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自看過《鬼店》這部小說改編的恐怖片,打從心底佩服史丹利·庫柏力克,運用演員、配樂與背景等元素,所結合出的畫面與劇情發展,可引起觀眾有心注意放在電影的任何細節。即便是一顆球,照樣能在電影角色身上,暗藏一察覺而感到驚人的事實。有意思的點在於,影響往後看任何影視作品,養成劇中有否留下線索,供予觀眾自行解讀的啟發點。
接著,得知華納兄弟,為庫柏力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紀念首映五十周年,要在國內威秀戲院,指定幾天的某時間點,作為當天唯一放映場次,並挑選版本是4K數位修復版,而迫不期待開放訂票那天的到來。
終於,買到6月23日那場的一對票券,約好對電影有愛的朋友,享受這部電影帶來的任何效應。在看完後,更加崇拜庫柏力克,又和朋友通通從頭到尾,給震撼得不要不要。
於是,從片中任何人事物,拿來做深入的剖析,而提醒想看而不願劇透的,建議找時間補完這部片,再回頭閱讀此文章,會比較有幫助,謝謝!
2. 開場作用何在?
開場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畫面,搭配一段詭異的4分半演奏樂,無疑如《鬼店》那樣,在心中醞釀出,潛入電影營造的氛圍中,慢慢體會的滋味。只是,和《鬼店》不同的點在於,沒隨音樂步調,藉運鏡漸漸地往前移動,而是維持同樣畫面,試圖帶領觀眾在進入正式劇情前,培養出期待與耐心,甚至是得凝聚精神而來的觀察力。
輪到《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後面簡稱《查》曲)首度登場,當下情緒激動到,想當場開口大聲呼喊一番,卻礙於有其他觀眾在看,只好壓制下來,以免引來麻煩。不過,就在用鼓聲呈現太陽往上升的步調時,被壓制的情緒,好比《北斗神拳》主角拳四郎發功時的上衣,迅速地爆發,而讓我感動到差點要流下二行眼淚。
3. 開端無對白場景重點 - 進步
第一幕「人類的誕生」沒出現半句台詞,即便有講話聲,也無法領悟對話內容。或許在懷疑這幕有人類登場,為何會有解讀語言的障礙呢?理由簡單,出現的人類是猿人。所以,就算他們開口講話,仍被當今的我們,聽到的視為吼叫聲。
聽不懂對話是不要緊,導演依然藉猿人、道具、場地和配樂等,結合成起承轉合這套劇情發展模式,引導觀眾從中探索,導演要詮釋的觀點。在這四段發展中,最振奮人心的部分,無疑是在「轉」那出現。當猿人拾起骨頭,往眼前動物骨骸,開始進行敲打的那刻起,二度演奏《查》曲,且同時以摧毀骨骸與畜類被打而倒,進行畫面交替。這銜接後面的啃食與襲擊同類,解釋猿人已進步到如何學以致用,又反映適者生存的現實面。
猿人退場後,換到人類在外太空,搭著飛機漫遊的場景,呼應到上一幕所表達的進步。這場景步調緩慢,卻是隨《藍色多瑙河》演奏走簡直恰到不行。更重要地,這引領著邊聽邊看的我,沉浸在此段饗宴的甜蜜感受。
4. 科技愈發達愈是危險
太空旅行、視訊電話和人工智慧,這三項說明片中對於想像的未來發展,人類在科技研發,已來到能在外太空實現的頂尖層面。尤其是最後一項,明顯是導演最花心思,打算給觀眾思考的焦點。此外,以哈爾9000這人工智慧,在一艘大型飛船的一舉一動,闡釋先進科技帶來的優勢與風險。
優勢方面,哈爾不單單擔當整艘船系統維護,還可替待在船內的太空人,傳送來自地球親戚給的影片,甚至是陪人玩虛擬西洋棋。上述這些事,通通交給它獨自運作,能輕鬆迅速地處理。
然而,再怎麼厲害,早晚會出毛病,連哈爾不例外。於是,用哈爾誤判元件狀態,作為後續引發骨牌效應的起點,並以遭人類終結運作來收尾。這段不只清楚交代高科技產物必然會出狀況,更強調它們造成重大傷害的風險。其中,當大衛進入系統中心,要停止哈爾的運作系統時,藉他急於動手的神情,與哈爾苦求他住手的懺悔,顯然是相當矛盾。畢竟,彼此因任務,相處有段時間,多少會有情誼在。所以,對大衛要做這檔事,完全出自情勢所逼而痛心行動。
5. 磁石在電影出現的定位
磁石在整部電影,可說是相當神秘的存在。儘管每回出現時間不長,但一現身就響起令人毛骨悚然的詭異配樂,且隨後會帶來相當震撼人心的轉折點。不論是在猿人棲息地、木星或大衛獨自過活的居所,與磁石所發生的橋段,呼應19世紀德國哲學家尼采的超人說。
就最後部分來看,躺在床上而無法動彈的大衛,一看到磁石後的下個鏡頭,變成與一般人類不同的全新生命體,而表達在超人說真正追求的人類理想典範。換句話說,磁石實際是在扮演上帝的角色,執行人類在演化中的推動計畫。
6. 總結
《2001:太空漫遊》在史丹利·庫柏力克的執導生涯中,具有多方面思考的代表作品。不管是在生存學、生物演化、科技,甚至是哲學,皆能從中單獨,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討論,且沒有任何橋段是隨便處理,看得出導演在領導團隊上,花盡最大極限,投入在片中運用的各種元素,構成非得觀眾用心觀察不可的巨作。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