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藉高原創性的獵奇題材窺探人性赤裸的希臘籍導演尤格藍西莫,這回帶著他的第二部英語電影,建構出美國中產階級的背景,敘述一則耳熟能詳的希臘神話悲劇。不少外媒曾形容本片在經營驚悚氛圍的音畫技巧上極似麥可漢內克,並如同漢內克的《隱藏攝影機》《大快人心》那般,將這類製造感官不適的手法當作對中產階級身心靈的嚴懲與折磨,緊接再輔以藍西莫一貫荒誕離奇的故事設定,《聖鹿之死》全片已然瀰漫著窒息式的低氣壓。
《聖鹿之死》的核心骨幹,有很大的成份是改編自著名古希臘悲劇三部曲《奧瑞斯提亞》的首部曲《阿伽門農》,片中以柯林法洛為首的醫科世家,移植了麥錫尼國王阿伽門農的家庭結構,柯林法洛即是阿伽門農,妮可基嫚即是克呂泰涅斯特拉,而拉菲卡西迪飾演的女兒則是阿伽門農的長女伊菲革涅亞,而卡西迪在戲中也剛好有位親生弟弟,正好是俄瑞斯忒斯的對照角色,至於片名裡的「聖鹿」,指的便是那頭使阿伽門農得罪狩獵女神的公鹿。
阿伽門農成功獵殺公鹿後對自身槍法的吹噓,替換成柯林法洛的一次手術失誤,前者驕傲地殺死了公鹿,後者因大意而葬送了病患的性命,他們皆因此而為自己的家庭招致破碎的噩耗,被迫必須犧牲親屬的性命,才能獲得寬恕。不過尤格藍西莫並未完全依循神話的情節走,最後被送上祭台的是俄瑞斯,理應被獻祭的伊菲革反而倖存。有趣的是,克呂泰涅斯特拉與情夫埃癸斯托斯的共謀關係,也被巧妙改編成伊菲革涅亞與片中下詛的狩獵女神意外譜出情竇初開的戀情。
而這位向柯林法洛一家咒詛的月之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正是父親慘死在柯林手術檯上的那位少年,為報殺父之仇,他要求對方一命抵一命,否則全家不得好死。伊菲革涅亞最終並沒有真的被賜死,阿耳忒彌斯幫助她在祭壇上逃過一劫,並用一頭公鹿替代伊菲革涅亞以示警惕;《聖鹿之死》的結局也出現類似的轉折,柯林法洛最不捨謀害的小兒子,反而成了全家的代罪羔羊。小兒子最後中彈的心臟部位,正巧是那位少年的父親的關鍵死因;「心臟代替心臟」的首尾呼應,與「公鹿代替公鹿」的懲罰如出一轍。
劇中的伊菲革涅亞,也和神話裡的她一樣,曾在雙親面前表現出主動犧牲、以顧大局的堅定姿態,但她非但並無在眾人眼前假死,反倒透露出自私的一面,不為親人著想,只顧及自身的利益,低頭乞求阿耳忒彌斯能饒她一命。這段轉折的安排,或許也呼應了本片意欲戳破中產階級虛假糖衣的隱喻,即便非得以死相抵,他們也要守住自己輝煌的神殿。然神殿守住了,但是他們從此不再神聖,就像被扒去一層皮般,失去作為神的光采。
柯林法洛同阿伽門農皆面臨了兩難的抉擇,後者在全體希臘聯軍與親生骨肉間糾結,前者則在究竟該犧牲小兒子或大女兒之間舉棋不定;後者最終選擇保全希臘聯軍的利益,前者雖然有權抉擇,但他選擇交由命運去定奪,然而他「私心的意願」,和阿伽門農並無二致,柯林法洛之所以比較捨不得殺害小兒子,是因為小兒子未來想從事與父親相同的心臟科職業,專攻文學大於醫學的大女兒因此在父親心中,成了可犧牲的替代品。
但事與願違,小兒子仍難逃被送上祭壇的命運。比起犧牲大女兒,拔除能夠延續這對夫妻的醫療事業、高級社會階層的命脈,才是真正「以牙還牙」的報復,妮可基嫚在戲中曾向丈夫明言,就算非犧牲一名孩子不可,他們今後也還能再生一個;犧牲一名女兒,他們還有一名兒子,但一個可望維持家族未來聲望、事業發展的後代,並非每一胎都具備著相同的特質。小兒子的賜死,對這家人而言,無疑是最為痛徹的制裁。
歡迎到我的粉絲專頁按讚訂閱 : https://www.facebook.com/filmisland?ref_type=bookmar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