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是否終究和寡?貼近大眾口味的作品又是否具藝術價值?
這樣的問題自古至今爭論不休,它不僅牽扯到一部作品的好壞,更是在探討創作者-作品-觀眾間的三角關係。
《法蘭克》的核心主軸便著眼於這個問題;但相較於立場鮮明的《鳥人》,《法蘭克》由兩種不同視角切入,提供觀眾更多思索空間。
雖然片名取作《法蘭克》,電影的主角卻非其人,而是過著庸碌生活、卻懷抱音樂大夢的男孩Jon。
Jon在一次偶然際遇下搭上了Soronpfrbs這班怪異列車,推特(註1)成癮的大男孩以為自己要出運了!他丟下工作、隨樂團前往一棟遺世獨立的木屋,開始了名為錄製專輯的奇幻之旅。
除了樂團成員各種詭異行徑,對Jon而言最具吸引力的當然還是法蘭克--法蘭克的「奇怪」顯而易見,畢竟無論是Jon還是觀眾,永遠只能看法蘭克的假面,卻從未見識其真面目;但在「奇怪」之餘,Jon也逐漸發現法蘭克擁有一種獨特魅力。
法蘭克是天才--至少對樂團成員來說,這點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生活中再微小的事物都能激起法蘭克的無限靈感,那既是法蘭克對世界的熱愛,也是他的天分所在;而這正是Jon一直希望可以做到、卻從未能夠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