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2049》 (Blade Runner 2049)
人的靈魂之所以為人
1. 把握原著與首集所要探討的核心價值
在觀賞完《銀翼殺手2049》後我必須說,他有可能重蹈《銀翼殺手》第一集在1982年上映時的商業挫敗,但同時也可以再造《銀翼殺手》第一集探討生命本質的話題性。
由丹尼維勒納夫所執導的第二集《銀翼殺手2049》,仍保持著第一集整體電影的緩慢步調、陰沉的氣氛、以及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對白。但兩集故事仍把握著,人類在追求科技進步的同時,對生命本質意義的反思等核心價值,讓今日眾多科幻電影在追求娛樂聲光效果的市場裡,提供一個緩步下來靜靜思考、自省的機會。
而不論是《銀翼殺手2049》還是《銀翼殺手》,兩集所建構的世界觀十分龐大,人類與人造人間的矛盾與衝突,除了在反思生命本質外,似乎也對種族議題、人權以及哲學上對於生命意義的深沉思辨,在未來感十足的場景中,人似乎感受不到快樂,或是感覺到科技所帶來的便利,反而更加迷惘,對「活著」失去意義。在追求物質的進步下,我們似乎也常在這繁忙的生活中漸漸迷失,正如同《銀翼殺手》所要建立的科幻概念--到底,人為何為人?而什麼樣的條件下,才使我們定義為人?當我們從一個人的眼睛,透過簡單的問句,邏輯思維的判斷,我們難道就能透過數據的分析,定義人的本質?還是只要活得有意義,超越肉體的精神、理念,甚至是我們所謂的「靈魂」,能夠傳承、延續,便能夠定義為完人?我想,在《銀翼殺手2049》中所探討的主題,如同《銀翼殺手》中所要反思的議題一樣,是多面向、多元、且多角度切入思考,並拋出許多議題提供觀眾們反思,進而呈現出令人著迷的影像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銀翼殺手2049》在片商的包裝宣傳下,可能誤導電影成為科幻動作電影。加上近期的《獵殺星期一》這樣令人驚豔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2049》的觀影族群複雜:包括《銀翼殺手》的影迷、新的觀眾群(對《銀翼殺手》沒有太多涉略)、新世代的年齡層,或是不諳黑色電影(Noir)風格的朋友們帶來一定的衝擊或影響。這或許也是一種機會,再回頭檢視過去從《銀翼殺手》到今日《銀翼殺手2049》上映這35年間,電影市場的微妙變化,以及觀眾們所能接受的科幻概念。在電影科技的進步、新一代的視覺特效輔助之下,《銀翼殺手2049》將會在電影史上留下何種地位,都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觀察。
2. 科技只能逼近生命,而不能完全取代
科技的發展是人類歷史長流中無法回頭,也不斷朝滿足慾望的方向前進。我們在《銀翼殺手》或是諸多科幻電影作品的世界觀中,可窺見藝術創作家試圖透過感性的方式,對科技發展的哲學反思:當我們科技進步到能夠做出「逼近」生命的「東西」(人造人),到底這些所謂的「東西」,到底要如何和人類有所區別?還是說,這些「東西」所衍伸出的生活習慣、自成一格的文化,甚至是又能像人類一樣創作出的「東西」,我們將如何定義這些「東西」呢?
而我們人類對於創造「生命」的科技發展,似乎始終只能做到「仿生」,而不是真的完全取代造物主,成為創造生命的神。人類不斷嘗試突破的科技極限,是否也該回歸探討科學的本質,以及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意義。
另外,在《銀翼殺手2049》的時間點前導演邀集三位導演所製作的三部短片,補足了《銀翼殺手》到《銀翼殺手2049》的30年間所發生的華勒斯公司、人造人的功能、以及大停電等重要關鍵事件,加上《銀翼殺手2049》中所描述的有關新型人造人對於人類社會的認同感,人類對於人造人、對於人造智慧(虛擬情人)的三層關係,成為新的社會階級矛盾衝突。我想,在本片中所探討的哲學內涵,除了延伸《銀翼殺手》中提及的人類與仿生人間的差異,記憶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更衍伸出靈魂這個無形的概念,以及人們對於其定義的重量,透過萊恩葛斯林所飾演的K,主觀觸及了更廣更深的內涵。相信《銀翼殺手2049》若能夠仔細又靜心體會當中故事所傳達的氣氛,對白間所隱喻的哲理,這將會是一場具有啟發性的觀影體驗。
3. 肉體、靈魂、記憶,使我們成為完人
當科技能夠實現人的肉體能夠被製造、記憶能夠被植入,那麼「靈魂」,是否也能夠透過邏輯的設計進行模擬呢?而我們人類複雜的思維,在嘗試挑戰創造生命的同時,到底怎麼樣才能定義我們是一個完整的人呢?而生命的價值,該從他如何被創造?還是他被創造後所帶給這群體的貢獻而定呢?就個人而言,透過哈里遜福特與萊恩葛斯林兩世代演員的交互關係,傑瑞德雷托不斷挑戰新型人造人技術,以及片中在實驗室中創作記憶的創作者來說,精神的傳承、繁衍、或是延續,便是《銀翼殺手2049》所要傳達的重點。
另外,在首集所探討的「記憶」概念,其實也在本集中探討了每個人的感受,也對記憶的感官有所不同。一個過去的時間點發生的事物,每個人在當下的感受也有所不同;換句話說,不同的人對於同一個記憶所感受到的喜怒哀樂也會有所差別。這就是人類群體最有趣,也最美妙的地方。正因為我們有如此的個別差異,每個人、每個個體更應該給予尊重,進而對生命有所關懷,便是本片在後半段所要傳達的重點。
不論如何,電影整體所要探討的哲學議題相當龐大,透過冷硬風格的手法,黑色電影的元素,讓現在生活在看似進步卻又容易迷失的人們,一個反思自我的絕佳窗口。我認為,《銀翼殺手2049》絕對不是所謂的娛樂科幻片,但提供的科幻元素是值得透過這樣冷酷風格的美學設計,達到對生命反思的目的。特別是有社會歷練、或是人生上有過對生命悲歡離合的經歷,《銀翼殺手》中的人類與人造人間的微妙關係,正是反思你我存在的契機,也是一個能夠讓人有所啟發的作品。
當然,就算無法完全理解《銀翼殺手》世界觀,以及原著作者所想要傳達的哲學內涵,其充滿迷幻氣氛的配樂、極具未來感的美術設計,以及令人驚豔的場景設計,前衛的服裝與科技產品,都是一場美麗的美學感受。
P.S. 片中所提的Replicant一詞,在電影中被翻譯為「複製人」。在原著小說中則以Android稱之。因為個人認為翻譯為複製人可能與Clone一詞混淆,加上劇情所提及Replicant為人類創造的人工智慧生命,故個人認為譯作「人造人」較為恰當。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