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踏入影院之前,先盲聽了電影原聲帶。本來以為第一首那帶有中東氣息又輕快,彷彿不斷前進的曲目代表了列車全速運轉的畫面,沒想到只是用來帶出我們的名偵探主角赫丘勒白羅(Hercule Poirot),以簡短又詼諧的開場建立起他絕對理性的平衡對稱癖、洞察世事的銳利目光,但也不是全然的像某些高高在上的天才一般難以親近相處,即便這個開場案件其實安排的不怎麼高明。
原著的有名程度自然不用多說,有名到不需要看過原著小說,就已經被大量致敬或引用之的其他作品給雷光了那可能是空前絕後的結局,後人能做的只剩下致敬。不過探案的過程編排、懸疑的氣氛轉換、劇情的張力營造,如果拍得好,還是可以讓可能知道結局卻沒有看過原著小說的觀眾享受一趟載著一車冰冷、車裡車外皆是酷寒的列車旅程。
先來稱讚製作面。在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下,不管是開頭的哭牆場景、伊斯坦堡場景還是大量列車奔馳在冰天雪地中的壯麗,或著列車上各種考究的細節、製作布景時肯定就已經考量某些獨特拍攝角度等等當然都不成問題。而一票大明星或硬底子演員,老中青世代齊聚,也在幾個鏡頭之間就把列車上這一夥形形色色的角色定位的還算清楚,即便劇本所鋪排的對戲不見得能把這些角色的不同形象徹底展現,但至少觀眾應該可以對這十幾位嫌疑犯都能留下印象,就算名字記不起來,也可以認得臉蛋。
而說到這邊,其實也隱約透露出本片的缺點了。
縱使有原著撐腰,但編導上其實並沒有將張力發揮到淋漓盡致。不論是案發現場的密室疑團、屍體的古怪刀傷、理論上或常識上鎖定一位真兇的方向處處碰壁的懸疑感、每一位乘客都有嫌疑和古怪的不尋常感,到白羅想要主持正義到解開真相的一鼓作氣,常常都是欲振乏力。在前段一些氣勢磅礡的大景之後,真正的查案和對戲卻有些死氣沉沉。甚至白羅的某些看著照片自怨自艾的橋段,似乎想要矯情,卻也炒不起那份一向自信的名偵探陷入瓶頸的情緒。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浪費了一票好演員,恰恰相反。要不是有這批好演員,讓他們的演技或氣場能夠拯救一下疲軟的節奏和氣氛,或許這部片子的成績會更加糟糕。而這些各個都戴著假面具、有些人還不只戴著一個的乘客,也很需要這些好演員細微的演技展現。比方說,雖然戲份都不多,但可以看到換了三種臉孔的Willem Dafoe、從頤指氣使機車老公主到默默打牌的Judi Dench、從蕩婦、受害者到心碎長輩的Michelle Pfeiffer,也還真的需要他們才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不斷「變臉」。而觀眾緣越來越差的Johnny Depp有些幽默地扮演了一位吸引仇恨值、慘遭亂刀捅死卻是死有餘辜的敗類,或許可以當作是一種自嘲吧。
整體來說,《東方快車謀殺案》當然一點都不難看,演員夠好、製作精良,可惜的就是編導沒辦法將這些素材炒出一盤更加香辣可口的菜餚,略顯平淡。不過據說本片以五千五百萬美金的中低預算已經在全球收回了超過兩億美金的票房,所以真的要籌備下一集《尼羅河謀殺案》了,也算是好事一件啦,只要成本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改編古典推理小說或許還算是一門可以做的生意。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