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篇文章

影評 是在飆高自娛,還是在大叫惹笑?挖掘自我與通俗從眾

2016-06-05 03:46:54


其實一開始就想要看看法國版根美國版本的差別,談白說,二都有看不太順眼處,但是也都有各自相當的價值,法國版是那個年輕的男配角那邊我覺得比較弱(可能是只看一遍沒看清楚),美國版這邊比較不順的地方其實相對較多些(但確實想笑的地方較多),不過這些可能比較偏個人感覺,所以還是以介紹優點為主後再額外評論些當參考。

 

首先,”白白”休葛蘭方面,編導安排一個理由,讓他合理化出軌,就是”兔兔”梅姨得了梅毒,劇情也有交代,他其實根本沒有根她瞧好這件事情,一直都是瞞著她,這點蠻合人性的,隨著劇情發展,我們知道他非常愛老婆,這不免讓一些著重心理感覺的觀眾思索,他為何如此愛?這點我覺得美國版寫的比法國版有說服力(但是法國版本來就沒想多說什麼,他希望觀眾自行去品味),怎麼說呢?我覺得關鍵就是彼此的”同理心”,白白是想當演員的,就如兔兔想唱歌,但是兩個人同樣非吃這行的料,那種有夢有錢,卻怎樣都得不到真實成就的感覺,在片尾那段美麗的想像中達到最高度的共鳴,就是這點,確確實實說服了我,我可以體會他為何如此深愛她,心理愛,但有肉慾需求(妳的腿真性感),我心中真正愛的人是她,但是無法根她行房造愛,於是得向其他女性尋求其它慾望,幾十年,要在這種心理矛盾下過日子,那種痛苦,我想也真是夠難受,諸如以上,讓我在片尾流下一行淚,坦白說,感動我的不是兩人最後的那段演技,我覺得休葛蘭沒有把心裡矛盾層面演出來(當然也許是導演的關係),而是了解了故事中男主角本身可能的心理狀態後,在自己腦海中付諸想像時,所感受到的觸動,這種愛打動了我。男主角的這個無法實現的夢想安排確實不錯,但梅毒這個點子總覺得有點太戲劇性,想以幾個具有絕對說服力的理由來省去心理層次深度表演的麻煩,有點可惜,也有點浪費演員的演技。

 

此部還有一個值得講的重點是,它點出了一個問題:就是比較著重於讓觀眾發笑,本身缺乏藝術層次的表演,真的就是一文不值、不入流、低俗的東西嗎?或者放大些說,比較討好當代一般觀眾品味的電影,縱使它藝術、技術層次真的不高,真的就是粗俗嗎?這個問題其實過去就討論過,但是今年其實在華語電影中也有再度被點醒出來,就是楊力州導演《我們的那時此刻》這部影片中,一個重新回看當年瓊瑤電影的省思,就是在當時,它本身雖然很商業,但它的確成了當時許多觀眾心中的一個出口,就像”白白”的歌聲,聽了讓人發笑,但那正是苦悶的大兵需要的東西。一個提供觀眾需求的作品,當然具有它的價值,而非一文不值,其實,世界上沒有一定的公式,觀眾的品味不會固定,需求不斷的在改變,一成不變的通俗品也會自然被淘汰,不需太低估一般廣大觀眾,忽然想到52屆金馬頒獎典禮上,一句對侯導、朱導說的話:”其實你們兩個導演各有所好,一個喜歡收票房,一個喜歡收獎項”,說的還真有意思。話說回來,在劇院為大兵表演那段拍的有點不太順,首先如果大兵們是需要這齣荒謬喜劇,為什麼會出現”滾蛋”這種辭,就當是開玩笑的話好了,被某人登高一呼後,馬上全體拍手,不免讓人感覺態度轉變的也太快了!是在諷刺大兵都習慣直接聽命令不去想嗎?

 

男配角(賽門)方面,我覺得他搞笑功力一流,然而,未來可以多思考如何在該嚴肅的時候表情能更有說服力,收放得宜自如些(話說回來可能又是導演的安排,因為重點是喜劇)。總體看來,法國版較細膩,美國版較”直接”,直接說服你、直接讓你想笑、直接讓你想哭;一個是劇情營造的氛圍讓你想笑,一個是演員表現讓你想笑;一個像是一切自己來,一個比較像是一切幫你安排好,就看你喜歡哪一種吧。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6
氣氛營造:6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

天后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