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出身的卡拉斯‧哈洛(Klaus Haro),年紀不算大,執導過5部電影,已經三度代表波蘭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東歐頗負盛名的導演。他所執導的《擊劍大師》(The Fencer)是改編擊劍大師恩德爾‧奈利斯(EndelNelis)真實事蹟。電影的一開始像是「諜報片」,所有的大人要講話之前,都需要三思,仔細斟酌才能把話說出口,以免遭到池魚之殃;電影的後半段,因為擊劍比賽,還有兒童演員真實的演出,讓整部電影開始轉變調性,成為一部人人都會喜歡電影。
地理位置在東歐地區的愛沙尼亞是個小國,東北邊與俄羅斯接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愛沙尼亞被德國佔領,德國人逼迫愛沙尼亞人入伍成為德軍,愛沙尼亞的男人為了活命怎麼敢不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俄國佔領愛沙尼亞,俄國的秘密警察便開始抓曾經成為德軍的愛沙尼亞人。電影的一開始,恩德爾‧奈利斯回到故鄉,走進校園,與校長對談。校長好奇恩德爾的來歷,也想知道其他的年輕人都想待在大城市,恩德爾反倒要到鄉下的學校任教究竟是為了什麼。校長要恩德爾組織體育社團,好讓學生強健體魄,恩德爾心不甘情不願,畢竟自己是為了擺脫過去的,怎麼可以如此招搖。恩德爾想帶學生滑雪,無奈偏鄉學校的器材還是得跟軍隊共用,只好作罷;恩德爾無法忘情擊劍運動,在一次獨自練習的時候,被個子小小的女學生撞見,女學生對擊劍運動充滿熱情,非常想學,恩德爾就在一種想低調,卻不願意讓女學生失望的矛盾情緒之下,勉為其難的開設了擊劍社團,恩德爾沒有想到這個擊劍社團竟然大受各個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歡迎。
這些理應無憂無慮在學校學習的孩子們對擊劍充滿興趣,一方面或許是沒有接觸過這樣的運動,另一方面似乎是對恩德爾這位老師投射自己對自己父親的想念。這些孩子過去都曾經歷過,或聽聞過自己(或別人的)父執輩被秘密警察帶走後再也沒有回來的過往,缺乏父愛,想要被人關注的心情,從來沒有被滿足過,而擊劍(包含教授擊劍的恩德爾)成為他們的浮木。
想要好好教授擊劍的恩德爾,被校長質疑,擊劍這樣屬於封建時代的運動,怎麼能夠教給學生呢?校長不見得是壞人,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現在教授擊劍沒有事,不代表未來沒有事,對校長來說,明哲保身比較重要。而過去在德國統治下的愛沙尼亞人民,在家長座談會時,可以投票選擇是否讓擊劍運動成為體育社團的教授項目時,這些家長們先是不敢投票,接著一個一個遲疑地舉起了手。這時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又害怕被秋後算帳,過去的傷痕還是埋在心裡,一旦被權力傷害,自此害怕權力。校長旁邊的男老師似乎在記下舉手的家長姓名,身為觀眾的我們也開始替這些家長擔心。
練擊劍的孩子努力的練習讓人動容,勝利所帶來的喜悅,沒有持續太久。政治讓人擁有權力,這樣的權力沒有被號好監督就變成了獨裁,獨裁者的死亡卻成為數以百萬人的新生。電影的最後一場謝幕,拍得很好。恩德爾離開了戰俘營,回到了任教的小鎮,火車月台上只有愛人等著他,接著孩子們一個個的出現,孩子們像是看到自己父親歸來一樣感到喜悅,在夕陽的照射下呈現出一幅令人感動又美麗的月台風景。
.......
擊劍大師
TheFencer
Miekkailija
2015│波蘭、愛沙尼亞、德國出品│愛沙尼亞語、俄語、亞美尼亞語發音│Color│99mins
導演:
卡拉斯‧哈洛(Klaus Haro)
演員:
馬特‧阿凡迪(Mart Avandi)
爾莎拉‧芮塔賽普(Ursula Ratasepp)
連比特‧沃爾夫薩克(Lembit Ulfsak)
喬納斯‧科夫(Joonas Koff)
莉莎‧克佩爾(Liisa Koppel)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