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篇文章

影評 《還有一些樹》聽,樹兒在說話

2020-01-05 13:27:25


 

如果樹木會說話,他會帶領你回到走進時間的長河,講述半世紀前那段馬來西亞的悲壯故事;假如枝葉能歌唱,那就是靈魂的回音,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這一段歷史。是否痛到底,還是要有歌唱的勇氣呢? 是的,「斧頭所遺忘的,樹木會記得。」說出這些故事的,是那些勇敢的人和一棵棵的樹木。

 

《還有一些樹》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導演廖克發所製作的紀錄片,入圍56屆金馬獎,全片緊扣「族群」的主題,以樹木為主體,是通往半世紀前的時光隧道,歷經傷痛的回望與歷史的反芻,要如何與下一代溝通,怎麼講述這段自身的故事? 這部紀錄片的初衷就是以馬來西亞原住民的角度出發,與觀眾溝通馬來西亞現有的種族情結又是從何而來?

 

一切就從一封來自1969年的信講起。信封上以四種語言寫著警告「不准散播謠言」說起,「種族」成為一種標籤,也不動聲色的成為對立的藉口, 這也是「513事件」的引爆點。

 

上個世紀的馬來西亞就是一篇篇的殖民史所建構的,廖克發的鏡頭語言掌握了畫面的節奏與表現了敘事的成熟度,影片裡所借用的古典音樂格外諷刺,彷彿就是殖民主義所留下的傷痕,那把「斧頭」若隱若現的隔離了族群間的共融性,剝削了人們的生存權,那段模糊的民族記憶,始得撥雲見日。

 

但種族問題至今仍是鬼影幢幢的侵蝕著這片土地,政府有意無意的製造出各個世代與族群之中的「同溫效應」,歷史的真相永無天日,被禁錮於沉默和默許之中。正如廖克發所提:「Sakai是馬來西亞原住民,但字義上卻帶有貶意,是指『奴隸』。」因此這些Sakai世代為奴,被當權派硬生生排擠成為邊緣族群,而那些佔盡優勢的人竟一而再、再而三的用威權打壓他們。

 

廖克發在影片中舉重若輕的講述了這一連串的種族衝突,糊化了加害者與受害者的界線,誰是斧頭? 誰是樹? 他並沒有給予明確的結論,透過當事人、遺族、歷史學者的訪談,看似英國人與巫統(UMNO)先後成為劊子手,但誰又是幫凶呢? 是華人? 印度人? 還是馬來人? 還是互相殘殺所產生的悲劇呢?

 

值得注意的是,廖克發的作品常常以植物為主題,來隱喻國族史與離散主義,譬如曾榮獲優良電影劇本獎的《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以及入圍金馬獎新導演獎項的《菠蘿蜜》等等,他宏觀的讓畫面中的每個枝葉,一草一木充滿情感,用自然變化的空鏡,風的流動,伴隨著森林裡的自然聲響,賦予豐沛的生命氣息。誠如三毛的詩《來生做一棵樹》所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以歷史為土壤,希望為養份,最後成長茁壯為枝葉茂盛的大樹。影片的結尾,是以吉隆坡的現今的車水馬龍與1969年的舊照片並置比較,看似雲淡風輕的一切,仍掩蓋不了50年前血腥味。提醒所有人不能遺忘這段歷史,因為過去是建設未來的動力。

 

        雖然《還有一些樹》在馬來西亞目前是遭到禁播的,但能在國境以外受到肯定,而之前在馬國的特映會也備受矚目,在觀眾席裡出現了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各個族群的共融畫面,官方也開始正視這長期以來的隱憂,相信這也是廖克發透過影像,述說所有馬來西亞人所共同期望的「超級種族」的生存境地。


電影爽度:1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10
題材鮮度:10

金馬獎 紀錄片 馬來西亞 513事件 殖民主義 原住民 巫統 菠蘿蜜 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