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親情]的文章:


部落格版面   《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IsBorn)、《真愛每一天》(AboutTime)、《後來的我們》,其實這三部愛情電影,在愛情戲的部分,就已經相當迷人,沒想到親情戲更加出色,感人橋段都恰如其分,並不會太刻意。  《一個巨星的誕生》  這部劇情本身是不錯,歌曲也呼應劇情,演唱片段採用現場收音,對於LadyGaga來說是輕而易舉,不過BradleyCooper本業不是歌手,所以令人大開眼界他的努力,再加上他還編導及製作本片;對於劇中Ally(LadyGaga飾)和Jack(BradleyCooper飾)的化學變化,剛好沒打到我的點,因此讓我落淚的不是他們的感情戲,Jack對哥哥Bobby說出崇拜的人其實不是父親而是他,那段真是洋蔥滿滿。  要是Jack沒結束自己生命那該有多好,雖然這樣故事就沒這麼淒美。    《真愛每一天》  一部電影匯集3大女神,女主角RachelMcAdams、女配角MargotRobbie、VanessaKirby,光是女演員陣容就是個必看理由,超級喜歡劇中Lake一家人的互動,每週固定的時間一家人去野餐、戶外電影院,Tim(DomhnallGleeson飾)和James(BillNighy飾)父子倆還常打桌球,並且父子倆一起守著共同秘密,那就是Lake家族中的男性到21歲之後,只要到陰暗密閉處,閉眼握緊雙拳,即能回到曾經歷過的某個時間點,雖然有這樣的能力,但還是會走到生命盡頭,James最後使用這個能力,跟小時候的Tim在海邊奔跑,眼睛不小心就流汗了。  觀影時相當羨慕Tim能回到過去的能力,做錯的事、說錯的話,能夠重新來過,像是打電玩一樣,但這也告訴我們,人生不能重來,得認真過好每一天,把每一天當作生命最後一天,盡情發光發亮,並且善待身邊的每個人。  ...
[推薦片單] 3部親情戲 更勝愛情戲的愛情片
宅豬宅兔影院  2020-09-04 20:36:53
整部電影非常有特色,也很有年代的痕跡,正方形的構圖,十分有詩意,每一個走位與座位的安排明顯看得出來都是設計好的,各個角色錯落安排,不互相遮擋,近似舞台的演出,以及極度淺的景深,人物就像是後製上去的,加上當時流行的視覺位置,演員直勾勾的盯著鏡頭,讓現在的我看起來非常具有威脅感,以及客氣到不自然的表情,讓人看了有些坐立難安,但卻印象深刻。 從這部電影中,看到的日本凡是拘謹的個性,明明是一家人,就客氣地生疏,互相地敬禮、不開玩笑,各種客氣的敬語等等,看了非常不習慣。其中,也到看到了日本家庭中的禮俗與關係也十分講究,包含放熱水澡,奉茶等等。 其實在這趟東京旅程說,媽媽時常在與子女、孫子的對話中,有若似無的透漏的死亡的訊息,以及最後車站的到別。好像真的知道這是最後一次似的,讓我們更刻意的去觀察子女的反應與動作,而最後病危的情節其實大部分觀眾應該並不意外,意外的是子女的反應。 雖說日本家庭文化十分有裡,待父母也十分尊敬,但在私底下言行舉止中,透露出家庭關係的疏遠與不親密,除了二兒子媳婦以外,自己的親身大兒子與女兒,認為父母是工作上的負擔,生活上的打擾、親情壓力的綑綁,只想把他們送出去玩,不想照顧,還沾沾自喜地自以為父母會開心,認為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媳婦是這趟旅程中,最真心陪伴,也是付出最多的,比自己親身的兒子女兒還上心,請假帶父母游東京、給零花錢,真心的款待,而父母也能從中感受到媳婦的誠意。相較於兒子女兒,因為工作而婉拒父母的住宿。 一句「我們居然要流落街頭了。」從父親的口中說出,不免讓人感到心頭一震,「東京真是大啊」「東京太遠了」「東京人太多了」等等的話,都是在表達孩子長大後跟自己漸行漸遠,就像東京與家鄉的距離一樣,不管是文化還是價值觀,彼此真的離的很遠很遠了,於是媽媽借處媳婦家,爸爸喝得爛醉。 兒子女兒總是在爸爸酒醉後、或是私底下,才能說出真心的話,那往往是聽起來最殘...
日本家庭文化中恭敬卻有疏遠的關係,就像一場名為「孝道」的一齣戲
陳奉
東京物語
2020-05-14 11:00:48
氣氛
9
就是因為我們不是全知,所以才會想要探索這個世界,而從中學習、體驗,這是人生的價值、也是電影的價值,他帶我們看不同的人生,從中得到劇中角色的人生經歷,增長並學習。 這部片探討許多的論點,親情、友情、愛情,自我認同以及對於人生的看法等等,主角們就像我們一樣,面對到的許多事,也讓我很有感覺,總會不自覺將這些角色投射在身旁的人。 電影一次說明了從出生到死亡的種種重大事件,從新生兒的誕生、阿弟的婚禮、奶奶的葬禮。 電影中也提到當代的教育問題,老師不求證也不願相信孩子的辯駁,更用大人的思想去解讀孩子,明明就只是一顆氣球,卻不明就裡相信他帶來學校是保險套,他連保險套是甚麼都不曉得,就算他拿的真的是保險套,對他來說,就只是一個透明的塑膠氣球罷了。看到孩子拍的照片,就以大人的優越姿態去嘲諷、恥笑,不願理解孩子的想法及思維,一昧地否定所有讀書以外的事物,我想這就是當時的教育。 「是不是我們看到的都只是一半?」雖說劇中簡洋洋說的話有點超齡到有點脫離電影情節,但也就是因為他的成熟,才能讓我反觀自己,反觀劇中這些不成熟得大人,就像他說的,我們常常都只看到我們眼睛所看見的,卻看不到自己背後的所有事情,我們的人生中,每分每秒都是在「選擇」,要看什麼、看到什麼、靠哪邊走、做哪班車,我們沒辦法以全知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但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要更去理解、去體會所有我們看不見的,「背後的」那些。 片中也提了了宗教的功能,當你幸福安康的時候,你根本不會想求佛感恩,但在你失意的時候,信仰就變得很重很重,一般求佛,我們都是在有求於祂的時候才會去,去要求神明完成你想要的願景,或是哀求個心靈上的安穩,就像敏敏一樣,上山了之後,她得到了什麼?其實不管是求佛的還是做什麼的,我們都世人,每天都在過日子,並沒有什麼不一樣。 電影中導演用許多淺顯的暗示來陳述角色的心理狀態,像是敏敏惶恐失措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生活時,...
就像是他的告白,屬於楊德昌對世界的獨白
陳奉
一一
2020-03-14 16:30:52
劇情
9
“如果弒父/弒子能得到一億巨額,你願意挑戰嗎?”,在漫畫改編的泰語片【13 駭人遊戲】中,膽量、無良、吃虧被當作努力,是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的最佳體現,逆轉式發展讓親情變得廉價,存有良知而喪生展現了每個人的關卡不同,人生的難題也不同,替該國影史里程碑埋下伏筆,因此在觀影完畢,筆者對片尾最後一關別有見解,事實上,兩種發展都可能出現(放棄遊戲或是獲勝後被殺)。     影片中男主角欠下8萬泰幣又不想乞討,因此決定靠當眾出糗拿錢(它可不是印度的智力競賽),吃蒼蠅、嚇幼稚園孩童、高級器皿吃屎、打前女友新歡正如黑色喜劇(榮登公認經典榜首的則是後者,其中搶流氓手機、舔腳的幽默演變成砍殺的殘暴算是得宜自如,另外井底收屍雖然有善事公益的正面教育,諷刺社會中年人沒完成照顧的悲哀親疏風氣,但如此行徑在法律面前或許站不住腳,還可能會受法官反認是殺害獨居老人或是竊盜),遊戲開發商針對玩家客製化,瞭若指掌人生陰影與傷痕弱點,任由男女主角之間固然相左的價值觀(愛情、錢、名氣等等)撕毀社交,成為藉暴力解決困境的人,甚至藐視權貴,女友在男主角前偽裝(男主角對母也是,主管對下屬也是),後者不想念絆腳石女主角,但在離經叛道中自己的原則可沒被過度消費,不傷母心、不摔吉他更不願放棄音樂(同時因家庭應互相照顧為由,不成為輪椅上的父親般骨肉相殘),然而遊戲機制中,因“規則二”延伸出的“投票續玩”,使多數決民主成了無法無天的自由(這般殘酷卻無受妨礙),只為精進成愈發「引人入勝」 (實為過分噁心)的遊戲,諸如殺狗(狗狗名字竟然是網路很夯的Boo阿布~)、為求掩人耳目而成為曬衣繩血腥急速賽車飆仔削頭共犯等等(就算惡路不可行,但他仍自認不容錯過)。     【13 駭人遊戲】點出了警察為錢誘惑殺人、駭客孩童邀請監視探查女主角的虛偽風俗氣息,觸痛各種金融危機沖淡的義理面罩,因資本運作無法迅速復甦,起源了貪婪深...
翻身不成蝕把米《13 駭人遊戲》(13 เกมสยอง)
鯨鯊
13駭人遊戲
2019-12-31 22:53:56
題材
9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她,生於牧師之家,從小叛逆勇於表達自我,年少就為愛義無反顧, 20世紀初保守年代,她卻錯愛有婦之夫,還珠胎暗結未婚生子, 為了家族與個人名聲,為了怕被告,她,只能選擇遠走他鄉產子, 產後與出生嬰兒分隔兩地,飽受思念之苦,但時光似水, 遲來的離婚喜訊,她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與舊愛分道揚鑣, 幾次前往探望,長大的兒子卻與她形同陌路,她不曾放手, 再次縱身一躍,選擇獨力撫養,因為她明白, 只有勇於縱身一躍,方能從死亡躍到生命,從黑夜躍到黎明。   預定2019年2月15日在台上映的瑞典電影《當幸福提早來》(UngaAstrid/BecomingAstrid)改編自世界暢銷童書瑞典作家阿思緹‧林格倫(AstridLindgren,1907/11/14~2002/01/28)真實人生的故事,由丹麥女導演佩妮莉‧費雪‧克莉絲鄧森(PernilleFischerChristensen)執導,丹麥女星艾芭‧奧古斯特(AlbaAugust)、丹麥籍柏林影后崔娜‧蒂虹(TrineDyrholm)、挪威男星亨瑞克·拉福森(HenikRafaelsen)、瑞典男星曼葛那斯‧克雷普(MagnusKrepper)與瑞典女星瑪莉亞‧鮑娜薇(MariaBonnevie)領銜主演,電影榮獲2018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外語片」,並入選2018年第68屆柏林影展「特別放映單元」,以及有瑞典奧斯卡之稱的「金甲蟲獎」(GuldbaggeAward)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等六項入圍。   故事主人翁阿思緹‧安娜‧艾米莉亞‧林格倫(AstridAnnaEmiliaLindgren,1907年11月14日-2002年1月28日),原姓艾立克森(Ericcson...
《當幸福提早來》--- 時間似水,愛,是最好的療癒 ...
SJKen在幕迷影評

2019-01-29 20:11:13
氣氛
10
《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偷來的羈絆  .Medium全文連結   「由里是妹妹喔,那麼你要叫我什麼呢」治睜大眼用誇張嘴型發著氣音暗示著。父さん。而祥太只是別過頭,用視線將自己調離到更遠的地方。     是枝裕和以大海做為景深,一家五口緊牽著手同時躍起跳浪的全家福構圖給觀眾一個最近似於「幸福」可指認的模樣,再一層層把家的概念從意義和符號裡解離出來,徒留下個體,從他們對彼此游移閃爍的稱謂逐漸拆解其中詭譎非常態的組成,直到毫無預警的掀開屋簷、不可見的都倏地曝曬天光,才驚覺那是一群畸零失能的人,躲在暗影與自己選擇的家人們玩著正常家庭的扮家家酒,在偷竊和謊言裡背向著整個社會去深愛著對方。     「放在店裡的東西本來就還不屬於任何人。」 繞手指摸一下額頭的儀式後,超市裡貨架遮掩的父子檔默契的將生活用品滑入腳下袋子。他們並不知道,彼此的愛也是場理直氣壯的偷竊,慣犯似的柴田一家吶。像那整袋的廉價洗髮精和水果,沉甸甸的,偷來的羈絆。年紀大的做奶奶,我是爸爸,她是你妹妹喔,知道嗎,知道。好嗎,好。欺哄著、默許著,他們架空了真實去成為真實。     《我的意外爸爸》(そして父になる)裡是枝裕和用兩個家庭抱錯嬰兒的意外讓人物陷入「血緣」和「時間」的疲弱拉扯,而《小偷家族》則偷渡了人物選擇的能力,讓他們更主動的在生和養的辯證纏鬥裡,不停建構又拆毀,用每個決定重新定義一次家的可能性。在親緣的討論外電影更涉及各層面的日本社會議題,從老人年金的濫用、貧窮犯罪、直至家暴,搓揉成這群底層擁擠而陌生的臉孔。和前夫兒子索討贍養費的奶奶,靠偷竊和零工過活的治和聯手殺了前夫的信代,做色情業的離家少女亞紀,父母玩柏青哥被遺落車內的祥太,家暴被棄置的由里。無法歸類的人被這個家緩緩圈了起來,獲得嶄新的身分,「家人」。你的和我的,我們的。像大腿內側隱晦共有的胎記。 我們...
《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偷來的羈絆
菲林跳舞
小偷家族
2018-10-05 11:49:38
爽度
9
1.前言 稍早,看過《魍美》和《溫徹斯特鬼屋》後,開始擔憂後面上映的恐怖驚悚電影,不再讓我期待。直到《噤界》,恢復對這類型電影的信心。至於,傳影互動這回代理的《宿怨》,是否有滿意到我呢? 原先,在看這部片的預告,會蠻期待裡頭畫面,在片中如何詮釋與安排。但是,基於開頭講的那二部,多少在意從此片,是否帶來不太享受的觀影體驗。等到從傳影那得來的宣傳資料,在影評網站IndieWire當中,找美國資深影評EricKohn給的評論來看,而肯定亞瑞·阿斯特(AriAster)的首部劇情長片,足以值得進戲院目睹一番。 2.人際關係描述  撐住整體劇情發展,無疑在於片中人物在互動上,所展現的變化與情感。有意思的點在於,藉模型師安妮·葛拉罕(AnnieGraham)的言行舉止,不但沒銳減可以觀察其他角色變化的時機,還在與別人互動時的橋段,更加深對安妮以外的人物,得到許多認知。 特別是發生在女兒查莉身上的大事,大大看得出,原先沒受母親去世而變太多的安妮,從中影響而來的心情起伏,轉變得相當強烈,又導致工作上的合作案,難以如期順利完成,甚至與兒子之間的互動,更容易產生彼此尷尬的問題。 3.伏筆安排 在前面所出現的細節與伏筆,無疑引導觀眾,要好好地注意後面的發展。關於這方面的處理,《溫徹斯特鬼屋》可說是相當失敗的例子,且在快尾聲的重大轉折,明顯沒弄好影像畫面的詮釋,造成觀眾看得一頭霧水,而無法融入劇情。 《宿怨》確實花超過一半的篇幅,埋許多細節,卻沒如《溫徹斯特鬼屋》,運用得不得觀眾緣。當安妮察覺到事情不對勁時,透過人物、畫面和氛圍等,逐漸使用那些細節,進入令人振奮的高潮發展,並選擇直接明瞭的模式,以防有看不懂這事情會發展成這地步的毛病。 4.氣氛營造 不論前面講得多麼良好,以恐怖驚悚片來講,最重要的還是畫面鋪成。私心認為,以這是新銳導演執導的角度,已經算是有心投入這塊的呈現。沒錯...
《宿怨》:以伏筆慢慢挖掘的恐怖片
修揪作伙共
宿怨
2018-06-20 19:50:47
氣氛
9
「靈魂推薦」 《電影》:花神咖啡館 《導演、編劇》:尚馬克瓦利 《類型》:劇情片 《片長》:2小時 《上映時間》:2011 《產地》:法國 《音樂》:馬修赫伯 《開寫前廢話》: 不太認為,觀影前,一定要先做功課這件事,你會喜歡某些電影,在看後,會自然而然,去了解它的背景、知識,而不是逼別人,在看前,一定要先做功課,好像出戲院後,不知道的人,就代表不夠格去批評或是太淺...之類激進言論,這樣行為,只會使看電影這件輕鬆的事,讓越來越多人趨之若鶩。   《觀影小知識和觀影閒聊,這次一起講》: 「花神咖啡館」指的是馬修赫伯(化名為DoctorRockit)的一首「Cafedeflore」同名專輯,不是巴黎左岸的地標,而片中男孩不時跟母親提及的「咖啡」,以及嘴巴哼唱的就是這首,該名音樂人,被稱為古典音樂神童,更是全才的電子音樂人。   提到電影音樂,就不得不提,片中第二重要:SigurRos,來自冰島的搖滾樂團,音樂參雜了各項元素,飄渺空靈、獨特的假聲唱腔,讓人聆聽中,彷彿跟靈魂對話、洗滌心靈般。很多人不知道這樂團,但一定在各大電影都聽過他們配樂,尤其我最喜歡它在「我們買了動物園」裡「Hoppipolla」這首溫暖、明亮的曲風。片中「It’sYou」正呼應該樂團一首「Svefn-g-englar」的歌曲,尤其MV的橋段,與電影大綱,不謀而合(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   這位加拿大導演:尚馬克瓦利的作品,就我而言最早知道他,是藥命俱樂部,再來是崩壞人生,最後才在友人的介紹下,偶然接觸了「花神咖啡館」(他的顛峰之作「愛瘋了」,我並沒有看,看電影是一種感覺,如果要因為這部是所有人認為的代表作而去觀賞...
淺談靈魂深處的愛-「花神咖啡館」
分享好片 嘿嘿~
花神咖啡館
2018-02-18 13:42:42
氣氛
9
    《今天跳舞不打仗》獲2017義大利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及2017美國國家電影評論協會最佳外語片,為2017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以色列代表。由以色列山謬毛茲編導,歐艾希肯納茲主演。       由軍隊來家中告知從軍兒子陣亡開始,麥可開始面對一連串迎面而來的現實,妻子因震驚昏倒中,軍隊不斷強迫麥可喝水告知喪禮事宜,看起來比他悲痛的來訪親戚、趕回家的女兒……。接著描述戰場上的四位年輕士兵,了無生趣在鳥不生蛋邊境攔檢路過車輛,平淡重複的生活卻可能危機四伏……。時序跳脫到面對喪子之痛的麥可與妻子,在分崩離析中重聚並回首過去,抽絲剝繭揭發不斷侵蝕生活的殘酷秘密。        曾親歷中東戰爭的導演暨之前拍的曾獲威尼斯金獅獎電影《黎巴嫩》,再次將鏡頭對準以色列的年輕士兵與殘酷戰爭現實,不過這次觀點除了士兵也拓展到軍眷。與探討類似主題的《與巴席爾跳華爾滋》相比,調性更加冷靜甚至偶爾帶點詼諧,卻也紮實呈現出戰爭埋伏於生活中所帶來的毀敗。       與一般戰爭電影最不一樣的可能是結構,三段式敘事並不難理解,但用意可能和狐步舞一樣,雖然虛驚一場經歷改變,最後還是回到原點,以此來突顯戰爭除了直接帶來戰場上的生命威脅,戰爭本身的罪惡、組織與人性黑暗面還是會將一個人連根拔起,再也無法回到過去。片中出現的兩次狐步舞拉高了影片層次,除劇情描述之外,強烈的象徵與諷刺,正值青春大好歲月的士兵,在美好虛幻的甜美金髮女郎廣告旁,只能毫無選擇的執勤,與愛槍共舞。這場戲無論在視覺或內涵上都非常高超。       導演在某些場面調度上別出心裁,譬如片頭一開門就有黑白螺旋方格繪畫的特寫,意喻深厚,有些鏡頭運動則是採俯角旋轉、俯角平移等,呈現角色心境或某種敘事趣味。開頭與結尾的第一人稱視角開車畫面,欲言又止,暗示危機卻留下空白,讓人好奇駕駛者的心境。攝影構圖有不少平面式風格,比較不走景深路線。場景...
《今天跳舞不打仗》影評
石孟純
今天跳舞不打仗
2018-02-18 04:28:05
總評
8
今天到高雄大遠百的威秀,觀看這部的首映, 從頭到尾,帶來股跟「大佛普拉斯」一樣, 擁有著相當貼近台灣一般家庭的生活狀態, 但這回是不至於有滿滿的痛苦,倒有自然而然的感動和歡樂在。   另外,聲明後面的內容,會牽涉預告片沒透露的點, 建議還是等看完電影,再回頭讀這篇影評, 會比較好,又不會影響個人要觀看與否的心態。   首先,就如片名英文所示,事實上為部時空穿梭片。 儘管,用這題材已屢見不鮮,但實現方法倒不失新鮮又幽默, 原因很簡單,片中採用的,居然是關進衣櫃、再放屁來進行。   主角花甲不湊巧用這方法,回到SRAS蔓延全國的15年前, 並等到他確認回到過去後,想把握機會,從中挽救家中過去, 所發生的種種慘況,比如父親對妻兒的冷淡,和昇叔獨子的意外身亡等, 就能讓整個家庭上下,變得比回去過去前的情況,來得美好, 包括到自己,能不避免在未來,畏畏縮縮而不敢表達愛意。   偏偏,天公不做美,不光自己雙親沒繼續在一起, 還無法讓昇叔脫離獨子出意外而死的悲痛, 甚至害阿瑋在花甲消失的一個月,急切尋找花甲蹤影, 更差點與她一同藉酒消愁的雅婷,搭飛機而遠走高飛。   慶幸地,即便是曾與花甲鬧得不愉快的一家人, 還是到頭來,大力相挺為花甲,修復與阿瑋間的愛情, 並成功不被從未來世界來警告的自己左右,反倒決定把握當下, 勇敢面對將下來發生的事情,珍惜與阿瑋的那份愛情; 就算,晚年被阿瑋狠狠修理一頓(笑)。   歸納前面所講的,得出與其想盡辦法, 要避免掉已知事情的發生,倒不如改變方向, 找條可以繼續走下去、實現目標的良好方法, 否則,在意過往,仍無法左右到現況。   最後,說一下,讓自己自然而然, 被感動到而流淚的橋段。 當初,看到花甲無意間以放屁在衣櫃回到過去後, 與已故的春一阿嬤,於家中擁抱的那一幕, 促使我想...
《花甲大人轉男孩》:空歡喜卻仍有辦法挽回的局
修揪作伙共
花甲大人轉男孩
2018-02-09 19:05:02
氣氛
9
兩位實力派老演員、新近竄起的童星新秀、賺人熱淚的題材, 《奇蹟男孩》好像已經具備了一部優秀電影所需的全部要素,但類似的溫馨路線作品,一不小心就會落入陳腔濫調的窠臼之中,好在本片從敘事角度上做了有趣的切換,不但注入許多變化,也讓觀眾能看到更豐富的故事。   ViewatMedium     跳脫固定格局的敘事觀點 故事圍繞著一位罹患先天性基因疾病,導致臉部缺陷而要開刀二十七次之多才能擁有正常五官功能的奧吉展開;全片最顯著的象徵就是那頂太空人帽,小時候,這頂帽子作為奧吉與外界的屏障而保護著他,某種程度上也扮演著奧吉的人生夢想,太空人大概可以算是正常地球人中最不正常的了,他們被挑選上時就已經鶴立雞群、還要能夠忍耐孤獨、在惡劣狀況下也不能亂了陣腳,這些與一般人不一樣的特點反而使太空人突出、受人景仰;或許在奧吉的心中,也盼望有朝一日頭盔不是用來掩蓋缺陷,而是標示出自己的與眾不同。   「奧吉是太陽,我們整個家庭就地球一樣,繞著他轉。」這是姐姐薇亞的內心獨白,正當觀眾即將因為一直聚焦在小男孩身上感到倦膩時,導演巧妙地換了個敘事者。除了因為弟弟的病耗盡父母心力而被迫自立自強的姊姊薇亞,奧吉第一個交到的朋友傑克威爾,甚至是幾乎沒有直接關係的薇亞摯友米蘭達,都用個別的角度講了一段自己與奧吉間的關係,為何導演要加入這些看似零碎的情節?   像這樣的不幸一旦降臨,並不是靠主角的超強意志力與正能量,或者是父母努力不懈感動上蒼,就能夠克服過去的;實際上的情況,更接近於將一塊大石頭丟進湖裡,會濺起比人高的水花,漣漪會擴散到好幾公尺外,湖底的泥土也會被徹底攪亂。   一件難以承受的事情發生了,被影響到的是當事人與其身邊相關聯的所有人,所以說導演並不只讓我們看見奧吉和爸媽的遭遇,也從姐姐、學校友人、甚至是姐姐的摯友視角,來描述故事的整體。在事件中感受到水花與漣漪的每一個人,...
《奇蹟男孩》 - 想要接住些什麼,你需要的是一張網
CozyRain
奇蹟男孩
2017-12-16 20:53:29
氣氛
8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由坎城兄弟名導賈許‧沙夫戴(JoshSafdie)與班尼‧沙夫戴(BennySafdie)聯手執導,羅伯‧派汀森(RobertPattinson)、珍妮佛‧傑森李(JenniferJasonLeigh)、巴克哈德‧阿布(BarkhadAbdi)、塔莉亞‧薇絲特(TaliahWebster)與班尼‧沙夫戴(BennySafdie)領銜主演,預定2017.11.24在台上映的新片「失速夜狂奔」(GoodTime),故事描述一場失敗的銀行搶劫,哥哥為救被捕入獄智能不足的弟弟鋌而走險,一場暗夜追逐,過程峰迴路轉的犯罪經典就此上演!   羅伯‧派汀森(RobertPattinson)因在《暮光之城》電影系列中的吸血鬼演出而一夕爆紅享譽全球,但不願被定型為偶像演員,也不適應媒體與狂粉無止盡追逐的他,近年來不斷接演獨立電影磨練演技,積極朝實力派演員之路邁進,電影「失速夜狂奔」(GoodTime),是他繼「夢遊大都會(Cosmopolis,2013)、「絕命正義」(TheRover,2014)之後,再度挑戰自我,在賈許‧沙夫戴(JoshSafdie)與班尼‧沙夫戴(BennySafdie)兄弟檔導演的打造與助演下,片中獨挑大樑的他,造型完全拋開過往偶像包袱,演技脫胎換骨,實力演出縱橫全場光芒四射,被「美國綜藝報」評為羅伯‧派汀森(RobertPattinson)表演生涯巔峰之作。   他演出獲得肯定,電影「失速夜狂奔」(GoodTime),從入選2017坎城影展正式競賽電影開始,一路橫掃坎城、盧卡諾、卡羅維瓦利等全球各大影展同樣口碑爆棚,更獲得...
「失速夜狂奔」 --- 一切只因愛!
SJKen在幕迷影評
失速夜狂奔
2017-11-15 00:30:13
爽度
9
吸引我進場看《FathersandDaughters》的原因有兩個,第1是有RussellCrowe及AmandaSeyfried;第2則是同為《ThePursuitofHappyness》的 GabrieleMuccino 所執導,心想這片應該同樣令人感動落淚。沒錯,我有看到落淚,但並不是因為感動,而是心酸得灑下淚花。 《FathersandDaughters》一個關於父女親情的感人故事,他們都住在紐約市,卻分開了25年。電影透過女兒的眼光,以時空交叉的方式,在80年代及現代之間來回交織,訴說這段跨越數十年間的父女關係。本片跟《ThePursuitofHappyness》不同之處,是後者屬於逆境求翻身的勵誌親情片,而前者是透過Katie自小已面對人生八苦之中的「愛別離」與「生老病死」,這如何影響她的人生與感情生活! 戲中以父女之間的平凡互動為主,節奏是有點緩慢,不過從Jake在交通意外受傷後,面對著腦部創傷引起的癲癇症與經濟壓力,仍然不息一切捍衛女兒的撫養權,當中所帶出的愛女之情,細膩而讓感動。而長大後的Katie,由於過往的經歷,使得她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安的心結,雖為心理學研究生,卻能醫不自醫,更要藉著一夜情來填補內心的空洞感,直至遇上真命天子 Cameron,使情況有所改善。可惜,過去的傷痛太深,越幸福、越安穏也帶越大的不安感,使得她無所適從,做出錯誤行為。這一切的劇情,是需要有點人性歷練的人才能體會當中的感觸,否則只會覺得本片情節散慢。   總結:透過非線性敍事手法,在不斷描繪濃濃的父愛時,還帶有少許懸疑感,一邊看一邊會猜想到底Jake跟Katie這25年之間發生什麼事?到底會否再相聚呢?引領著觀眾到最後,當看到廁所那一幕,使得在場大部份觀眾也不禁發出「Oh...」一聲,鋪陳手法算是堆疊得不錯。雖然節奏比較緩慢,但感情細膩,感人至深,看得...
道出人生之苦《幸福再敲門》Fathers and Daughters
莎包 Mind Too Wild
幸福再敲門
2016-06-28 11:34:39
演技
9
  通俗的劇情能否成就一部好電影?若拿《貝禮一家》來看,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貝禮一家》的主題非常普通,敘述一個出生在聾啞家庭卻能正常說話的女孩,因緣際會下被發掘了歌唱天分,在逐夢過程中與原生家庭的拉扯和羈絆。 無論是電影、小說,或任何其他類型的作品,孩子選擇了不符父母期待的道路,因而使彼此之間衝突升高、互相傷害,這不僅是普世性的題材,也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 我想,那是因為為人父母者,或多或少必定會透露出對孩子的期待;即使真能放手讓孩子追尋與自己想像中不同的夢,最難面對的恐怕仍是孩子的離開。   對貝禮一家來說,要面對寶拉的離去,除了情感上難以割捨,現實層面也是困難重重。 身為家中唯一能說話、聽得見的人,寶拉曾一肩擔起對外溝通的橋樑--直到她發現自己對音樂的熱愛,米歇爾‧薩爾杜(註1)那首「唱歌吧」,將這個發現帶給寶拉的飛揚心情詮釋得淋漓盡致。 然而造化弄人,上天給了寶拉天籟般的嗓音,身為聾啞人士的父母卻被阻隔於她的歌聲之外。 當寶拉深情款款地與心儀的男孩對唱,導演選擇將聲音完全消除,只剩下一片無聲--這就是貝禮一家的世界,即便再怎麼想,也無法親身體會女兒的才能。   雖然沒有能力體會,但願意嘗試去了解才是最重要的吧。 在音樂會上看到其他觀眾熱烈的反應,雖無法明白他們的感動,寶拉的父親卻想必感受到了些甚麼。 因此,他邀請女兒再度為他獻唱,聽不見的他輕撫女兒的聲帶,努力想去理解他的世界中不曾有過的悸動。 我想,這就是家庭衝突能否化解的癥結,也是你愛一個人到底有多深的最大考驗--即使你不懂,但你能不能相信她?當她選擇走上自己的路,你願不願意給她支持?   幸運的是,雖然有著身體上的殘疾,貝禮一家的心靈卻十分富足。他們確實有足夠的愛,支持這個不凡的女兒追逐夢想。 無法用語言溝通,那只是最基本的隔閡。在整部電影中我們都能看到,貝禮一家有著...
貝禮一家_願意嘗試才是最重要的吧
強納森
貝禮一家
2015-06-05 17:45:38
氣氛
9
  親情,或許是世界上最難割捨的情感,天生下來的血緣關係,無形中讓彼此產生羈絆,尤以母親對孩子無悔付出的愛,最是人類情感極致的表現。儘管在孕育過程裡,並非所有孩子都能如雙親期待般,一路順遂成為該成為的人,若碰到特殊狀況的叛逆孩子,當然又得另當別論;然而,血濃於水的不變真理,仍會為這段起伏不定的情感,找到最適切的答案。 母子間看似稀鬆平常、日常生活再普通不過的互動,在影像元素重新調配下,往往會還以強大的後座力,情感豐沛已是基本盤,輔以超吸睛的呈現形式,便能誕生出使人著迷,甚至令人無法自拔的作品;我想,《親愛媽咪》扎扎實實做到了這點,從首部自編自導自演的處女作《聽媽媽的話》震驚國際影壇開始,年紀輕輕就展現全方位才華的札維耶·多藍(XavierDolan),這次又再度賦予親情題材,永恆難忘的偉大母愛。     以虛構的「S-14」條款破題,不需經由孩子同意,不論是法律或是道德層面,都允許父母可以將行為不當,或具高危險性的孩子送往公立醫院,《親愛媽咪》直接提示故事後段發展的可能。單親媽媽戴安娜,獨自辛苦撫養具有暴力傾向的過動兒子史提夫,常常擔心兒子惹事生非,雖然史提夫迫切想表達對媽媽的愛,但兩人關係劍拔弩張,不時遊走於爆炸邊緣;新搬來的鄰居凱拉,意外暫時舒緩母子間失衡的緊繃狀態,三人關係也漸漸有了意想不到的發展。 母子關係形同囹圄,因第三者的介入有了宣洩的出口,三人行的互補琢磨,更散發出迷人的化學韻味,沒有學歷文憑,身無分文只力求生存的母親,有著過動暴力傾向和社交等問題的兒子,以及因語言障礙而說話結巴的凱拉,清楚了解三人各自的缺陷,因交會相容有所好轉,除了作為可愛療癒之處外,亦成就本片黃金三角的立足點。     一部引起熱烈迴響的電影,題材與內容固然引人入勝,不可小覷的成功關鍵,莫過於影片的方式,演員走位、形式美學、攝影機運動、配樂選材與掌控到剪接技法...
《親愛媽咪》有時候,愛也無法拯救一切
散場二三事
親愛媽咪
2015-03-20 18:01:59
氣氛
9
   闊別十年,【哥吉拉】系列再度推出全新力作(但說實在其英文命名若用“God加暴龍=Godrex”會更威風),這部藉由慶祝60週年而再度重啟的作品攸關整個好萊塢的名聲,因為九零年代當時【酷斯拉】的失敗而慘遭冷凍,日本總公司東寶宣布他們十年內不願意將版權賣給其他人,經過華納長久的遊說才終於正宗回歸大銀幕(而且還在【哥吉拉】上映當晚在電視上重播【酷斯拉】好讓影迷溫習),就成果論,這部複刻本片監製坂野義光舊作【泥獸大戰噴火龍】的電影,評價方面是更勝該作,還記得當年【酷斯拉】剛上映時,肯德基有推出買套餐就送電影周邊商品的活動,那時才3歲的我看到酷斯拉的頭雕贈品還會被嚇的退避三舍,把手套進頭雕裡還會發出嘶吼般的聲光效果(後來怎麼處置的我沒印象,總之不知去向),到了小學時期,班上用了老舊的錄影帶播【酷斯拉】,當時以娛樂至上的我完全沒有任何觀影標準,即使一致負評卻依然深深喜愛,甚至還有一票同學爭著要把錄影帶拿回家珍藏,還得用猜拳決定呢!     當時2012年看到華納宣布【哥吉拉】的導演及上映檔期,我便心想”連經驗豐富的【明天過後】大導羅倫艾莫里奇都搞砸這樣的經典了,何況是一位默默無聞的新手導演呢?”,   即使隔年開拍我也興趣不大,直到第二版預告釋出後才大幅改觀,就算少了大導羅倫艾莫里奇和巨星尚雷諾的加持,至少也有渡邊謙和亞倫泰勒強森撐腰(其實我認為【酷斯拉】和今年【哥吉拉】的導演名單應該要互相調換才對),雖有傳聞華納有接見導演吉勒摩戴托羅,但以成果論,這部2014年的版本換作1998年的匯率是壓在9000萬元成本(已讓當初三星影業的三部曲計劃不再只是癡心妄想),一方面算是實現【捍衛戰警】【龍捲風暴】導演預定於1996年上映的熱情構想(也就是與原創怪獸對決、熱線;故事中的外星混種怪獸獅鷲的電動布偶是由史丹溫斯頓及多家特效商共同操刀,而酷斯拉則是設定成置入核能於恐龍基因...
加入漫威前請先和怪獸合作《哥吉拉》(Godzilla)
鯨鯊
哥吉拉
2015-01-24 22:58:09
氣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