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中有一個分支叫做「惡童電影」,這類電影大多都有些公式,(當然也有不少脫離公式的作品,)主要就是「超乎常人想像的兒童用純真可愛的樣貌闖入主角的生活並為主角帶來痛苦及毀滅」。對個別電影來說,這個「兒童」的來歷都有不同的設定,不管是「天魔轉世」或「外星異形」,甚至來的沒頭沒腦......
譬如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經「禁入墳場」或「天魔The Omen」系列,在台灣比較冷門的還有「玉米田裡的小孩」或是「準午前十時」。
最近幾年比較有名的大概就是幾年前曾造成轟動(但也很多惡評)的「孤兒怨」,還有差不多時期、但比較沒那麼受矚目的「39號特案」。
也有一反常態、用喜劇做形式的作品,例如卡通界的經典「淘氣阿丹」(十幾年前有推出電影版)和「天才小搗蛋」...(怎麼會忽然想到用喜劇?這我還在研究中。)
其實在眾多惡童電影中,惡童向來也只是個「引子」,目的在於讓觀眾可以在集中注意力觀賞電影的同時,也了解到各式各樣主人公面對這個惡童的反應與過程。
例如「禁入墳場」中,男主角面對墳場的神秘力量時,其實跟一個尚未成熟長大、只想逃避生命殘酷的孩童沒兩樣。
至於本片,它明顯成本較低(跟這幾年的電影相比),沒有什麼驚人的特效與特技,(不像前面所說的經典中不乏殘忍的血腥鏡頭,)而且剪接師試圖把它當成「又一部廉價模仿知名電影題材」的低成本電影一樣公式化的交差了事,──差點毀了這部電影!
先不要用太沈重的方式解讀本片:它可能只是在略帶黑色幽默的想像「為什麼有些孩童會一夕之間轉變成如此可憎的樣貌」。
但深入看後,本片可以跟2015年的「女巫」作比較,他們都在父權這個題材上著墨不少。
不同於「女巫」比較冷靜的比較男(父親)女(母親)在父權體制下的角色差異,本片主要是描述這個體系帶給親少年、特別是長女的痛苦。
女主角其實是被自己的原生家庭(出生的家庭)所拋棄,混雜著各種憤怒、不滿、甚至是渴望與想念的感覺在她體內翻騰攪動,已經快要讓她崩潰但卻沒人察覺。
至於收容她的收養家庭,雖然看似有接納(母親)與排斥(父親)兩種態度,但他們最初收容女主角的動機(雖然電影中沒有明說)其實是因為經濟與工作的壓力讓他們無法順利的照顧並教養年幼的親生女兒,所以希望女主角能夠擔任長女的角色去代替他們照顧年幼的弟妹。
簡單來說,在父權體系下,女性大多被強制定位為「照顧者」、而不是「表現者」。所以女主角的想法(例如野心或痛苦)無人聞問,因為「那不重要,妳存在的價值並不在自己的想法,而在家長對妳的期望與需要。」
說得比較隱晦跟譬喻一點:同樣都是日漸成長而失去了童稚的純真浪漫,長女會被認為是不懂事與叛逆並被譴責,但弟妹們卻會獲得諒解跟包容。
如果是長子,可能就不會被賦予這樣的壓力,反而只要有其他方面優秀的表現,例如體育好、功課好、甚至只是外貌俊俏人緣佳,弟妹們就會反過來被要求「要以兄長為榜樣」。
這種看不見的無形差異可能是每個長女在父權體系下都經歷過的苦悶。甚至即使到了今天,這種無形差異都還用「鼓勵女性成為行動者、表現者」的方式在讓女性痛苦著!因為電影直到最後,女主角的苦痛依舊沒人聆聽,反而是她真的如養父母的期望,彌補了養父母在照顧弟妹上的不足、成為弟妹實質的照顧者和保護者,但她的內心只是再一次的被狠狠撕裂、肉體則是代替弟妹成為噬童魔的犧牲品在地底深處腐朽發爛........
(本片是「萬聖節影展」的片單之一。)
原文出處...可看可不看
電影爽度:5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7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