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大行動】:70分 - 不講故事講過程
諾蘭挑了一個極難發揮的題材,雖然說故事的方式還滿有創意及突破,然而不得不承認這次還是砸鍋了。
故事描述二戰期間,英法聯軍已敗退到了敦克爾克的海灘上,四十多萬大兵不僅如甕中鱉一般被德軍包圍於海邊,且遲遲等不到的海上救援讓士兵們各個惴惴不安;另一岸,道森先生的船遭英國軍方的徵招,於是帶著兒子開著沒有武裝的小船前往戰場,踏上了救助士兵的旅程。
導演兼編劇克里斯多福諾蘭,大概是目前公認沒有失手的完美導演,包括【黑暗騎士】系列、【全面啟動】和【星際效應】等,每部都是神片等級的好看。
諾蘭的故事好看便好看在其「結構」:電影前中段放了許多線索,有時甚至會讓人摸不著頭緒,然而隨著劇情一步步地推演,那一條條線索收回來的過程,往往能使觀眾恍然大悟並且熱血沸騰,且結局不管是一句台詞、一個懸念或一個表情,都會讓將觀眾震撼得意猶未盡。因此以往諾蘭的電影中,每個鏡頭每句台詞都有可能是往後劇情的關鍵推力,絕不會浪費任何一秒來描述無用之情節,其對故事結構之掌握可說是出神入化。
然而,這次諾蘭挑了史實戰爭的題材,而且還是一場大撤退,那麼上述靠著故事的線索以及懸念鋪陳並收回的這種方式來建構劇情的方式便不適用於本片,因為這個事件並無一個太過明確要去解開的「謎題」或「危機」。那麼如此一來,整部電影的重點便是其「過程」:看著士兵為了想回家而不擇手段地想上船,甚至不惜同袍翻臉;看著開民船前往救援的父子面臨難關卻堅持要幫助戰地的士兵;看著湯姆哈迪如何在自己的性命與海灘邊士兵的命運間做抉擇。可以說是導演放棄了「用故事結構吸引觀眾」,而改成靠著一段段「過程」來感受撤退的壓迫惶恐情緒、描繪想回家的心情及宣揚「為捍衛家園而付出」的精神。
我想西方國家是吃這套的,畢竟那些歷史及精神情感都是與他們有關,看看【凌晨密令】、【亞果出任務】便知道,本片甚至可能是拍了要拿奧斯卡獎的;然而台灣可能有些觀眾會看了沒感覺,畢竟電影中描繪的一切都離我們比較遠,而這次諾蘭又沒有透過劇情來傳遞太多直接地感受給觀眾,很可能會讓人看了一頭霧水。
非線性剪接一直是諾蘭講故事的特色之一,除了像【記憶拼圖】、【頂尖對決】那樣將先後順序顛倒穿插來迷惑觀眾外,進年來甚至嘗試如【全面啟動】、【星際效應】那般將不同快慢、長短時間軸的故事鑲嵌在一起,可說是非線性剪輯的新境界呀。
這次【敦克爾克大行動】亦是用了類似的手法:首先,剛開始大家都先看到,主角身處敦克爾克海灘時,旁邊的字卡是「長堤:一週」;道森父子的船受徵出發時是「海:一天」;而湯姆哈迪飛高高則是「天空:一小時」等意義不明的字樣,並且在三個場域的人馬分別在不同時間點交會相遇時,我們才發現,原來兩個小時的電影裡,海灘邊的士兵已枯等了一週、海上民船的遭喻是同一天內的事、而湯姆哈迪打飛機的整個過程竟只經歷了一小時。導演巧妙地將時間發展快慢不同的經歷組合交織在一起,看三個陌生人帶著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目標在同一場事件中相互擦肩、各自拼搏,這正是本片敘事手法最大的亮點。
背景簡介:
著名的敦克爾克戰役,其背景是英國法國在德國攻擊了中立國比利時之後,1939年對宣布德國開戰並且組成聯軍,然而雖然宣戰,英法聯軍只是消極地躲在馬其諾防線後面,沒想到德國來了一招聲東擊西,引開聯軍注意力再以閃電戰一舉攻入法國,英法聯軍節節敗退,不斷被包圍,1940年退至敦克爾克的海灘才無路可退。電影中看到男主角逃進了聯軍的防線後,從防線走到海邊只有短短一段路的,便知道當時聯軍四十萬最後可是真的被逼到那一小塊沙灘上,才會有那麼多人如甕中鱉一般都在那邊排隊等死的景象。這場敦克爾克撤退行動可說是二戰中,最狼狽的一場戰役。
本來德軍已經包圍至此,大家都納悶為何還不一舉殲滅聯軍? 原來是希特勒因為戰術考量,怕前面裝甲兵前進太快並消耗而後面補給線跟不上,因此才下令行動戰停,而英法聯軍因此得到了喘息空間,才有了機會能讓民船來接士兵撤退回家。
本片的故事是從幾個小人物、小士兵的觀點帶觀眾去經歷撤退的過程,沒有機會介紹其歷史背景。不知道看完上面簡單的背景介紹,有沒有更了解這個故事的前因後果呢?
總而言之,【敦克爾克大行動】這部電影少了以往諾蘭說故事的深厚功力,而是花一整部電影的時間來傳達某些精神和感覺。若是期待【全面啟動】、【星際效應】那樣史詩級精彩劇情的觀眾,也許會失望;不過若是能沉浸在富壓迫感的音效與IMAX畫面呈現的壯闊與美麗,也許能好好地享受這次的不同風格的作品。
(圖片來源:google)
#宥影評 #Dunkirk #克里斯多福諾蘭 #湯姆哈迪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