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篇文章

影評 【鬥陣俱樂部】只有男性特質才能毀滅父權體系

2017-08-28 01:01:23


走在街上,我們以為這個世界就是「職場」「家」「眼前的街道」「渡假勝地」等場合所組合起來的。(當然還有一些亞馬遜叢林等「不屬於人類世界」的部分。)

但其實眼前的商店背後運作的機制龐大複雜到自己無法想與理解,就連自己所工作的職場中,隔壁辦公室的單位都可能有著自己無法想像與理解的任務與運作模式。

這就是太空猴子所存在的世界。有科學家為了測試「猴子」的生理特性而存在的太空猴子,(整天就是進進出出實驗室被各種測試儀器觀察,)有科學家為了測試「儀器設計」是否合乎要求而存在的太空猴子........太空猴子並不僅僅是那知最後被射上去、然後就死在太空的那一隻而已。

如果物質消費主義屈從者(如同其實從未顯露過真名的主角「傑克」)是泰勒德頓眼中的太空猴子,那其實物理學家可能是社會學家眼中的太空猴子,(反過來說社會學家也是物理學家眼中的太空猴子,)大家都是文學家眼中的太空猴子(同樣都使用著語言文字但技巧粗鄙不求甚解只憑直覺)...教育體系的「填鴨教育技術」早已經發達到任何人只要走進大學順利接受完四年教育後,不懂哲學也可以在別人講出「上帝已死」時用「尼采的意思是...」去反駁對方,因為「拉桿」(當有人說「上帝已死」)在那、對應方式早已準備妥當(「尼采的意思是...」),任何人都可以被訓練成哲學太空猴子,而我們這個世界早已經充滿了各種醫療技術太空猴子、資訊技術太空猴子、社教太空猴子、人道主義太空猴子......啊!最大宗的就是「政治正確太空猴子」。

 對太空猴子來說,這個世界只是一種建立在自己片面體驗上所形成的想像。就好像實驗室裡的猴子可能無法想像自己來自叢、而實驗室後面也只是無窮無盡的實驗室,實驗室是真、是太空猴真實的體驗,但這體驗除了帶給他想像以外並沒有任何真實的線索。而主角在機上跟旁人講述自己的工作,追求的其實就是一種「打破別人對世界的想像」的快感,(把自己的痛苦用「不安」的方式分享出去。)


但,套用小說中文版的序文所使用的詞,這部電影是「寫/拍給太空猴子看的傷逝神話」嗎?

 「人無可避免的就是會成為一種太空猴子。」所以答案似乎不言而喻。羚羊需要為自己會被獅子獵食的命運感到哀傷嘆息嗎?

其實太空猴子說白了就是種父權體系洗腦機制下的產物,掌握了文明社會既得利益(不管是商業、政治、教育、或文化)位置的人,都會期望有這樣的體制來幫助自己繼續獲得利益。所以小說/電影將罪惡探照燈聚焦在企業經由廣告所催生的物質消費文明上,因為這東西可以是當代父權體系罪惡中最大最肥的一支。

 面對這種邪惡,泰勒德頓的答案很簡單:追求覺醒不是辦法!建立新的生活型態不是辦法!只有反向的追求最極致的底層(去探底)才是辦法!

所以貴婦們將滿身肥肉當醫療廢棄物拋棄掉,那泰勒德頓就在他們餵飽自己的餐點中加入自己的排泄物,等到更進一步就是變成集合太空猴子們直接摧毀掉整個體系!

所以這個罪惡的體系最終自己生出了可以摧毀自己的東西──成山成谷(沉溺在男性特質中)的太空猴子。



本片在1999年上映時,第一時間是惡評如潮(雖然跟今日的訊息量相比,當年的惡評在數目上根本是小兒科),很多人想不通這種毫不遮掩的充滿低俗男性特質(還將它合理化為反階層的武器)的電影是怎麼吸引到大衛芬奇跟兩大男星參演。(可能在批評者眼中,這部電影光是能夠開拍都是種奇蹟……)

商業上,它確實也不怎麼成功,拍攝經費幾乎都拿去打水瓢。但畢竟當年可是充滿了【駭客任務】【神鬼傳奇】【星際傳奇】等反主流形式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比鬥陣俱樂部賣錢。(而且鬥陣俱樂部幾乎也比他們任何一部都還要花錢。)

可是等到電影發燒期一過、進入了DVD發售期,本片的評價反而凌駕了該年度所有的電影,甚至成了橫跨主流、非主流、甚至反主流都一致盛讚的時代經典。

從今天的經驗回頭看,想也知道當年批評本片的人大多是基於什麼身分與思維,但我們就不明說也先不多討論「這些東西」了。

 

...想知道我怎麼討論「這些東西」,請去原文...


電影爽度:10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10
題材鮮度:10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