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憑良心講,我算是低估了它的可看性,畢竟我腦中最近的記憶,是2014年版的《哥吉拉》,這個版本是由美國傳奇影業與日本東宝公司合作拍攝的國際版,也由於國際版的成功,讓東宝宣佈在日本重啟哥吉拉系列,也就是這次的《正宗哥吉拉》,而這次是由《新世紀福音戰士》系列的團隊製作,同時,導演也是由《新世紀福音戰士》動畫系列導演庵野秀明執導,並與樋口真嗣共同合作導演,因此便讓我產生好奇感,究竟在這現實中,將如何陳述這段哥吉拉現身日本的末日場景呢?
首先,整部電影呈現日本面對哥吉拉的種種反應與人心決策,以及整個世界列強對於這個災害的應變處理,可以說是格外的寫實與諷刺,畢竟從二戰之後,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幾乎受到壓制,直到與美國簽署安保條約與加入聯合國之後,才得以快速發展,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國家處於被限制的狀態下,而電影中,在繁複的官僚系統與國際壓力下,可以看得出日本內部的矛盾與糾結,危機層層逼近,但首相卻遲遲猶豫,許多議事原則與民主機制,看起來都是如此累贅。
-------------------------以下小雷,小心踩踏--------------------------
影片連結:
回到劇情本身,從一開始發生在日本的各種意外事故,以及在船上發現牧教授遺留下來的物品切入,展開一連串緊急的維安措施與對策激盪,從日本政府當局面對初發的幾起災難,都是以自然災害而不願正視哥吉拉的存在,直到災難源頭出現在眼前,更進一步登陸之時,才繼續加快速度應對,這個部分,我想只要是出現在民主國家,基本上都是如此,因為領導的權力是被分散的,因此,在許多的拖延與猶豫之中,可以看得出中低階層青壯年的不滿與憤恨,直到片尾最後開放式結局的重建,也訴說的舊的體制崩解,新的就應該補強上陣,我個人推測,這個部份其實有點諷刺當朝日本的掌權者。
接著回到災變的主角哥吉拉,老實說,牠從浦田上岸的爬行型態,那個像死魚般的眼神,讓我以為這個故事,是哥吉拉要與這個死魚眼爬蟲怪大戰的展開,結果沒想到,這只是哥吉拉的其中一個型態,如果單純從劇情推測,可以推估哥吉拉有四種型態的進化史,第一,就是在海底只需游泳的型態,但電影中沒有露面,較為可惜;第二,就是在浦田上岸的爬行型態;第三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站立型態;第四,則是劇中主角團隊推估的,會開始無限巨大化。而哥吉拉在片中呈現的特性,是能夠將空氣和水轉換成核能、產出半衰期極短的放射性元素、而且會進食核廢料,如果以人類製造如此多的核廢料,並且無法妥善處理的觀點來看,哥吉拉就像是大型的資源回收車,回收人類無法處理的核廢料。
不過這一切,都圍繞在一個神秘人物身上,就是牧教授,因為就在他失蹤的那艘船附近,哥吉拉出現了,同時他船上遺留下來的「紙鶴」和那本「花與修羅」,其實不難推測他的反核立場,但是哥吉拉的誕生,我個人是處於比較中立的二元態度,首先,因為哥吉拉的毀滅性,可以代表他想要向日本復仇的野心,將濫用核能的人類給消滅殆盡,就像是《新世紀福音戰士》內的主旨,為了再生與重建,一切得要先摧毀殆盡,因此哥吉拉就變成是終結者與重生者的角色;但是另一個觀點,是由於哥吉拉能夠將空氣和水轉換成核能、並且會產出半衰期極短的放射性元素,另外最重要的,是哥吉拉會進食核廢料,因此站在比較正向的觀點,我認為這反而可能是牧教授送給日本的一份禮物,畢竟如果說只是單純想要報復與重建,怎麼會留下解決的辦法呢?可以見得,他還是對人性抱有一定的期待。
最後,談一個有趣的觀點,那就是電影到最後,看到哥吉拉的尾巴,讓我不禁震撼了一下,因為可以看到明顯的人型出現,我個人猜測,是由於哥吉拉本身的組成很複雜,其中的元素也包含人類本身,畢竟哥吉拉的細胞內所蘊含的訊息量,是人類的數倍之多,因此把哥吉拉本身當作是超越人類,或是進化人類的觀點來看,那GODZILLA這個名號,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含義;而另一個觀點,是由於哥吉拉本身被灌入凝血劑,因此體內的分化個體想要自保,因此想要做出類似斷尾求生的概念,這點我也覺得挺有趣的。
-我的私心評分-
演員:7.5/10
劇情:7/10
張力:9/10
演技:8/10
推薦:8.5/10
部落格:https://fjr0829.blogspot.tw/
痞客邦:https://fjr12.pixnet.net/blog
YOUTUBE頻道:墨卓話匣子
海報圖片來源:goo.gl/VOnkj7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