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有種悲愴淒涼的感覺...
如果潘蜜拉安德森晚生個二十年,她不就是我現在偏好的女演員類型嗎?
其實這部片在B級科幻片中算得上一流之列。
劇情架構借鏡自經典的【北非諜影】,(廢話!大家都是!)而且看準了電影的潮流「動作場面熱鬧俗氣不用怕」,實踐得很徹底又很恰到好處。
只是這陣潮流沒有維持太久,畢竟是吳宇森這樣的香港導演影響好萊塢與美國觀眾後燒起來的東西,──先是大家發現吳宇森終究是個「其他方面有點平庸的導演」,其次觀眾很快就發現自己還是希望動作場面有點邏輯性可言。可是動作場面的結構越來越不合理、規模越來越誇張,然後又要有邏輯?.......啥鬼!──所以這部電影就這樣永遠的跟「成為次文化經典」的機會說掰掰了!
這部片另一個讓我覺得有趣的地方是...
這部電影對於未來的科技質感有種異樣的品味。
雖然形式跟今天的有落差,但它沒有像其他等級更糟的B級科幻片一樣,毫無顧忌地插入了一些跟電影整體違和感更大的科技,例如仿生人/生化人/機械人,或是功能強大到超越常裡的生活用品機械...(光是保羅范赫文就拍了【機器戰警】和【魔鬼總動員】。【銀翼殺手】的交通工具格局算是真的超越了常理,否則也沒有太多分別。)
它就著眼於「這是未來!而這個未來跟今天很不一樣!雖然大家都還穿著同樣的衣服、住在一樣的房子裡、過著相似的生活。」但是在這樣的未來裡,我們卻能看到像警察拿的小型電腦。
電影中對這個小型電腦假想的型態跟應用方式,就非常類似今天的智慧型手機,格局遠遠超越了當代的PDA!卻能夠抓到今天人們使用隨身裝置的想像!(光有影像不夠,要能跟周圍的環境人物感應才有意義。)
初看只覺得這很簡陋,有不覺得這種跟周圍環境互動的能力有什麼,(就是毫無根據的假想科技能幹嘛幹嘛幹嘛........「科幻電影總是這樣,」)因為這種科技幻想在設計上,遠不如泰瑞吉連的【巴西】(裡面的電視大的超乎常理,而且未來的氛圍質感不但不見進步、反而退步了數十年)來的有強烈的情緒,就只是個電影中的道具。
但今天來看,會發現這是一種「基於科學的幻想」,而不是「用科技產品傳達情緒」;會發現「今天的世界真的就像這部電影所描述的一樣,新產品誕生只是為了方便資本家累積財富,無助於社會整體的水平提升或翻新,所以我們要在古老的廢墟中使用各種先進科技。」
並不是非常有看頭的電影,可是如果用今天的電影製作技術與經驗重拍它,可能會非常有看頭。
只要...電影原文在此。
故事劇情:6
氣氛營造:6
演技表現:3
題材鮮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