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篇文章

藍光BD碟評 《阿凡達》三碟加長特別版

2018-02-27 21:46:11


發行片商:福斯
台灣代理:得利
導演:詹姆斯柯麥隆
螢幕比例:1.78(AVC)
片長:162/171/179分鐘
音效:英DTS HD 5.1(THX認證)
字幕:中/英/西/韓/日等
光碟容量:雙層50G
級別:普遍級
上市日期:2010.11

內容介紹
自從《鐵達尼號》讓導演詹姆斯柯麥隆登上奧斯卡獎與全世界票房收入的高峰之後,除了一些非正式的紀錄片作品以及電視影集零星客串導演之外,好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推出商業長片作品。在他沈潛的十年間,很多超喜歡他作品的影迷,包括洋蔥自己在內,或許心中都有這麼個疑問,詹姆斯柯麥隆在創作上是否遇到了瓶頸?大家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有機會再看到他極具娛樂性的商業大作?尤其是不認為「鐵達尼號」,就是詹姆斯柯麥隆極致商業作品的核心科幻粉絲群們,直到幾年前,網路上開始傳出詹姆斯柯麥隆開始著手籌拍《阿凡達》。

在最早期網路上公布《阿凡達》的人物概念草圖時,瘦長的外星人身形,融合了原住民的打扮裝飾風味,大家實在很難想像《阿凡達》會是怎樣的一個故事與畫面。和人類體型完全無法契合的外星人設定,早早的就讓許多關注「阿凡達」的粉絲們瞭解到,導演詹姆斯柯麥隆時隔十年以上的新作,將會是一部大量採用CG數位繪圖的一部作品。

直到電影於拍攝時的花絮慢慢的經由網路傳播開來,《阿凡達》確定會是一部由數位拍攝的3D立體電影,而3D立體電影老實說這並不算是什麼新鮮事,台灣影壇最早可以追溯到洋蔥個人記憶的1977年《千刀萬里追》,同時幾十年下來,3D立體電影類型總多半是利用影像的立體感,來製造一些譁眾取寵的視覺娛樂效果,基本上,都是一些沒有實質劇情內涵的電影作品。

《阿凡達》在上映前,被觀眾們所期盼的壓力是相當高的,絕大多數的觀眾之所以認識導演詹姆斯柯麥隆,不是核心科幻動作粉絲們所喜愛的《無底洞》、《異形2》、《魔鬼終結者》或是《魔鬼大帝》等佳作(以上都是洋蔥個人喜愛到不行的片單),而是《鐵達尼號》。然而,詹姆斯柯麥隆是美術特效出身的導演,他最專長的部分在於影像結構的視覺特效創作上,角色情感上的處理,嚴格說來,他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不可諱言的,很多朋友看完《阿凡達》之後,對於整個劇情走向與角色設定,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最直接想到的,就是那類「美國白人與原住民」的對抗劇情素材。或許是如此沒錯,不過《阿凡達》裡,有著更多導演詹姆斯柯麥隆的理想「烏托邦」結構,對於少數人類的邪惡頑固思想,在這部電影中,都做了最嚴厲的厭惡感批判,甚至對於人類在不斷的開發與破壞下的行為,已經反感到了同為人類一員所產生的不屑及羞恥。

《阿凡達》所提供幻想空間,是相當的豐沛與濃郁的,然而這些能讓觀眾們置身於「潘朵拉星球」美好世界裡的唯一途徑,就是得到戲院中,觀看數位播映的3D立體電影版本。因為3D立體特效所營造出來的視覺娛樂效果,在《阿凡達》整個作品結構中,是佔了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一般一部所謂的好電影,首重在於劇本結構,但是《阿凡達》的故事卻只是這部作品裡一個簡單的基本框架而已,如果沒能利用「眼睛」這個感官效能,來走進《阿凡達》的世界,視覺的這一塊輔助效能,將失去比重,而劇情本身很難獨自撐起整部電影的娛樂性,以及給予觀眾的那份直達心靈深處的撼動。

特別版完全收錄三種版本正片
這套《阿凡達》特別版BD有別於2010年四月份所發行的BD版本(當時發行的版本光碟裡,除了「戲院版」正片之外,任何特別收錄一無所有),而這次特別版版本,才是將BD光碟的大容量儲存功能發揮到極致,在碟一裡收錄有「戲院版」(2小時41分)、「重新上映戲院加長版」(2小時50分)以及只有在BD版裡才看的到的「珍藏加長版」(2小時58分鐘)。

在碟一的選項中,可以直接選擇觀看兩種「加長版」所加長的片段,雖然「重新上映戲院加長版」顯示加長片段為16分鐘,而「珍藏加長版」加長片段為33分鐘,但實際加長的部分沒有那麼長,因為還加上的延伸片段前後連續銜接的小部分。

就這三個版本對洋蔥來說,各有各的特殊之處。「戲院版」是當時大家都去戲院觀看3D版本時的初次記憶,而「重新上映戲院加長版」則是增加「戲院版」所缺少的潘朵拉星球細節劇情,至於最長的「珍藏加長版」,則是洋蔥自己的最愛。不僅片頭劇情可以看到爛的可以的地球人們居住環境(畫面看起來就像是經典科幻片「銀翼殺手」場景),在整個潘朵拉星球納美人族群的細節描述也更為細膩及感人。

當然,男主角傑克的旁白描述也與「戲院版」不盡相同,導演柯麥隆讓《阿凡達》所要表達的意念,更為直接而露骨,完全揭露出地球人貪婪與弱肉強食的劣根性格,而西方帝國主義的「要侵略對方資源之前,先把對方定位為敵人」的直接對白,更是把導演柯麥隆鄙視軍事行動的「自命清高」行為展露無遺,整個劇情的節奏更有空間,來稍微放慢腳步深入角色的心境之中。

一般消費者多少會認為,片商多次發行不同版本,單純的只是商業行為的舉動,但洋蔥認為在過去DVD時代發行十年以來,影音消費者應該早就都有此體認,尋找購買自己喜歡的版本,消費權終究完全掌控在消費者自己手上,而在「阿凡達」發行3D版本之前(是的,3D藍光版本發行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這套影、音品質堪稱頂級演示的作品,加上三種劇情豐富的版本,絕對是洋蔥推薦收藏的。

影像表現
本片全部使用SONY的HD高畫質數位攝影機所拍攝,自從喬治盧卡斯於《星際大戰》三部前傳系列開始採用數位攝影機拍攝電影之後,幾乎使用數位攝影機拍攝的導演,都和SONY的攝影器材相互搭配。

而數位攝影在影像的呈現上,以特效為主的作品來說,就是畫面質感一整個純淨、鮮明,但也有部分導演所使用出來的效果,不盡得就是「純淨鮮明」。如湯姆克魯斯所主演的《落日殺神》(Collateral 2004)一片,在其昏暗的街景燈光下畫面,就刻意讓數位躁訊較為明顯,不過《阿凡達》是屬於和《星際大戰》數位拍攝相同的畫質風格,從拍攝到藍光BD光碟一整個數位傳輸儲存,再加上現在1080P影像呈現,都需要HDMI影像傳輸,畫質的還原數位感程度之高,絕對會讓許多觀賞者看了瞠目結舌。

《阿凡達》藍光BD的影像純淨度,應該是目前自從藍光高畫質格式誕生以來,足以成為示範級畫質的代表之一(洋蔥過去所看過的DVD版本格式,就屬《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戰爭》印象最為深刻)。整部電影的色調,清楚的分成兩個區塊,分別是白天與黑夜的潘朵拉星球。

白天日光下的場景色澤,不僅將數位拍攝(當然許多畫面根本就是全數位CG所繪製的)的清晰透明感呈現的極度淋漓透徹,洋蔥個人也相當讚賞導演詹姆斯柯麥隆,對於日光下的大自然環境光線與色彩的生動卻舒暢自然的配置。許多戶外場景下的綠樹、藍天甚至是海洋等藍、綠色調,都和亮麗的陽光互相搭配的極為生動,完全沒有數位後製調色過,所感覺到的那種過重、俗豔的數位濃豔色感,把一整個完全「虛擬」所創造出來的潘朵拉星球,讓你看了覺得那個星球的確是真正存在的。

然而到了夜間場景,觀眾們馬上可以從畫面中感受到潘朵拉星球與地球的不同特殊之處,導演將潘朵拉星球生物、植物的一大特徵「螢光」展露的非常淋漓盡致(導演柯麥隆早在《無底洞》一片裡,就很愛把外星人搞成螢光、夜光調調),這些宛如八零年代舞廳的夜光、螢光效果,在數位影像畫面上更是加倍討喜,高畫質加上豐沛的色階呈現,既使這部藍光BD版本並非導演拍攝原意的3D影像,但只要是和洋蔥一樣,去過戲院中看過3D數位版本,本片的高清晰透明感,絕對能夠喚起您當初看過3D版本的視覺記憶。

音效表現
本片的音效規格要是回到過去的DVD光碟格式版本時代,絕對是許多音效評鑑愛好者所難以想像的夢幻格式,不僅是次世代DTS HD音效規格,還加上了THX認證,這在以前幾乎是很難同時出現的。THX認證並非音效格式的一種,但過去DVD版本THX認證多半只有DD 5.1 EX的音效格式,不會出現在DTS格式上面。

過去洋蔥個人頗為喜愛有THX認證的DVD版本格式音效,其實這些經過THX認證的杜比5.1聲道,有些在音質、細節層次上,不完全能夠勝出DTS,但是其環繞包圍效果卻是較為突出與花俏,而這樣的特點完全在「阿凡達」的聲效演出中可以聽到,特別是經由DTS HD所演繹出的聲音細節搭配下,整個環繞音效的立體包圍感非常綿密。

《阿凡達》音效的動態環繞最讓洋蔥印象深刻的,既是有許多隨著鏡頭前進拍攝的畫面,不管是人的說話聲音或是一些外星動物所發出的聲響,都會呈現一個三角形的聲音移動模式,這個三角形的聲音動線,由左後環繞、前主聲道以及右後環繞所組成。最明顯的一個片段,就是男主角所搭乘的陸戰隊飛艇最初登陸潘朵拉星球基地時,艙門一打開,所有陸戰隊員魚貫的走下艙門,在左片畫面中的長官霹靂啪啦一直在說著注意事項,他的聲音就隨著鏡頭的前進,從前方中置聲道一路轉移到左後環繞喇叭,聲音移位的速度精準又有趣,讓人好像真的就隨著畫面中的陸戰隊隊員們,一同步下機艙。

這部片子雖然在後段有著許多的戰鬥場面,不過聽得出來聲音的音量與誇張度都有被精細的控制著,就像是在戲院中看3D版本時一樣,導演不會利用3D立體效果,去刻意去賣弄一些沒有必要的物體突出鏡頭,所以看完整部電影之後,眼睛不會過度的負擔視覺壓力。而音效也是如此,聲音的動態與細節都在穩健中一一彰顯出來,卻沒有誇張的刺耳高音或是壓迫的過度低頻,來增加長時間觀賞下耳朵的負擔。

關於特別收錄
碟一:
收錄有「戲院版」(2小時41分)、「重新上映戲院加長版」(2小時50分)以及只有在BD版裡才看的到的「珍藏加長版」(2小時58分鐘)。

碟二:
◼︎從未曝光之刪除片段
附有一次完全播放功能,在播放這些「刪除片段」之前,有一小段介紹影片,解說《阿凡達》這部特效電影在真人拍攝完畢之後,所需要後製的「視覺特效」有哪些程序以及加工層級?包括還沒加上任何特效片段、加上「樣本CG」特效片段以及全數完成最終特效等三大類,在最後「戲院版」上映前就被刪除的橋段等等。

這些「刪除片段」裡包括「加長版」裡完成最終特效後製的片段。(每一段「刪除片段」前,都會先註明,缺少哪些層級的後製視覺特效)全長約45分鐘,總共29段。

◼︎捕捉《阿凡達》紀錄片(全長1小時38分鐘)
共分成四段,附有一次播完選項功能。
這四段精細的幕後拍攝花絮影片,類似一些商業大片收錄裡的「導演日誌」,從無到有完全記錄下《阿凡達》的創作與製作經過。從1995年導演詹姆斯柯麥隆寫下《阿凡達》劇本之後,他的一些製片夥伴看完劇本,皆表示在當時的電影後製技術下,是不可能完成這部科幻電影的。期間,導演柯麥隆除了完成知名的賣座電影《鐵達尼號》之外,一直到2005年,他數次潛入深海拍攝關於探索《鐵達尼號》殘骸與深海相關紀錄片。

2005年當時在他的攝影師好友的研發協助之下,自製了了一台所謂的「虛擬攝影機」,這台攝影機雖然稱作為「攝影機」,事實上外觀是沒有「鏡頭」的,他類似一台虛擬環境監視器,可以讓同樣是攝影、特效師出身的導演柯麥隆,拍攝即時擷取捕捉演員動態、搭配上簡單CG背景與人物的「虛擬畫面」。因此,導演柯麥隆認為著手開始製作《阿凡達》的時候已經來臨了。

在這段收錄裡,其實觀眾也可以好萊塢的電影工業流程一窺究竟,事實上投資拍攝本片的福斯影業,也不是因為導演詹姆斯柯麥隆是全球賣座頭牌《鐵達尼號》的導演,就沒有什麼「審查制度」,不會只是亮出導演詹姆斯柯麥隆的名號,福斯影業就照單全收批下預算。柯麥隆也是需要做許多特效預視實驗片段,來說服電影公司他的「拍片計畫」可行性,而在將近六個月的等待後,福斯影業才給予「綠燈」通行。

◼︎來自潘朵拉星球的訊息(全長20分鐘)
這是一段結合公益環保意念的特別收錄影片,導演詹姆斯柯麥隆一開始就表示,他從小在加拿大長大,對於一些生態及小動物就非常有興趣,所以在拍完《阿凡達》這部明顯的關懷地球環保議題的賣座電影之後,他當然也義不容辭的為一些環保團體發聲。

其中這段收錄的,就是他參與反對巴西政府計畫在亞馬遜中心雨林區域,砍伐雨林區域,興建大型發電廠水壩。這項興建水壩計畫將完全改變亞馬遜流域的河道相關生態,同時讓許多原始部落土著被迫離開家園。這項開發計畫宛如《阿凡達》情節重現,導演柯麥隆義不容辭的飛往巴西,加入當地環保團體「守望亞馬遜」,與各族部落酋長對談,希望巴西政府考慮以更多的發電替代方案與設備(例如利用亞馬遜水流來產生電力)。

◼︎《阿凡達》電影架構視覺素材 (1小時20分鐘)
包含演員的試鏡畫面收錄,以及拍攝前的場景視覺概念設計圖演示,搭配上臨時演員唸著劇本台詞,讓製作團隊可以在開拍前,可以大概體會一下導演所想要表現的劇情及視覺效果。

碟三
◼︎《阿凡達》畫面構成解析
這段收錄使用互動式選項,將幾段《阿凡達》畫面分解成構成最後版本的三個主要元素,按下遙控器紅色鍵觀看的是「最後完成影像」(提供子母畫面對照原始擷取畫面),綠色鍵是「暫時預視用CG半成品影像」,而黃色鍵則是「原始動態擷取拍攝畫面」。(總共有17段示範畫面)

◼︎製作過程完整小片段
製作花絮裡所穿插的製作過程片段各別的完整小片段收錄,在碟二幕後製作花絮裡稍微被提到的各段落特效製作過程,在這裡都完整的收錄起來,喜歡研究電影數位特效的朋友,可以在這裡看到許多有趣且精細的視覺特效設計與製作。

◼︎《阿凡達》相關珍貴檔案
包含電影預告、導演柯麥隆所編寫的「阿凡達」完整劇本全收錄,相當珍貴。

洋蔥主觀評分
劇情90
畫質100
音效100
配樂100
娛樂100

平均分數98分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