼角度評論…腦子思考的,其實除了這五段故事的「政治正確」或是片中所明示的「時事氛圍」,B某我個人還是以純粹獨立製片的角度去看待這五部短片作品(即使片中所描述的一些事物,仍可看出創作者對於特定議題過於天真甚至是態度上過於簡化)。 在第一段短片的政治恐怖行動,某種程度上面點出了正反兩面立場的政黨最終仍是無法跳脫中共陰影的操弄,最終兩個收錢辦事的古惑仔,以祭旗的命運作收的結果,也只是突顯了聽話與反抗不過殊途同歸的悲觀輪調罷了。而做為開場白來說,舞臺劇式的手法以及過於單一化描述這場政治陰謀的各環節安排,其實只能說是用來開場剛好的作品,暖身意義大於實際給觀眾的印象。 來到第二段故事,講述了兩位文史工作者為了突顯出自己維護香港文化歷史的意義,以及堅持自己信念,最後其中一人選擇把自己變成了歷史之一…故事手法上最為文青的一段,但同時在美術、攝影、燈光上面也最用心,可是故事過於冷冽,情緒上面很壓抑。是一個需...
寓言還是預言?又或者已然是進行式?-《十年》
BIO-MAN
十年
2016-06-19 21:37:55
劇情
10
根據世界電影雜誌統計,台灣是全球觀影族群的前十名,即使如此,以我近年的觀察看來,台灣人仍然沒有普遍閱讀影評的風氣,比重也相當低,為此我在與各路電影同好的討論下也做出了研究。     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不再只有票房成績才是王道,現在愈來愈多電影創作者顧及獎項入圍,若兩者皆無,至少也要擁有好評價,就好像它們是可以被歸類為娛樂片、商業片與藝術片一樣,雖有些劇組會拿“客群導向為影迷”當作負評藉口,但自去年起觀眾以爛番茄為選片指標的依賴率也呈每年4%的趨勢逐步成長,也因此好萊塢都會重視到將權威影評的一字一句奉為聖旨,尤其是沒錢宣傳造勢又沒有影評賞臉的獨立製片,更等同於宣布死刑。     回想起我過往的人生時光,幾乎都是衝著票房而看電影,真正接觸國外影評是從高三畢業時開始,本文主要會是介紹全美的兩大龍頭電影網站,分別為:   1.IMDb(1990年成立,由亞馬遜出資)     2.爛番茄(1998年成立,近期被華納併購)       自去年起,當我看到爛番茄的評論後,便慢慢認為IMDb太往觀眾靠攏,不太可靠(它就相當於台灣的開眼電影網,畢竟評分範圍有些寬鬆,連評價悽慘的【蝴蝶效應】都能達到7.7顆星,而且曾出現鬧版、洗分數的狀況,至於Metacritic,個人因為不太習慣於它的版面而自動忽視),而爛番茄就類似於台灣的觸電網,由觀眾和影評互相評分,基本上超過70分就有入圍奧斯卡的資格(如:【悲慘世界】【神鬼戰士】),較具指標性,也讓我發現爛蕃茄網站的電影有"CertifiedFresh"和"非CertifiedFresh"的分別, 不過奇怪的是,有些低於75分的電影(如:【星際效應】【普羅米修斯】【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等),卻依然註明"CertifiedFresh"的標籤(首頁上的說明都寫最低門檻至少要75分), 而有些八、九十...
[電影資訊] 美國影評裁定電影生死的操作手段
鯨鯊  2015-07-10 16:01:02
   再見了,2014 (現在講會不會太晚?XD)!! 這一年來很感謝旁人對我的提拔,給予我有別以往的新經驗,讓我的文章有受到轉載,以及一些試映、邀稿的通知,是否曇花一現只能靠時間證明,經統計發現,原來去年我一共寫了116篇影評 (如果加上看完沒寫的肯定更多),而在所有年度影展的最後一站:”MTV電影獎”落幕之前(不是奧斯卡唷!),我的”2014年度十大佳片”也統整完畢,光是合成圖片、製作遮色片與校正尺規就花了兩天,去年的電影普遍氣勢不足,相較於2012與2013年每部”十大佳片”都能至少四顆星的情況,去年的”十大佳片”竟然只有3部能在我心中拿下四顆星,而且只有第3~5名是能夠讓我當機立斷的,雖然我的評分標準比起其他影評朋友嚴格了些,但奇妙的是選出來的片評價都較低,這次我的口味比較趨於大眾認知,只有《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一片被視為負評,但依然秉持一半娛樂片、一半影展片的要求,(可惜共同爭取第十名的【星際異攻隊】【星際效應】【飢餓遊戲:自由幻夢Ⅰ】成為不幸落選的遺珠)以下是在我去年所觀賞的超過100部電影中,精心選出前十分之一的重點精華,希望各位也會喜歡!^^ ※每部作品都會有附上文章連結,若是標記”從缺”的會擇日補上影評,就請有耐心的讀者一起踏上鯨鯊的2014年度推薦片單之旅吧!   1.《控制》 由瑞絲薇絲朋監製的此片是2014年難得讓我非常乾脆給予4顆星的佳作,讓我認為大衛芬奇的品質又再次重回顛峰,雖然不及在過去拍攝【致命遊戲】的那份驚喜,而且局勢走向都早已預知,但至少是他十多年以來最佳的作品,也是繼【隔離島】後再次撼動我的驚悚懸疑片。   難忘橋段:電影後半段戴西慘遭割喉的死亡床戲,令人無法料想會以這麼猛烈的方式呈現,果真成為我最難忘的橋段。 心得文章: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控制》(GoneGirl)     2.《哥吉拉》 歷經...
[電影資訊] 鯨鯊2014年度十大佳片總整理
鯨鯊  2015-04-10 14:10:14
這部電影的故事推演其實很狂想色彩,差不多等於《SevenPsychopaths》那種讓想像力完全放開的劇情安排,但是骨子裡,這部片卻是充斥著滿滿的政治正確以及反政治正確的思維。   很難界定這是一部怎樣的作品,前三分之一是描述對於未成年性氾濫的一個典型YA電影;中段的三分之一則是描述了一個基本教義派宗教團體,透過私刑把同性戀以及未成年的約砲青少年逐一殺害的過程,同時還順便恐嚇了有同性戀傾向的地方警長不要多事;最後的三分之一則是描述了警方其實早就盯上這個教派,同時也提到了這個教派組織本身利用了法律漏洞囤積了大量槍械,後面就是描述了這個教派團體與警方槍戰衝突的劇情,以及最後一連串的巧合,導致了司法體系以境內從事恐怖活動的理由,把這個教派送到牢裡永不見天日。 乍看之下這是一部典型的YA恐怖片,但是故事中段卻轉換成一部強烈宗教色彩的作品,之中更是引用了大量聖經的內容,來對應這些宗教狂熱者的屠殺行為(不過筆者我不信教,所以無從了解引用正確與否);最後在警方與FBI的介入,故事又演變成一個司法單位因為卡在尷尬處境,而選擇以屠殺的手段來解決問題的情勢。而最後司法體系更是引用了後911時代的反恐法令,讓一切問題有了解套的收尾。   乍看之下這是一部狂想色彩偏重的黑色喜劇,但是仔細的看可以發現到影片末段的那場槍戰劇情,明顯就是影射了大衛教派的韋科慘案。但是仔細的看下去,會發現到這部片更多成分是對於田園主義的正當性之質疑。   而這部片我們所沒有看到的那個頭槌攻擊,反而成了編導對於美國司法體系最有力的質疑,也即是制裁的正當性之批判。   可惜這部片最終並沒有對於這些滿滿的訊息提出更多的疑問與解答,一切就收尾在其他犯人對於教派領袖的一句「閉嘴」,讓這部片只剩下一個作者電影的印象。   不過這也無所謂,看這部片對於那些假道學的極端宗教份子在這部片完全被醜化的德性,...
看似描述極端宗教教義派團體,實際上是充斥著對於『田園主義』的批判
BIO-MAN
血國
2015-01-27 23:37:16
爽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