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位首次拍劇情長片的台灣導演來說,已經算是成熟的作品,不過本片比起用劇情片的角度去思考,更像是一個「演出來」的紀錄片。劇情片著重的在事件的敘事與鋪陳,但這部片感覺上只是在用鏡頭觀察帶有戀物癖的白以德,而其他角色只是相關的訪問對象,無論是「調查問題」的湯君紅,還是「觸發問題」的母親藍湖。結尾並沒有真正交代這些角色存在的必要,更沒有看見故事所帶來的重要啟發,只是讓我們更了解戀物癖這個症狀。所以我說他比起劇情片更像紀錄片,如同朱賢哲導演之前得到金馬獎的《養生主》或是《穿越和平》,都是藉由一個社會問題來帶出一個人性問題。儘管導演強調此片並沒有要營造紀錄片的風格,但他可能還無法完全脫離自己過去用記錄片眼光觀察人事物的角度,拍攝方式克服了,但被拍攝物還是不具任何戲劇性。
吳慷仁大概是近年來曝光量最高的台灣男星,無論偶像劇、時代劇,迷你影集或是電影,全都能看見吳康仁為戲劇投入的時間與熱情。不過就像他在去年金鐘獎獲獎時所說的致詞一樣,他演戲還是太緊、太用力,喜怒哀樂表現的層次不夠細膩,,可能在戀愛沙塵暴中的喜劇或是白蟻這樣壓抑的角色,都會用同一套咆哮與姿態表達對事件的看法,我們在他演的作品中,往往不是看到角色,而是看到吳慷仁這個演員,這大概也是他能在金鐘獎頻頻獲得肯定,卻在金馬獎成為遺珠的原因,這也是多數台灣電視劇演員要跨電影常常碰上的問題,電影由於時間短,人與角色必須更融而為一,才能面對接聳而來的事件還能保持自然,尤其是大螢幕中,誇張的表演方式必定會被放大。不過吳慷仁一次次對於演戲的琢磨,相信他未來必定能在金馬獎甚至其他國際大獎佔有一席之地。
故事劇情:4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5
題材鮮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