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王。
大家知道安樂死嗎?
這是一種在台灣不合法,但卻有那麼一群人尋求合法化的正當自殺。
大家在少年時期有過那種狀況嗎?
因為自身的煩惱,而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想要自我了斷的衝動。
堤幸彦導演透過結合少年時期的苦惱與安樂死兩種元素,打造了《12個想死的少年》
你準備好重溫青春期的煩惱了嗎?
那麼,讓我們開始吧。
-------------------------------------------防雷線-------------------------------------------------
故事描述12個各自懷抱著不同煩惱的青少年,相聚在廢棄醫院,打算一起安樂死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卻發現現場多了一句不知名的屍體,而兇手,可能就在12人之中。
抱歉,我沒看過《愛的成人式》(我想我會去看一下),但《12個想死的少年》用比較簡短的描述,就是「太淺了」。
就算能夠理解堤幸彦導演想表達出來,日本社會下骯髒的一面,青少年的細膩心情,著魔的偶像崇拜,荒唐的家庭關係,畸形的布倫等.但通過這12位演員,我只能給予「還是太淺」的評價。
無論在角色的情緒表達與轉換上,亦或是肢體語言動作,這12位演員中有半數以上都無法稱職的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另外劇情與邏輯的不合理性也是一大問題。
日本片似乎都有一樣的問題,在情緒與濃厚度上有很好的表現,但在邏輯性上一向欠佳。
而這部作品如果是《我的老婆每天都在裝死》或是《來了》等喜劇或是恐怖片,在不過於荒誕的節奏下我相信很多邏輯上的不合理性是可以被忽略的,但在懸疑片上,尤其還是這種寫實推理類型的,在邏輯與架構上我認為該更加嚴謹。
為什麼名偵探柯南系列現在都被當作看看笑笑的作品,離推理漫畫越來越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他的劇情架構後期越發的鬆散。
另一個以推理的例子我們可以說《詐欺遊戲》以及《神探伽利略》這兩部日劇都非常受人喜愛,很大一部分是推理迷,而原因也在架構上。
當然《12個想死的少年》還是有不少讓人驚豔的優點,像是我就為北村匠海的演技感到滿意,以及前半場鏡頭的切換都維持著日本電影一貫的水平,但不知怎麼得越到後面就越發有點落拍了,甚至包括一些我個人感到不自然的晃動都顯得那麼令人皺眉。
而如果是衝著橋本環奈的觀眾,我只能說一句。
原來銀魂的演技不是故意的啊!
我是老王,好好珍惜生命,我們下次見。
故事劇情:6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5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