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 篇文章
像你這種人永遠都不懂,要走在正確的路上,需要多大的勇氣。
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

影評 【布魯克林孤兒】:74分-有一種疾病叫「真實」

2019-12-07 23:21:48


【布魯克林孤兒】:74分-有一種疾病叫「真實」
(Motherless Brooklyn,2019)
 
 
 本片改編自強納森·列瑟(Jonathan Lethem)的同名小說。講述50年代的紐約,一個患有妥瑞氏症的徵信社員工,萊諾,本以為可以一直活在老闆的保護傘下一展長才。然而一次神秘的談判,竟害得老闆名其妙被滅口。因此崇敬老闆的萊諾,決定扮起偵探,要親自找出兇手與幕後主使,一報血海深仇。
 
 在故事中,萊諾是一個殘缺、不被社會接受「怪胎」,時不時會無法控制地抽蓄、做出奇怪的動作,且更糟的是在緊張的時候還會不能自己地講出腦內的心聲。
 所以片中萊諾常會說錯話,例如當他發現老闆娘對於老闆的死一點也不在乎的時候,便脫口而出喊道「瘋婊子!」;看到黑人欺負白人時,不自覺地說「白人又怎樣!」;甚至當他面對漂亮女孩時,還直接喊「親吻他的臉頰!」……等的,讓大家十分尷尬、又好氣又好笑的時刻。旁人肯定覺得他既白目又奇怪。

 可有趣的是,就是這麼一個不合群的、「會說真話」的怪胎,才有可能在這大家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算計、相互利用的虛偽社會中,成為那少數願意去揭發醜惡真相的傻瓜因為萊諾的「真」,不只是因病吐真言,更是他面對他人的「真誠善良」,而這份真誠善良才讓他不至於被金錢權力給脅迫利誘
 
 電影便是透過這樣的一個「弱勢」的眼睛,來看當代美國社會的問題:
 紐約,表面上是美國最繁華、最現代化的大城市。在文明建設如此齊全、經濟活動如此旺盛的地方,居民應該要過得很優渥、很舒服才對。可是隨著萊諾走訪街頭調查案件,卻發現事實是,在城市的角落,那些非裔拉丁裔聚集的「貧民窟」有不少人的生活狀況與權益是完全被忽略的,因為政府強硬的都更計劃,迫使這些沒權沒勢的小老百姓流落街頭。
 這些「被社會拋棄」的窮人,就如同萊諾童年的遭遇一樣,失去了庇護、無法被社會接納,成了「邊緣」的存在。所以電影的標題「沒娘的布魯克林」(Motherless Brooklyn),既是指男主角萊諾,更是指那些被忽略的弱勢們


 
 以前曾聽過一句話:要看這個國家進不進步,要看的不是他們有多少高樓大廈、科技發展的多先進,也不是看他們國民普遍的生活品質有多好;最能反映一個社會先進與否的,社會中的弱勢族群受到多好的照顧
 因為當一群完全沒有經濟優勢,也完全沒有話語權的人,政府大眾依然願意體諒、照顧他們的話,那就代表這真正是一個友善、健康的社
 換句話說,你想瞭解一個文明的毛病出在哪裡,「弱勢族群」便是「病徵」

 所以如同萊諾「吐露真言」的症狀一般,這些少數族群、窮人等「弱勢」,就是這個文明的「殘缺」。大多數人對這種見不得光的弱勢不屑一顧,而政治人物們更是極力地想剷除那「破壞城市形象、阻礙都市發展」的貧民窟。但是這些被厭惡的、最底層的人們,他們其實是反映了這個文明的真實狀況
 而【布魯克林孤兒】透過紐約貧民窟的居民所受到的迫害,反映出來的問題就是:
 紐約這個地方(表面上)的繁榮發展、富麗堂皇,其實全都是建立在政府與企業暗通有無、狼狽為奸的金錢、權力遊戲上面的;或者說,那些有錢有權的政客、商人,其實是拿「為了市民著想」的藉口,來包裝自己的貪婪與慾望
 而這些貧民窟裡的弱勢族群,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犧牲者,被一步一步地被剝奪「存在」的權利
 
 事實上,這往往也是冷硬派偵探文學黑色電影(Film noir)所一脈相承的主題與傳統:去凝視險惡的環境中,更加險惡、陰暗的人性。
 因此到了最後,萊諾雖然將此案告一個段落,但是「貧民窟」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魚肉鄉民的官員、商人們依然逍遙法外。
 【布魯克林孤兒】所描繪的無奈,以及萊諾的「冷硬」(Hard-boiled)精神,就是「雖然一個人或少數人的力量無法對抗整個大環境,而我們能做的就只是盡力地維護自己的信念而已」

 在強納森·列瑟的原著中,【布魯克林孤兒】的時代背景是90年代,但編劇導演艾德華諾頓在改編時,決定將故事背景拉到二戰剛結束的50年代,因為他認為故事中的偵探形象,更接近4、50的黑色電影裡的人物
 這樣的時代背景設定其實還另有巧思,就如片中萊諾老闆所講的話:二戰結束、美國勝利、經濟開始繁榮,其影響是,美國人加有自信的認為,「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我只要握有權力,便可以手眼通天、(對弱者)為所欲為
 這樣對於權力的傲慢與渴望,正是片中的紐約、現實的當代美國,強大繁華背後的虛妄。

 這大概也是為何,本片的「氣氛」是如此的吸引人:
 當穿著風衣的萊諾,一個人走在堆滿垃圾的街上,看著兩旁破舊的、被政府侵占的空無一人的廢墟時,電影便以這樣冷清蕭索的情景來奠定整個故事的基調
 它所要呈現的,是當清苦的小老百姓受到迫害、剝削時求助無門,又無力與強權對抗,最後只好忍氣吞聲,被世人所遺忘的那種絕望
 觀眾也許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消化用大量線索、信息來堆疊出的懸疑劇情,但很難不被【布魯克林孤兒】的憂鬱氣息給感染,進而沉浸於其中。
 
 
 當然,個人認為本片並非毫無缺點,主要在於敘事與篇幅方面。

 我們都能理解,這樣的黑色電影,其實故事並無意要去解決那些龐大複雜的社會問題,而是更著重在「個體面對外在世界時的處世態度」,因此【銀翼殺手】不用去解放被奴役的複製人、【計程車司機】也沒有要改善黑幫猖獗、雛妓氾濫的問題,重點在於個人與這個失序社會的「對抗」
 如果真是如此,電影的敘事就不會真的花那麼多時間去講廣大的複製人群眾如何受到迫害,或是黑幫如何誘拐女孩們來從事性產業。因為那並非故事的主軸嘛。

 但【布魯克林孤兒】卻花了非常多的時間來同情黑人社區內居民們的遭遇,因此讓人以為最後男主角真的要為此事伸張正義、討個公道,或最少最少,給個說法,讓我們知道對於這個居住正義兼種族主義問題的立場與選擇。
 可是電影的最後卻又回歸黑色電影的傳統,告訴大家「那些我雖然討厭,但我不在乎」
 這是非常奇怪的。以敘事邏輯來說,那麼中間段落對於那些弱勢居民的關注與同情便在整個故事中顯得意義不大了;就算以商業電影的結構而言,這些無關主軸的情節也讓故事稍顯失焦!
 作為一部娛樂成分頗低,且也沒那麼藝術的劇情片而言,如此分散大家的注意力、模糊故事的核心主軸,是非常危險的,觀眾很可能看到一半就不耐煩了。

 因此你不得不承認,艾德華諾頓在改編小說上的厲害之處,讓故事依然保有其吸引力,更能有新創作的創意在其中(百分之90的改編都辦不到這點);但也有其不高明處,就是還沒有辦法精確地篩選出此故事所傳達的意涵,導致得這故事的魅力無法更加深入地觸動人心。

 
 
 總而言之,【布魯克林孤兒】真的是一部氣氛到位,且言之有物的黑色劇情電影,對於喜歡偵探題材懸疑劇情的影迷而言,本片自有其引人入勝的渲染力;然而它的篇幅過長,且資訊太多,不僅將一般觀眾推遠了,也讓自己蕩離了提升文本意涵層次的潛在可能,實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可惜之處
 
 
#宥影評 #MotherlessBrooklyn #EdwardNorton #JonathanLethem #GuguMbathaRaw #BruceWillis #AlecBaldwin #DickPope


延伸閱讀:
【關於冷硬派推理】
https://m.facebook.com/yosmoviesworld/photos/a.1432087686825073/1461369157230259/?type=3


電影爽度:7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7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