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篇文章
人不要追求成功,追求卓越,成功自然會追著你跑
三個傻瓜

影評 三個傻瓜#心得+分析#文長

2017-06-30 20:13:50


最近把三個傻瓜這部經典電影重看一遍,一整個感動,很多地方都講到我的心聲。
以下是我心得和分析,有雷也可能有藍色窗簾,歡迎指正。
 
呼應《飛越杜鵑窩》
藍丘是個人生勝利組。按照理工教授的論點,贏家,也就是杜鵑,把輸家踢出鳥巢,獲得生存的機會,所以藍丘應該是那個把大家狠狠打爆的那個。
但是藍丘做的,卻是鼓勵好友勇敢追夢,和大家一起尋找體制外的可能性,鼓勵佩亞不要嫁給癟三(這樣講超過分),就像1975年的老電影《飛越杜鵑窩》裡面的麥可,進入杜鵑窩後鼓勵病患們挑戰體制,難怪法罕會說藍丘就像自由的鳥,棲在病毒的巢。
 
我想這邊的杜鵑窩是呼應《飛越杜鵑窩》。《飛越杜鵑窩》描述主角帶著神經病院裡的人對抗體制;藍丘則是帶著朋友追求體制外的學習。《飛越杜鵑窩》是用杜鵑窩象徵神經病院的開始,神經病院之所以叫杜鵑窩,正是因為杜鵑把別的鳥的蛋踢出鳥巢這種費解又殘忍的行為,結果三個傻瓜裡的院長卻是用這樣的行為勉勵學生(還當場摔破一顆鳥蛋 有夠變態),讓我感覺作者是在暗示學校就是個杜鵑窩。
 
無聲火~查圖((silencer
查圖是多數印度人的縮影。無聲silence,象徵面對體制壓迫無從發聲,默默接受,甚至扭曲自己迎合體制。只能將這制度的醜陋以無聲屁排出,放完屁還自欺欺人地賴給別人,不肯承認自己的臭,不肯承認自己因為迎合傳統而扭曲的自己。查圖的個性,從被學長霸凌脫褲子時的討好嘴臉就可以看出,他無力反抗霸凌者就算了,還幫著霸凌者做事。體制、傳統讓他靠死背追求分數、用分數打敗別人,而他一樣不抵抗,甚至有點自豪地堅持著他的方法可以獲得成就。
silence的另一層意義可能是冷漠,對他人的處境噤聲。一群人開無人機發現喬伊自殺時,他一個人待在宿舍讀書;病毒女兒生產時,他沒有前來幫忙;拉加住院他也沒去探望。或許當下他正想著他的競爭對手沒在讀書,自己可以趁機贏過他們吧。
但我覺得他是這扭曲社會的受害者。扣掉考前送性感寫真集擾亂別人讀書,他其實沒做錯什麼,還很可憐地被藍丘改講稿惡整。當和藍丘爭論哪種學習方式好時,他激動地說藍丘為知識而學習的態度在現實社會不適用。這句話諷刺十足。他說的既是事實(基本上只有藍丘那種天之驕子才有辦法在體制下用自己堅持的方式成功,不然也只是變成下個喬伊),也是他對社會的無力感。快樂學習能夠成功,誰想死背?
換個角度想,查圖其實是個積極主動的人。為求勝利,扣掉不擇手段,就是那個積極度。上課坐前排、病毒問想不想要他的筆時也是第一個舉手,藍丘假裝從課本出題時他也很聰明地去拿藍丘的課本找答案,狼性十足。
人生成就上他也是夠了不起了。當上企業主管,做國際生意,即使輸藍丘又如何?他至少活得開心,也許不像藍丘那樣追尋自己的腳步,也許他一輩子就是個狹隘的市儈鬼,把報復藍丘惡整當成前進動力的心態也不健康,但至少是俯仰無愧,不得罪人,唯一遺憾就是不能找到內心的自由自在吧!但是為什麼人一定要那樣分高下?又有什麼理由說藍丘一定好,查圖輸給藍丘?藍丘的生命意義不在與他人比較,自然也不會因為查圖成就不如或心態上的汲汲營營就把他當輸家,會有這種心態的,反而是我們和法罕、拉加這些旁觀者了。
-
講稿被竄改的部分,院長"服務"學生被改成"壓榨"。原本該是服務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在院長那個只重分數名次的態度下,變成了資本主義式追求利益的壓榨。壓榨學生,得到分數,把學校名次提升,和網路上很多人嘲諷的學店根本沒兩樣。諷刺的是,電影裡的學校還是靠這樣從第28志願變成第一學府。
另一個被改的部分「又大又響的屁是高貴的 中等的屁是可以被容忍的 細聲慢放的屁是令人害怕的 而無聲的屁,是極度致命的」這或許也是諷刺查圖那種被體制壓抑而不能出聲的人吧!
-
院長~病毒
病毒指的是控制並危害電腦的程式,或許這也是在諷刺他用體制控制著學生的學習。
聽別的影評說病毒的筆象徵的是一個標準化的教育體制,然而他把筆傳承給了藍丘,讓藍丘去發揚教育時,卻是帶著更開放的態度,令人感動。
學院院長病毒是我個人認為最真實的角色。老頑固的嘴臉固然很到味,最讓人激賞的卻是頑固、固守體制中帶有柔情的部分。
出場的硬要超車行為顯得好勝,又可愛得像小孩
當掉Joy時,也是用他沒趕上作業繳交期限這個無法反駁地理由,而且不忘補一句:「我同情你,但不能延期;我兒子上周死了但我還是照常來上課(哀傷貌)」
法罕和拉加擅闖女兒婚禮時,也只是很關心地用家中經濟狀況勸他們遠離藍丘這個愛胡鬧的臭小子
拉加自殺未遂後就取消他的退學令...這些都證明他並不是藍丘不想成為的「機器」,他是個真正的人,有感情的人。
也因為這樣,他才能在最後改觀,也因此最後是親情感化並改變這個老頑固。
我猜病毒原本並不是那個只重分數的老頑固,甚至他就學時可能就跟藍丘一樣,追求興趣,努力學習。但在體制的框架和背負教授給太空筆的期望之下,他卻也迷失在追逐表面分數名次,成為自己最不想成為的大人。
-
藍丘提出了問題之後被暗示別講話,不照課本定義解釋機器也被老師趕出去,這些都象徵著體制無力教育優秀人才,只能讓他們閉嘴然後訓練出一堆機器。只有像藍丘那樣被趕出去還可以旁聽別堂課的人,才有機會在這體制下學會點什麼吧!
藍丘理念被嗆的時候,其實師長講的話都很難反駁,像是「你考試的時候要照書本的定義寫」、「生活各種壓力都有,學生受不了壓力要怪我?」但是這樣看似有道理的想法才是體制的悲哀,人因循這些理論,失去自我成為照體制的藍圖運作的機器,施加壓力就前進;像喬伊這種受不了壓力、沒辦法照體制走的就報廢。
-
喬伊諾柏(Joy)
Joy本來是喜悅的意思,然而他像藍丘一樣專注熱忱、實際製作無人機的結果,卻是被退學。換句話說,他追求自我的行為換來失敗。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查圖會選擇當書呆子。
自殺前他在牆上寫"I quit”,quit是放棄、退出的意思,電影中文翻譯成放棄,個人認為放棄、退出兩者都有,喬伊放棄人生放棄理想,同時也用自殺退出這個遊戲規則被體制設定好的社會。
 
藍丘遙控無人機發現喬伊自殺的橋段,原本是一片歡樂的,學生都在享受青春,唱著all is well 的同時,只有兩個人待在宿舍:喬伊和查圖。宿舍窗戶(景框的概念?),分隔歡樂的多數人、被制度害得無法實現理想而自殺的喬伊和被制度害到變成書呆子的查圖。說真的,我覺得這兩人都已經死了,喬伊不用說,查圖則是變成依循制度運作的機器,上了發條就前進,失去自己的靈魂。
-
最後我問我自己,「如果有人靠死背拿第一,你照藍丘的方法永遠考最後幾名,你還能堅持原則嗎?社會真的容得下藍丘的主張嗎?」
yes and no 我想我們需要的就是all is well 的勇氣,相信理想、堅持信念,放下外界紛擾,專心享受當下。藍丘也是因為一無所有,才能放下一切追求自己所要的。我們常迷失在追求結果,沒想清楚為何而努力,也沒有享受當下的喜悅,淪為滿足外界期待的機器。
以前我一個朋友被笑宅男,為了洗刷名聲他狂找機會出門玩,一年後遇到他他還是原來那副宅樣,行為還是像媽寶,感覺只是改到外面當宅男、為出門而出門罷了,完全沒有享受旅程、享受和朋友相處的時光或增長些什麼,只是瘋狂拍照打卡累積臉書貼文。
藍丘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能夠放下外界一切享受當下的快樂,恰好是室友法罕和拉加缺乏的,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每做一件事,都要想清楚:為何而做?為誰而做?是否喜歡? 共勉之


電影爽度:10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2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