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過了》 After Love / l'Economie du couple (2016)
「以前的人,東西壞了就修;現在的人,則是直接丟棄」,母親不解地對著面臨離婚的女兒輕聲說道。
正如英文片名 After Love ,這部法國/比利時電影探討當愛已成為過往,生活該如何走下去。After love, what then? 從沒有人教過我們這個禁忌的課題,當兩人被彼此共同擁有的房產、親友、孩子給羈絆在一起,舊帳該如何清算、財產該如何分攤、曾有的或僅存的愛恨又能否量化計算?而當一切分清楚的日子來臨時(若有那麼一天),是否又能瀟灑地一走了之?
導演喬坎拉佛斯( Joachim Lafosse )透過這樣的故事,探討情淡離異後的家庭日常。由貝芮妮絲貝喬( Bérénice Bejo )與塞德烈卡恩( Cédric Kahn )飾演的十五年夫妻,在未交代太多前情提要下,充分展現出那種無法一時半晌就完全分離的矛盾、傷痛與無奈。兩人被困在昔日愛的小窩中,共同撫養兩個可愛的雙胞胎女兒。然而,日常的互動中充滿了敵意和猜忌,互相在孩子面前設法讓對方作壞人。過度緊繃的攻擊性態度,只凸顯了兩人都如此地脆弱膽小,自怨自艾地舔舐著傷口。如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般,面對彼此時,儘管顯然舊情尚未完全殆盡,但已不敢再相信彼此,只剩下退縮與不安。
這是個再熟悉不過的故事題材,但此片很乾淨地幾乎所有戲份都在他們的屋中上演。透過日常的吃飯、洗澡、做家事、帶小孩等瑣事,以紮實的對話構築出角色各自的內心掙扎,以及彼此間那些不易說清的情感。攝影保持了足夠的距離,使整部片不過度煽情或操弄。很少臉部的特寫鏡頭,情緒也鮮少爆發,更顯出角色內心深沈的自我壓抑。在聲音設計上,只有兩個橋段有配樂(巴哈的b小調鋼琴前奏曲),其餘全部留白,顯示不需仰賴音樂的催情,就足夠讓觀眾對角色們同情。而角色的刻畫也夠立體,不會過度簡化,不會隨意標籤化好人壞人。有一幕戲是男主角返家後撞見女主角邀了一群過去的共同好友來餐敘,自己顯然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那場表面和諧的實際上暗潮洶湧的橋段,大概是影史上最尷尬的餐桌戲之一。
整體而言算是個還可以的小品。雖比不上法哈帝《分居風暴》的大器繁複,但比起《咎愛》我更喜歡這部片的洗鍊。除了幾場戲還是稍微落入的老哏與刻板之中,我仍欣賞這部片整體的完整度。飾演女主角的貝喬雖然沒有太多飆戲的機會,但收斂的表現有讓我驚喜。而飾演女兒們的可愛雙胞胎蘿莉,更是所有人(戲裡戲外)的救贖。愛情中就是不能算清的,我們唯有試著接受自己並繼續生活著,才有瞥見曙光的希望。
丹評: 3.5/5
(本文同步發佈在【丹眼看電影】臉書專頁)
台灣由天馬行空發行, 9/22 上映。
中文預告: https://youtu.be/rR5cp5FOSyw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