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夾雜四國語言的太空電影,開場不久就迎來火箭升空的倒數指令,但沒有人要離開地球,因為那是伊娃葛林飾演的女主角每晚哄小孩子睡覺的例行公事。這是一段關於單親母女的故事,母親是即將前往火星的太空人,但出任務前的密集訓練逐漸影響母女的情感關係,曾經相依為命,後來卻難逃疏遠。該如何在事業與家庭間取得平衡是女主角的最大考驗,而母女從相惜到疏遠再到和解的過程是電影的看點,升空口號不僅象徵隔閡,也代表生活默契。當火箭離開地球表面,所有送別的人都不捨哭泣,唯有小女孩微笑目送,這種克制的另闢蹊徑,或許才是這部片真正令人動容的原因。
太空片的內核,往常圍繞人類微弱虛幻的情感本質,探索宇宙奧秘,即是挖掘自己。於是大可像諾蘭的《星際效應》操弄敘事魔術,也能像《地心引力》藉技術聚焦生命與情感的定義,或者如塔可夫斯基將宇宙繪成哲學詩篇,學庫柏力克一不做二不休的冷冽,連擅長拍音樂片的查澤雷都能搞出一部講人性的《登月先鋒》,在類型的浩瀚裡,只要找對途徑,沒有什麼不可以。但儘管模式有跡可循,來自法國的女導演艾莉絲溫諾寇依然展現出獨有見解,就像火箭直到影片最後一刻才甘願升空,這種任性擺放在清晰明確的邏輯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