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少安妮華達的電影。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幸福》、《南特傑克》、《德米吾愛》、《沙灘上的安妮》,當然還有最新的《最酷的旅伴》,加上去年在府中看過的《艾格妮撿風景》、《艾格妮撿風景:兩年後》,算是把台灣較容易看到的她的片看過一輪。
也看了她老公傑克德米(有沒有發現上面一連串的片名已經出現這個名字了)的電影《秋水伊人》跟《柳媚花嬌》。
最喜歡的前3名除了《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最酷的旅伴》外,第一名當然保留給她情意綿長又無限包容的《南特傑克》。
可以這麼說,要理解安妮華達的電影,就不能忽略她跟老公傑克德米的關係,不能不重視他們二人的關係給安妮華達電影帶來的改變跟影響。
《南特傑克》(1991)是安妮華達根據傑克德米的回憶改編請來3位神似德米的演員飾演他從童年到青壯年時期的故事,內容描述德米快樂的童年;因為戰爭而必須頻繁搬家的時期;以及如何接觸到電影還有他對電影無窮的熱愛。如果單純把它視為一部成長電影其實已經極其好看,但片中卻又不時穿插傑克德米本人現身說法、安妮華達的旁白以及傑克德米的電影片段跟他成長經歷的相互對照(尤其是童年的部分),這些都讓觀眾沒辦法以單純的眼光去讀這部電影。要理解這部電影的複雜,尤其是情感上的複雜,觀眾必須要設想,這是一部安妮華達在傑克德米生命晚年所拍攝的電影,電影發行時傑克德米已經逝世(1990)。因此這部電影宛如也是安妮華達對傑克德米的不捨、紀念、告別與思念。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電影紀錄的時期正好是傑克德米在遇見安妮華達之前所經歷的時期。因此,整部電影彷彿以安妮華達在場的方式,去重新經歷傑克德米那些她不曾陪伴、參與過的早年生活。電影還包含了傑克德米跟2位女性互有情意的關係,足見安妮華達的包容與情感上的慷慨。
不久後,安妮華達又拍了一部紀念傑克德米的紀錄片《德米吾愛》(1995),內容包含了許多跟傑克德米合作過的電影工作者和演員的訪談,是安妮華達對傑克德米一次更完整的追憶。
但一直要到距離《南特傑克》17年的《沙灘上的安妮》(2008),在這部安妮華達的自傳電影中,我們才第一次在安妮華達口中聽到,原來傑克德米曾經有一段時間離開她,再回來時已經身染愛滋病了,我們才知道,原來安妮華達的包容與慷慨,背後其實隱含了更多的悲傷。
之後又過了9年,現在我們有了安妮華達的最新長片《最酷的旅伴》(2017),很可能是安妮華達最後一部長片了。值得大家珍惜的作品。
(圖為《最酷的旅伴》(法語:Visages Villages)劇照)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