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篇文章

影評 階級、政府、以及父親 - 淺談《屍殺列車》

2016-12-22 09:06:10


      今年八月,《屍速列車》這部電影在香港大規模公映。上映至今,票房已衝破6000萬大關,打破韓片開畫票房、單日片票房、累計票房等多項記錄,成了香港影史上最賣座的韓國電影,堪稱奇觀。不只是香港,這部片在韓國、台灣也是創下了連連的記錄,全亞洲掀起了一波“釜山行”的熱潮。人們爭先恐後地搶搭這趟列車之旅,一覽現實的“殘酷風采”。《屍速列車》描述生化園區的病毒外洩以致蔓延韓國,使全國陷入前所未有的浩劫之中。基金經理(fund manager)徐碩宇(孔劉飾演)為了帶女兒秀安去找媽媽,在女兒生日的這天,兩人搭上一列由首爾站出發前往釜山站的 KTX 列車,卻因一名感染者的入侵,而使列車上展開了人類與殭屍之間的生存之戰。然而,在華麗逼真的視覺效果和緊張刺激的劇情背後,《屍速列車》不僅描摹了人性的醜惡,也對無家可歸的流浪者、社會異化、收入不平衡等社會問題進行了非說教性評論和反思。

------------------------------------

一.社會階級與功利主義

      2013年韓國導演奉俊昊的電影作品《末日列車》(The Snowpiercer)以車頭和車尾的意象諷刺了社會階級差距和草根人民的反撲,在票房和評價上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時隔三年,同樣是韓國導演的延相昊在他的首部真人電影中也指控了這個社會問題。電影一開始,徐碩宇要金代理將所有基金賣出。無論金代理如何勸說,高居經理職位的碩宇絲毫不顧及那些人民的死活,以一句「你是為散民工作嗎?」做出了反駁。後來,在列車上的碩宇在緊要關頭還是要請求散民(閔中尉)幫忙,提供有利情報來交換自己和女兒的安全。在上位者,可以不管在下位者的死活,卻也擁有權力和財富保障自己的命,這便是社會階級不平等的現實。另外,企業常務容錫和流浪漢大叔這兩個角色可說是片中階級對立的原型,在一開始就隱射了社會地位的差距和對立。在流浪漢初登場的那場戲,我們看到容錫站在高位俯視蹲坐在馬桶旁的流浪漢,用一高一低的正面對峙,直接做了點題。容錫看流浪漢的眼神充滿鄙視和不屑,甚至告訴秀安「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會像他這樣」,仿佛只有上流人士擁有說嘴的權利,而底層的人們能做的只有聽與服從。有趣的是,兩人也呈現了人性「善」與「惡」的相反對照。善良的,偏偏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流浪漢,他願意在關鍵時刻用外套幫助對他態度不佳的碩宇,他願意在最後拯救他人來贖自己的罪;反觀象徵「惡」的容錫,總是想拋下那些還未上車的人,不斷地興風作浪,到最後始終不敢相信自己害了這麼多人還是受到了病毒的感染,死都無法瞑目。

所有人都死了

      延相昊導演在一篇訪談中提到,KTX 代表著韓國現今過度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而片中多次出現正常人與喪屍隔著玻璃互看的畫面,則可以視為人透過鏡子看見醜陋而真實的自己,以及「恐懼」本身。身為一個基金經理,「甩開礙事的人」可以說是他的職業病,但是縱觀而言,這其實暗喻著亞洲社會普遍存在的「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而這樣一個唯利是圖的心理,其主因說穿了便是急於脫離貧窮的生存本能。在時代巨輪的催磨下,人們拚命向著階級金字塔上端爬,對於「貧窮」的懼怕不斷擴張,進而成為這一代人的「集體恐慌」。每個人都害怕貧窮,每個人都擔心自己成為時代的消耗品,害怕自己被社會淘汰的那一天到來。在這樣的環境下,「顧自己」似乎成了人之常情,無論是為了生存不惜踐踏他人生命的企業常務容錫,還是得知病毒源頭後急忙撇清關係的金代理,都展現了人性黑暗的那一面。「所有人都死了」流浪漢不斷呢喃著的這句話,或許不只有字面上的意思這麼簡單。我們不妨問自己:人一旦沒有了人性,還算不算活著?抑或連喪屍都不如?

 --------------------------------------

二.「以大局為重」的政府

      為了隱瞞突然爆發的「喪屍危機」,韓國政府三番兩次地透過電視廣播,向國民發公佈假消息,指責這是一場反政府的民眾叛變,要求市民冷靜並不要過份恐慌,也說服市民相信政府有能力控制叛亂的情況。其實在韓國人看來,這種情況有些似曾相似:

本片上映不久前韓國蔚山市外海域發生了一場5級地震。雖然地震未有為韓國帶來具大的人命傷亡,但以不在主要地震帶的韓國,蔚山市一年內發生了三次地震,已叫不少韓國人感到極度憂慮。而且,生活在隔鄰的釜山市,離他們不遠之處便置有一座古里核電廠。萬一發生地震,核電廠的安全稍有影響,將會對生活在韓國東南部的市民的安危構成極大危機。而就在數星期後,不少釜山與蔚山的市民都曾舉報有不名氣體洩漏的問題,他們懷疑是與地震後核電廠發生運作問題有關,但韓國政府部門卻一直只以「別誤會,請放心」來回應市民的憂慮。(摘自網路)

「全賴政府的有效行動,多數暴亂已經控制,市民們沒有人身危險…請相信政府。」在政府所謂的「暴亂」爆發後,高層人員透過電視、廣播向全國人民講了這麼一段話。然而,當廣播成了畫外音,畫面上我們看到的是盡是失控的混亂。「相信政府」這四個字說得簡單,這樣的「為大局著想」也並非不好,但是若沒能提供有效配套措施和解決方案,那些安撫民眾情緒的話語最終仍是空談。說穿了,韓國政府冷處理的態度、指鹿為馬的欺瞞,才是這場「屍變革命」的始作俑者。

      反觀香港的政府和社會,近年來香港人民燃起的一股自我意識的浪潮,從雨傘革命到魚蛋革命,從港鐵佔領到剛剛落幕的立委選舉,為了自由民主,為了社會公義,不少人民選擇站出來表達自己的訴求。香港人民不是喪屍,而是活生生的公民,但是又有多少心聲能夠真正傳達出去?總是自掩耳目的政府,以強硬掩飾無能,只會使得香港陷入管治失效、政治失敗的局面,在政府口中「騷亂、暴動」平息之後,所有問題始終存在。「這十年來,我們學得最多的,是陰謀論;而我們失去最多的,是信任。」《十年》中<自焚者>的這句台詞真可說是一語中的。若政府不願解決這些問題,又能跟人民談何信任呢?

---------------------------------------------

三.父親的「受難日」

    《屍速列車》這部片之所以那麼受歡迎,父女的親情絕對是一大原因。然而在那催人淚下的韓式煽情背後,筆者發現其中藏有一個微妙的巧思。這趟釜山行,是父親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要把女兒安全送到釜山前妻的家。電影最後父女的離別,不禁讓人鼻酸,父親仿佛在對女兒說:「生日快樂,我的乖女。這大概是我送給你最痛的一次生日禮物了。」東方人常說,你的生日就是你母親的「受難日」。筆者因而作了更多的聯想,電影中的這一天,可以說是她父親的「受難日」。

這是我送給你最痛的一次生日禮物

      碩宇在被喪屍咬傷之後,為了保護女兒,不得不拋下她離開。他來到了火車頭的尾端,放聲大哭,腦中不斷出現女兒剛出生時的記憶閃回,搭配純白的鏡頭色調,仿佛一切回歸到了最初無暇的模樣,旋即掉落鐵軌,與列車分離。在那個瞬間,父女之間的「臍帶」斷了。「做爸爸的總是被埋怨…為了家庭做出犧牲,沒什麼好後悔的。」尚華(馬東錫飾演)在電影中說道。現代家庭中的父親有時因工作緣故而疏於照顧妻子兒女,常常成為被埋怨的對象。缺席女兒的才藝表演、重複送的禮物,電影在一開始就交代出這對父女之間的問題,然而我們卻能從碩宇的許多舉止看到他對女兒的愛和擔心,儘管他上樂列車後馬上睡著,他始終是面朝女兒的,仿佛在睡夢中仍掛唸著她的安危。

我唱不下去,因為我沒看到你。

      秀安為父親準備了一首歌,想要在才藝表演上唱給爸爸聽,但爸爸卻沒有出現,也因此沒有把那首歌唱完。「爸爸雖然沒有去,但爸爸的心永遠在你身邊,無時無刻關心著你。」當電影來到了尾聲,儘管她知道自己永遠見不到爸爸,她仍舊唱起了那首歌,因為她知道,無論爸爸在哪裡,都能聽見她的聲音。「愿君珍重,直到我們再見。」或許,接下來的路,秀安必須自己一個人走,但父親無形的陪伴中能幫助她找到生命的出口,就像走出隧道後,重獲的那一片光明。

----------------------

   《屍速列車》是一部相當成功的類型片,無冷場的劇情步調、精準的剪接、浩大的特效場面,講人性也講親情,有笑有淚,有時也能點燃觀眾的怒火和正義感,娛樂性極高。然而,筆者認為過度的煽情和情感描摹的不足是本片最大的缺點,也有人認為本片並沒有在喪屍和親情這些舊題材上玩出新花樣,只能說是一部合格的娛樂大片。


電影爽度:9
故事劇情:6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8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