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篇文章
「哇!好香啊!」─ 江阿生 《劍雨》2010

影評 紀錄片 《靈山》觀後筆記

2017-03-28 14:06:39


紀錄片《靈山》觀後筆記

 

本來只覺得是一部沒有安排好的紀錄片。

 

一個原住民老先生的日常生活,穿插幾段從1940年開始的一些跟原住民族相關的新聞資料畫面,也許想要藉此呈現出某種大時代的演進以及身處在其中的人的渺小跟無力,但沒有連接起來,導致兩邊完全沒有相干,只像是偶爾放一些歷史畫面提醒觀眾「喔我們這部片是很有議題性很關懷的」。

 

除此之外的其他元素鬆散發散不太確定是想要表達什麼,而就算只是單純看電影中被攝者的生活也沒什麼趣味性,即使畫面的色調是不錯的(應該是因為器材的關係)但整個影像卻是無趣的。在想也許是構圖問題又或是導演在拍攝人物的行動時取的鏡位和起訖點不好。

 

不過播映後的導演訪談聽到導演說這是當時的畢業製作,就想說那也不能要求太多,畢竟畢業製作的許多狀況都會很極端,時間上的極端、心情上的極端、思考上的極端等等。想說多寬容一點,搞不好導演已經跨過了某些檻也不一定。

 

後來才發現這遠比沒安排好還糟,糟太多了。

 

導演在訪談快結束的時候,跟主持人聊到了最後面老先生看著電視新聞畫面然後木然地起身出門那段影像,當時老先生其實並沒有看著那新聞畫面(記得好像說在看民視的連續劇?),是用剪接的方式讓觀眾以為老先生是看著那段新聞然後離開。

 

這種處理方式非常非常過分。

 

我明白一個紀錄片縱使在拍攝在取材的過程再怎麼全面再怎麼客觀,當要呈現給觀眾時免不了一定會有導演本人主觀的喜好跟揀選。但我不認為因此就可以用剪接的方式做出一個被攝者不曾有過或是在當下其實沒有的反應,目的只是為了成就導演主觀地想要呈現想要強調的某個議題。

 

這樣幹嘛拍紀錄片?去拍劇情片啊!

 

當我跟友人江先生跑去跟導演講這件事情的嚴重性時,導演一再強調這部片裡面一直都有他的主觀存在,還說最後老先生的「沒有反應」就只是沒有反應不帶有其他意義。

聽了這些話我認為這導演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也不清楚自己安置在影片中的元素會被怎麼連結會被怎麼解讀。

 

我平時是不會這麼說的,可是這部片目前為止給我的感覺就是「有資源然後議題正確」,除此之外沒別的了。

 

而且有件事情我實在很介意,請問這部片的「靈山」在哪裡?


電影爽度:1
故事劇情:1
氣氛營造:1
演技表現:1
題材鮮度:1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