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是枝裕和]的文章:


【嬰兒轉運站】—被遺棄的我們,是否值得被愛?(브로커,2022)  透過一場「販賣嬰兒」的公路之旅,是枝裕和不僅在韓國犯罪電影的框架中,找到了自己說故事的空間與節奏;更在這絕望、大雨傾盆的世道中,展現了人們相互理解、關懷的可能,然後以他溫柔的眼光,為我們找到活下去的勇氣與希望。   1.這是部韓國電影?. 電影的一開始,觀眾一點都不會同情這些「販賣嬰兒」的人。  年輕媽媽(IU李知恩飾),不僅擅自把嬰兒棄養在教會前;在偷嬰兒的掮客告知,賣掉小孩後可以拿到鉅額現金,還馬上眼睛一亮,十分乾脆地就跟著仲介要上路去賣小孩了。  經營洗衣店的大叔相鉉(宋康昊飾),明明是想靠賣寶寶來償還自己的賭債,面對年輕媽媽時卻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是在幫忙尋找願意扶養孩子的父母,還說這是「善意」。  年輕的同夥東秀(姜棟元飾),則是利用自己在教會的職務之便,幫忙把嬰兒偷出來賣;被年輕媽媽發現後,還反過來指責媽媽說,把孩子棄養在教堂,只不過是想讓自己的罪惡感輕一點罷了。  且在交易嬰兒的過程,這夥人還會質疑顧客不夠誠懇、嫌他們不會是好父母之類的。. 乍看之下,這主角一行人,明明是一群...
【嬰兒轉運站】評析—被遺棄的我們,是否值得被愛?
宥影評
嬰兒轉運站
2022-08-19 23:21:07
氣氛
10
影音導讀|XXY120秒評電影:   藉由「全家人」靠啃老、行竊度日的無賴生活,一步步透過日常生活的描述而闡述了家庭的定義,以及反諷了現代日本逐漸消失的傳統價值觀。《小偷家族》批判了現代人逐漸疏離的人際關係,以及反思血緣關係是否是維繫家庭的必要條件?劇中的角色在生活中處處偷竊,用他們的特殊方式過活,畫面看似荒謬,但是枝裕和純樸又不帶立場的客觀角度,切入了故事探討親情的核心價值,寫實地剖析人性以及現代社會的人情冷暖。《小偷家族》整體來說,是一部題材相當有趣而且劇情深刻的佳作。在本屆坎城影展上,是枝裕和風光多下最高榮譽的金棕櫚(最佳影片),讓《小偷家族》這部片打響知名度。但主打坎城影展焦點,以及是枝裕和導演作品兩大賣點,《小偷家族》是否能夠打入大眾市場,仍端看觀眾們如何用正確心態欣賞;是否能夠用更高的高度,和更靜心且深層的感受來看這部電影。《小偷家族》故事以看似父與子關係的兩角,在賣場行竊作為序幕,並開始引介一起居住在小平房內的家庭成員,包括靠老人年金度日的老奶奶、在聲色場所打工的女孩、以及在洗衣廠工作的女人:五人之間互相鬥嘴,看似平常不過的居家生活,再普通不過的平凡人,實際上在...
《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 - 家庭的定義
XXY
小偷家族
2018-07-17 00:09:03
劇情
9
首次觀賞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其平易近人的敘事風格、不疾不徐的敘事步調、濃厚的人文色彩,在演員細膩的詮釋之下,輕鬆的打動了我。回家後馬上找《海街日記》來觀賞,說來真妙,發現個人喜歡《海街日記》更勝本片,但本片能得到坎城金棕櫚大獎,在於是枝一貫的人文色彩基調,融合社會議題,加以點綴,第三幕處理的既不煽情卻又如此讓人心碎,實在不簡單,如果有看過是枝欲和過去作品的朋友,本片絕對值得一看。   本片的故事講述高樓林立的東京中,殘存著一間破舊的小平房,裡頭住了5個人,分別是年邁的奶奶、一對夫婦、一位20出頭的少女亞紀、一位青少年祥太,他們互相無血緣關係,但卻生活在一起,平常主要都靠奶奶的年老金過活,一有生活用品不足的情況時,便會去偷東西,以補足家用。一日晚上,父子倆在返家的路上,在角落間看到了無衣無助的小女孩由里,因此將她帶回去,妻子信代更是把亞由里當作女兒般,視如己出的照顧。   「家人」的定義,《海街日記》在複雜的血緣關係中與模糊的道德地帶上已做到一定程度的探討,本片也依然承襲這命題,繼續探討家人的定義。此次是枝將毫無血緣關係的角色們匯聚在此,前半段用一貫的手法細細刻畫...
《小偷家族》:家人的定義有時不單只是血濃與水的關係
Puff
小偷家族
2018-07-13 22:08:47
演技
9
離開變幻莫測的凡間,靈魂歸於平靜前,在通往天國的中繼站裡,倘若可以選擇最值得保存的生命片段,你會帶著哪一部份安然長眠?記憶常駐內心,塵封時安靜無聲,喚醒時排山倒海而來。輕觸長年忘卻的段落,悉心回味波瀾壯闊抑或平淡無奇的人生,總能找到凝結於美好一刻的回憶,縱使中途思緒打結,梳理不出結果時,也能有天使引導。那一位位服務於中繼站的天使,因為無法挑選出一瞬片刻而尚未進入下一站,他們內心敦厚,一面陪伴著即將解脫苦難的亡者,一面傾聽故事映照自身。人活在世時,每分每秒都創造著記憶,時間前行,經歷因而誕生。記憶的微妙之處在於,它們會隨著時空長河推進而產生形變,每個人作為獨立的個體,面對回憶的處理方式不盡相同,有些人侃侃而談,有些人恐懼揭開傷疤。是枝裕和用他進入長片製作前擅長的紀錄片拍攝手法,讓專業或素人演員對著鏡頭娓娓道來,訴說曾經那最深刻的往事,攝影機彷彿陪伴他們最後一程的要角,本片摒棄了分鏡圖,全靠片場情況循序調整。[1]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感受幾分真實亦幾分虛假,說出口的過程中,思考同時進行,純然當下混和一些反省後的餘燼。將大家提及的美麗時光用影像方式還原現場,重現當時場面讓死者於消逝前驀然回首...
下一站,天國!:靈魂歸於平靜前
IIris Chen
下一站,天國!
2018-06-05 00:13:15
氣氛
9
這其實是一部關於「瞎子摸象」,最終才發現明眼人其實不存在的寓言故事。或許在觀賞本片以前,必須先心理建設關於是枝裕和拍電影的價值觀,「電影不是用來審判人的,導演不是神也不是法官...我總是期待看電影的人回到日常生活時,對日常的看法能有所改變,能成為他們改掉用批判性眼光看待生活的契機。」這是是枝裕和在隨筆《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所提及的。 對於「單純」想看懸疑推理電影的觀眾,是枝裕和絕對會讓你失望。換個說法,本片像極了《王牌大律師2》的基本人設,對於死刑的看法以及真相的曖昧,雖然這一切全都藏在精心設計的對話,只是節奏比起過往宛如走路的速度,更像是爬行一般,觀眾必須用四肢(全身的力氣與專注度)才得以抵達終點。 「法律真是不可思議。」 《刑事弓神》某集曾經提到,一旦抓到的嫌疑犯有前科,人們就會有先入為主的假設將他定罪,放到《第三次殺人》亦是以此概念為主幹。法官、檢察官、律師,甚至是嫌疑人、被害者家屬,這些人所有的信念,全都圍繞在貫策自己的「利益」,隱藏不堪的秘密、全盤托出自身的正義、減少訴訟資源,甚至是拼出對於事情的真相,唯有讓一切繼續前進,就算方向有誤也不願打掉重練,這就是司法的節...
《第三次殺人》-吞了大象的蛇
CharMing
第三次殺人
2018-01-14 18:21:00
演技
9
《第三度殺人》乍看之下還以為是懸疑片,但實質上是以心理懸疑題材作包裝的一套犯罪劇情片。電影節奏雖然偏向緩慢,不過劇情甚有內涵,特別是主角們之間的對話,字字珠璣,必需細嚼慢嚥才能領略當中的哲理。 故事講述疑犯三隅對殺害解僱自己的老闆並毀屍滅跡直認不諱,但在會面追問的過程當中,三隅一而再,再而三地改變口供,使辯護律師重盛覺得案中疑點重重,更發現被害者的女兒咲江竟和三隅是朋友,與此同事咲江原來曾被其父性侵多年,暗藏著犯案動機,到底兇手三隅?還是咲江? 是枝裕和透過三個主要人物:勝利至上的精英律師重盛(福山雅治飾)、有殺人前科的疑犯三隅(役所廣司 飾),以及被害者的女兒咲江(廣瀨鈴飾),精心打造出一個懸案,同時透過重盛的心境轉變,帶動觀眾探究真相。然而,劇情就如戲中曾引用的盲人摸象故事一樣,每個人僅根據自己感官、認知、利益來作出推斷及結論,結果...所謂的「真相」並不是真相,三隅有沒有殺人已經不是重點了~ 導演悉心安排這個沒有真相的結局,除了是對人性及現今司法制度作出控訴,更想觀眾對於「事實不等於真相」、「冷漠才是罪」、「到底誰有權決定誰有罪」、「人的生命注定沒有選擇」 的課題,...
【影評】《第三次殺人》: 沒有真相才是真相
莎包 Mind Too Wild
第三次殺人
2017-12-11 15:20:44
劇情
8
  《海街日記》是是枝裕和的電影,描述一家姊妹情誼的溫馨故事,住在鐮倉的三位姊妹在外遇離家多年的父親葬禮上,與同父異母的中學生妹妹重逢,發現小妹親生母親早已過世,繼母也並未善待她,三姊妹決定接同父異母的四妹與她們同住,展開在一個屋簷下的日子。  我覺得這部電影厲害的地方在於,他運用很簡約的對白句子,就可以讓觀眾迅速掌握電影中的角色關係,從看似平靜的淡然中,要你挖掘底下的波濤洶湧。    沒有要多評論電影的意思,因為這篇是【出戲王】的專欄。  出戲點一,這位「溫柔卻沒用」的父親,Y染色體一定弱到不行,才會生了四個小孩都是女孩子。  這要是在台灣古早一點的時代,大概第三胎女兒會被取名叫招弟、第四胎女兒會被取名叫招男,漂漂亮亮的女孩子被取了這樣俗氣的名字,就只為了一個生男孩的盼頭,用人家長久的歲月去祈求受精那一瞬的結果,還不一定會成功,實在是可憐可嘆。  看這樣四個如花似玉的姊妹相處在一起不也挺好的嗎?天生內建閨蜜,可以互相扶持、講心事,雖然很容易為了誰穿了誰的衣服而憤怒大吵架,但看到對方失戀難過的時候還是會心疼安慰她,偶爾還可以去海邊吹著海風,踏踏浪。    說到海邊,這群因父親喪禮而結緣的女人,結尾也一同去參加了一位長輩的喪禮,然後在喪禮結束後大家就心血來潮去海邊走走逛逛,吹風散心,說著「妹妹是父親留給我們的禮物」之類溫馨感慨的台詞。  可這原本應該溫馨感動令人落淚的場面,我的眼光一直放在她們的腳上。  我說這是去海邊該有的裝扮嗎?  三姊和小妹都是包鞋這也就算了,大姊二姊還穿起了高跟鞋,這樣走在沙灘上真的可以嗎?一直陷進去沙子裡舉步維艱的樣子可完全失去了高跟鞋的優雅啊,一不小心還會腳扭到。    總之我真的無法理解高跟鞋女生的世界,她們甚至可以穿高跟鞋上山下海、打球運動,這麼假掰的時尚美感到底是誰想到的?然後走個兩步就撒嬌要人背背或是call專車來接,實在是太矯情了。...
[叫我出戲王] 海街日記---為什麼要穿高跟鞋踩沙灘?
Allison 艾厲森  2016-07-29 23:44:07
說到日本最會拍家庭故事的導演,相信大家的答案應該都是是枝裕和,他以獨數一格的寫實風格,抑或是說從前侯孝賢及楊德昌的電影那般感動,描繪出家庭不一樣的面貌;不慍不火的敘事風格,慢火熬煮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羈絆,在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帶領觀眾進入他的故事,跟著電影中的主角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 出生於東京練馬區,大學時期的是枝裕和就讀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系,畢業後卻毅然決然投入影視工作,初期並非直接進入劇情片導演界,而是選擇從事紀錄片的拍攝工作,題材多是充滿社會關懷、人文主義。直到1995年首次執導日本作家宮本輝小說改編電影作品《幻之光》,開啟了他的電影劇情片之路,該片獲得威尼斯影展競賽片入圍,也獲得日本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新人獎,初啼試聲就有好成績,讓人不能不期待他日後的發展。     接下來的電影,包含大家熟知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橫山家之味》、《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這幾部片都在影壇上獲得極好的評價,也讓他成為了影展的常勝軍。 導演在台北電影節的講座上說到,在他要開始構思一部電影前會先準備一本筆記本,把靈光一現可以用在電影裡的任何小事都先記下來,累積到一定程度這個劇本也就成型了。這次要帶來的新片《比海還深》發想來自於導演朋友的故事,一位女性友人曾跟他抱怨前夫都不付贍養費,卻仍要求定期和小孩見面,沒付出又要經營感情的行為讓導演女性友人十分頭痛,這也讓導演對這樣的男人充滿想像空間,進而發展成劇本、拍成電影。   導演之所以能拍出動人篇章,借助於他敏銳的觀察力,能運用他對人性的關懷,深刻自省地描繪出電影中每個迷人的角色;不會強烈批判自己角色,而是賦予觀眾能夠有自我判斷與想像空間。導演在藝術與商業中取捨出極佳的平衡點,不僅讓影癡能夠細細品味電影中的各個細節,也能讓一般觀眾在這個好萊塢當道的電影世界中,享受「說好一個故事」風格的恬靜饗宴。   導演...
[影人] 宛如走路的速度:是枝裕和
Mars Lin  2016-07-20 14:50:53
是枝裕和,就像一首沒有歌詞的鋼琴伴奏,使用最簡單的白鍵彈奏出的C大調、抒情慢板,無須升降,大約是一般人走路的速度。但是,為什麼就連簡單的散步都會讓人感動到流淚呢? 極其喜歡《我的意外爸爸》比散步還要緩慢的節奏,因為觀者的靈魂早已被電影吸收,我們都成了電影的重量,成了那個意外、那個爸爸、那個孩子,直到電影結束都無法抽身。 親緣和血緣真的能分開嗎?從《第八日的蟬》到近日的《怪物的孩子》,這些電影都意圖告訴我們些什麼。但是《我的意外爸爸》卻不將時間浪費在說道理上,而是一步一步演給你看,所以靈魂才會被吸走,「如果我是那個父親(孩子),我會選擇親生兒子(父親)嗎?」。孩子的年齡設定在6歲,單純且簡單的生物,如果年齡再大一點議題會更難處理,但是這樣的設定,卻更凸顯出「選擇」的二分法。 或許,《我的意外爸爸》從一開始就打著「感情是可以培養的」的招牌,只是假裝讓親緣和血緣好像難以選擇,卻在其中不斷在料理上撒調味料。一如福山雅治飾演的父親,其母親就是繼母;一如故意調換孩子的護士,再嫁老公的孩子卻挺身保護她。「親情」是血緣建構出的基礎,但是真正讓親情成為力量的,其實是後天不斷累積而成的愛,就算是憑空生出來的,也足以撼動世界。 偉大的不是血緣,而是「愛」與「陪伴」。 《我的意外爸爸》很簡單,簡單到難以言喻,如同一張白紙,卻深刻到你必須仔細觸摸才能感受到上頭細膩的紋路。 ...
《我的意外爸爸》-比散步還緩慢的節奏
CharMing
我的意外爸爸
2015-12-18 23:28:35
劇情
9
  《海街日記》真是一部非常溫暖的電影,我一直都很喜歡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總是用一種慢慢的、柔柔的步調,讓觀眾能在故事劇情的留白之處,反覆咀嚼台詞與影像,然後散出香氣來。 是枝裕和導演把鐮倉拍得好美、好安靜,沒有大佛也沒有八幡宮,沒有那些旅遊書上的觀光客景點。《海街日記》裡的鐮倉,是個感覺非常舒服的小鎮,那些很明明很普通的轉角、上坡、很普通的登山小路、菜市場、車站,以及很可愛的《海猫食堂》,都在這部片中展現出非常奇妙的魔力,讓人看完很想穿梭螢幕進到電影裡的街道上散散步。 改編自同名漫畫作品的《海街日記》,香田四姊妹的共同生活既恬靜又美好,雖然大家仍有各自的煩惱,個性也不同,但卻仍讓人喜歡。有點可惜我是獨子,但若有姊妹共同生活經驗,絕對會被片中的許多小細節打動,並且隨著四季不斷轉變,在一道道上桌、暗藏著家人味道的家常料理中,成為串起姊妹們話題、釋懷心底秘密的開關。看完《海街日記》之後,會有一種想開始自己動手釀梅酒來喝的衝動。 我很喜歡《海街日記》,像喝梅酒醉了一般,看完之後會有一種甜甜的、輕飄飄的感覺。   (這篇寫得很短,因為如上面所言,醉了,沒辦法寫太多字。)        ...
《海街日記》慢慢的、柔柔的、甜甜的、輕飄飄的。
Naiew Gnaw
海街日記
2015-09-17 21:04:25
氣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