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王。
過去台灣的國片一直以愛情、喜劇類作品為大宗,夾雜著一些探討社會議題的作品,也創造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但我一直期待台灣能拍出更多類型的電影,而今年的作品從《迷失安狄》、《緝魂》到《複身犯》,當中的題材、架構,以及整體的完整性,都令人眼睛一亮,留下深刻印象。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複身犯》講述社會上出現身體有缺陷的兒童不斷失蹤的事件,在警方的追查下,發現當中有嫌疑人上了一輛充滿謎團的公車,但該車卻在行駛中發生意外,導致車上五人全數身亡!
在上級的壓力下,警方借用死刑犯193的身體,植入了身亡五人的記憶與意識,試圖推動案件的劇情與找回失蹤兒童,但最後的真相,卻令人感到心寒與唏噓。
【時運不佳】
《複身犯》採用了《分裂》的概念,將複數的記憶與意識塞入一個軀體中,很湊巧的,在不久前也有一部有著類似概念的作品《緝魂》,也因為《緝魂》的出色表現,導致《複身犯》在概念上沒能創造令人驚艷的感覺,只能說是時運不好吧!
楊祐寧在《複身犯》中飾演了多種性別、情緒、想法與背景相異的意識,即便演技已經足夠出色,但可惜的是本片借用了多名演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