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片商:索尼哥倫比亞
台灣代理:得利
導演:艾文雷特曼
螢幕比例:2.40:1(AVC)
片長:105╱108分鐘
音效:英DTS HD MA 5.1
字幕:中、英、韓、泰等
光碟容量:50G雙層
級別:保護級
上市日期:2016.06
內容介紹
《魔鬼剋星》為1984年出品,在當時那一兩年期間相繼推出了不少奇幻的喜劇特效電影,除了《回到未來》之外,比較有名的就屬這部《魔鬼剋星》了。電影中的四位《魔鬼剋星》成員,一位自大桀傲不馴、一位精通硬體技工、一位通曉軟體知識,再加上一位可有可無的黑人演員,這幾位外表看似傻裡傻氣的大學教授,組合起來利用各自的專長,運用現代科技自製產品來為民眾抓鬼除害,最後還拯救了紐約市。而到2016年為止這部年紀已經超過30年,終於得以加入許多重開機的行列之中,四位主角由男性轉換成女性主角,而原本的女性秘書則是變成了肌肉型男。
《魔鬼剋星》系列幽默的對白以及創新的喜劇抓鬼類型,在當時全球包括台灣在票房上幾乎橫掃市場,而片中同名主題曲以及《魔鬼剋星》標誌T恤,更是滿街隨處可看見與聽到。片中的特效在當年還沒有CG的年代算是已經做的相當前衛同時擁有紮實的技術,片尾橋段棉花糖巨人和紐約街景的模型,甚至現在看來依然的生動自然。不過傳統停格動畫所製作而成的怪獸,和實景影片合成在一起時,物體邊緣線條的不自然,似乎是當時最不易克服的問題,然而這些old school風格的特效影像,在當今充滿CG影像後製的時代,卻看起來特別的有趣,而且當年所經由視覺所接收到的那股詭異感,其實重新再看一次,由記憶所啟動的淺意識恐懼感,其實還是存在的。
三十年過去再次觀看此片,即使三十年間洋蔥也看過幾次,但是卻不會因為時間的距離,而對這部首集佳作感到厭倦。在當時與《回到未來》這兩部可說是技客元祖電影的起源,把一般認為的「書獃子」科技,轉化成為實用派的英雄。片中對白講了一堆觀眾聽了摸不著頭緒的科技專有名詞,其實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就如片中角色所說的真的管用或者是事實,但就是這樣的科技融合傳統妖魔鬼怪事物的新型態喜劇,把恐怖的氣氛轉化成老少咸宜的喜劇片,是少數鬼怪片中,小朋友看了不會做惡夢,卻又能啟發許多新的想法,以鬼怪的存在給科學物理化,不僅引起對於物理科學的興趣,同時也能夠相信科學是可以戰勝超自然現象的。
而《魔鬼剋星2》延續首集的劇情設定在五年後,畫面中看到女主角雪葛妮薇佛推著嬰兒車逛街,一不注意嬰兒車即滑出她所能控制的範圍,就此點出續集劇情惡鬼所需的便是女主角的嬰兒。從畫面中觀眾會直覺的認定該嬰兒是女主角與《魔鬼剋星》成員裡的男主角所生的,然而並不是如此,這兩人並沒有延續前作的關係,女主角的結婚對象卻是另有其人,但是為了續集的劇情需要,自然結婚不到五年就分居了。同時又因為紐約市再度發生鬼魂作怪靈異事件,休息了五年的《魔鬼剋星》自然必須再度集結為民除害。
一般在票房上受到歡迎的商業娛樂電影,如果製作得宜的話,通常都可以在首集之後再拍個兩部續集湊成三部系列電影,但是《魔鬼剋星》拍完第二集之後就此劃下句點,多少應該和這部《魔鬼剋星2》的成績不佳有所關連。在一般觀眾的希望之下,《魔鬼剋星2》以商業電影續集的身份推出,不少觀眾應該會寄望於續集當中看到更多的幽默情節以及大量視覺特效,而這部續集的劇情節奏卻在描述再度發生的鬧鬼事件被模糊掉,不但主要惡靈角角色的出現與背景設定等含糊帶過,所謂的「負極黏液」也讓洋蔥看的有些摸不著頭緒,前作惡靈主角的那種「混世魔王」風味,全都消失在續集裡頭,成熟驚悚同時帶有嘻笑幽默的並行風格,在《魔鬼剋星2》裡頭變成了觀賞年齡設定驟降的完全喜劇演出。
《魔鬼剋星2》的失敗,看過的朋友應該都有不少自己的觀感論調,對洋蔥而言這部作品的冷場實在過多,同時無關緊要且拖慢劇情節奏的對白出現率也偏高。另外為續集裡所設計的鬼怪種類與數量均沒有超越前作,最糟糕的就是《魔鬼剋星》們所對抗的邪惡主角,其出現原因與存在理由沒有通順的詮釋,不過事隔多年再回頭看看這部續作,雖然重開機的版本還不能確認是否會歸類在「第三集」,況且現在視覺特效製作早已大舉超越八零年代的製作方式,或許現在是時候進戲院看看進入21世紀的女性《魔鬼剋星》們,會以怎樣不同於男性的幽默方式來為民除害執行抓鬼的任務。
關於畫質
影像提供2.40:1寬螢幕1080P MPEG-4 AVC格式高畫質影像,兩部作品的影像都看得出來經過當不錯的後製修復工程,八零年代舊片那種泛黃質感全都一掃而空,色溫基調除了保持好萊塢西片的稍低質感之外,整個畫面的色彩卻不受稍低色溫設定的約束,顯的彩度延伸的相當舒坦。而特別是影像中特別引人注意的演員膚色調,其質感也比不少新片顯的更加粉嫩剔透,某些段落甚至會有點讓人懷疑是不是影像有經過了CG調色校正的手續?不過洋蔥比較趨向於相信,這應該是傳統膠卷菲林影像拍攝的影像色彩特質,那種自然且豐裕的色調,是許多新片既使是使用膠卷菲林拍攝,還是用了過多的CG調色後製,乃至於難以看到原始膠卷所拍攝後的真實色調風貌。
此外,這系列兩部影片的平均亮度充裕,畫面看起來其白天室外場景的光線與氣候非常宜人,影像的對比感俐落有勁,佐以深沈夠味的黑色調,許多片段的清澈度讓前後主體與背景影像的距離景深有著不錯的深邃度,這種影像色彩濃稠的厚重感,都讓這些八零年代的老片,要是母帶沒有嚴重受損,相信都是許多影像愛好者,相當喜歡的影像呈現風格。
而過去在DVD版本中,因為先天儲存格式容量的限制,以及影像壓縮格式的關係,在影像細節線條上的凝聚度與描繪重現上,都沒能夠像藍光BD版本這樣游刃有餘,過去版本影像邊緣那種破壞壓縮後所產生邊緣過強症狀,都不再於藍光BD版本中出現,取代的是厚重卻溫潤的膠卷影像,以八零年代作品來說,本片影像品質還原度,已經是難能可貴,加上是首次以4K形式重新錄製,可能許多當年於戲院中觀看過此系列的朋友,都還沒看過畫質這麼漂亮的《魔鬼剋星》。
關於音效
即使音效已經提升到聲道規格,DTS HD MA 5.1但觀看的過程其實際聆聽效果,還是非常容易聽的出來環繞風格停留在當年原始的杜比立體音效質感,後方音場還是有呈現出一些嚇人橋段所應該擔任的重責,不過這類約三十年資歷的作品,相信過去看過的觀眾朋友,也不會習慣過度現代化的環繞音效,因為最原始的聲音質感,也是許多人的回憶之一,藍光BD版本的聲效已經把當年比較短缺的重低音強化些許,讓場面更加具有震撼效果。
有別於印象中舊片音質會偏向乾澀稍扁的方向,本片的音質稱的上還算渾厚,不過對白聲音的厚度有了,卻帶著典型老片音效不甚清晰乾脆的音質。有時對白聲音質感似乎只差那麼一小步,就會讓人覺得即將掉入聲音含糊且悶的懸崖絕境之中,但就在聲音質感即將混濁之際,又趕緊拉回來一點保持清晰級數的音效清晰度,不過這也是這類舊片的「特點」之一,既使影像已經可以達到比當年在電影院所看到的影像還漂亮(當年戲院播放膠卷拷貝,週而復始的播放,越晚去戲院看,畫質會因為與長期機器磨損而降低),聲音質感仍舊是一個留有當年歷史風味的一部分。
相對起首集而言,續集的低頻能力較為明顯而強大一些,一些負極「黏液」以及打雷音效,儘管聲音細小,不過低頻的厚度相當有戲院級大空間的質量。至於聲音動態則是完全侷限在杜比立體音效所能呈現的前方平面左、右移動而已,一場幽靈火車向鏡頭右前方衝來的影像,如果是現今電影作品的話,火車音效會從中置開始一路延伸到右後方的環繞喇叭上,但在這裡,聲音卻只能延伸到右主聲道,以現時耳朵聆聽習慣與音效移動方位的「印象認知」,感覺是有點奇怪。
關於特別收錄
《魔鬼剋星》
█導演與製片講評音軌
█子母畫面講評
導演與一干主要演員,所錄製的訪談介紹,穿插在正片之中,佐以中文字幕解說這部作品的拍攝動機與最初起源,其中包括已經過世的哈羅德雷米斯(飾演依貢博士)。
█三十週年海報設計欣賞
█三十年後導演專訪特別節目
導演艾文雷特曼與編劇兼演員丹尼艾洛德專訪,談到本片當年拍攝時的一些時空背景,包括當時於紐約實際拍攝時,受到紐約當局許多的協助。
█魔鬼剋星抓鬼車
三十年後重新打造抓鬼車,當年電影所使用的道具車已經失休許久,都沒有人好好的保存,電影公司為了三十週年紀念,特別復刻修復打造片中那台經典抓鬼車。
█1984年原始幕後花絮訪談
《魔鬼剋星2》
█二十五週年專訪特輯
延續首集 導演艾文雷特曼與編劇兼演員丹尼艾洛德專訪,因為續集是首集五年後推出,所以一起拍攝專訪特輯,一部是三十年、一部是二十五年,當然導演與編劇都會為續集來辯護,都認為續集其實並不比首集來得差。
█特定橋段講評音軌
█MV欣賞
█電影預告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