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死人之夜】的概念很先進,但實際製作的技巧手法其實相當保守老派。──所以當代的評論說這部電影是「毫無節制的施虐與受虐」...我頗為認同。
因為這部電影的觀念實際上還是被當代的電影技術瓶頸所限制,所以電影節奏不夠緊湊、電影拍攝者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塞入太多這類的鏡頭和情節。(可是電影節奏太過緊湊、導致必須要填塞許多橋段與細節,也產生了相對應的缺點,更何況「虐殺行恐怖片」的誕生後,只能說這是個不痛不癢的缺點。)
本片作為一種文化代表,絕對有能力跟「活死人之夜」相提並論。 https://www.tumblr.com/search/the-return-of-the-living-dead |
1985出品的這部電影觀念當然先進許多了!(不是說本片比較優秀!這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當然民風也比較開放,所以對於女體的裸露或剝削就更肆無忌憚。可是這種在恐怖片中裸露女體的作法已經不是什麼創意,而且本片的拍攝毫無美感可言!變成了一種噱頭或是「音樂節奏」的配菜。
那種在封閉空間中的絕望感很明顯的是沿用了「活死人之夜」的要素,──殭屍動作快慢並不影響這個要素帶給觀眾的恐懼感,因為「活死人之夜」追求的是種「殭屍末日」,(期望如何在這樣的末日中獲得拯救是很奢侈的!因為大家的理智都已經被「將被生吞活剝」的恐懼給吞食了!)但這部電影則是單純地用科幻要素把殭屍轉為一種新型態的怪物。
所以後者是被怪物給封閉,但前者卻是被自己的恐懼所封閉。
這是為何本片在我心目中是永遠的殭屍片之王。
電影應該要能夠反映出時代氛圍,而不是被時代氛圍給反利用!
不管是港片最近總愛加入「民運抗爭」的相似情境,或是「活死人之夜」的「種族主義」,其實都是電影被時代氛圍給反利用的結果。
(所以電影預算一增加後,喬治羅密歐的「活人生吃」就很成功的把美國人的購物文化用非常「巨大」且顯眼的方式放進電影中。)
相較之下,本片為(龐克)次文化(電影中的腳色)所做的紀錄就多元化許多!──因為這些人是主角,而不是配角。本片當然沒有辦法達到紀錄片的層級,但相較於只能在其他電影中擔任跑龍套雜魚或純粹的負面腳色,本片觀點絕對很中性。
這是本片禁得起我細細咀嚼的地方。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4
題材鮮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