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篇文章

影評 教育教導我們服從,不是為了要翻轉階級,而是為高階級的人服務

2020-06-25 00:30:24


富有濃濃的陌生異國風味,從開頭的文字介紹,就深深的感受到醇厚的文化色彩,特別的半音與烏德琴聲,獨特的伊斯蘭曲調,讓人為這樣的世界與時空感到十分好奇。

看到這部影片不免讓我想到四百擊,都是在孩童初始面對較於之下,對教育產生的反應,是順從還是抵抗,以及從中找到自我,以及銅材之間的情感與同理心,慢慢的在事件中建立自我認同,有自己的思想。

電影中也清楚說明伊朗當下的教育制度,大人們說著孩子要打才能使孩子服從,而不是孩子是否犯了錯,老師也是諄諄教誨著要遵守紀律,感受到這個社會服從、不有自己想法、不提出問題、安靜不發表意見,,才是乖巧優秀的。

老師認為讀書才能翻轉孩子家庭的階級,但反觀來說,孩子的家庭需要孩子幫忙家務,若無孩子的勞力付出,家庭生計、生活就會加倍的難以維持,孩子們真的能在這樣的教育制度底下翻身嗎?我自己的答案是否定的。

而大人的威嚴,全建立在對孩子的霸權上,不理會孩子的發言,裝作沒聽到、無視,對話中充滿命令與教訓,並且不相信孩子,儘管是自己的親身兒子,甚至還保有證明。要孩子怕他,怕被爸爸打,而服從大人,說甚麼做甚麼。

而在最後,老師根本就沒有發現兩人的作業字跡一模一樣,老師根本不在乎,老師只在乎的是,同學到底有沒有服從的的紀律,而不是從中學到了甚麼,更不是從中成就了什麼。

主角阿默富有好奇心,做事有些無厘頭不加思索,在一天回家後發現自己帶走了同學的課本,擔心同學沒有作業本就會被退學,因而決定偷溜出門,將簿子親自送到同學手中,可惜的是大人總是無視不理睬,兜了一個圈又再兜回來,從中我們看到孩子的同理心與執著,明辨是非的思考能力。

最後阿默遇到一位終於肯幫忙的鐵匠,一路上鐵匠感嘆著世事變化,以及自己行業的興衰,一路走到目的地,只可惜,那也不是同學的家,但阿默卻貼心地假裝自己送到了,不上鐵匠再繼續拖著年邁的步伐帶著他尋找。

電影中時常使用中景拍攝,讓我們向旁觀者一看得看著畫面,就像是大人看著阿默一樣,一種看得清一切動作卻顯得冷漠的距離,一路跟著阿默到處尋覓。搭配著特殊的建築構造,形成了很多不一樣的景框構圖,像是在鐵匠要出們帶領他前往目的地的時候,斑駁的牆與陰影圍住了他,鐵匠的一到窗光照在他身上,就像是被困在無助的囹圄中,透出的唯一希望與溫暖。


電影爽度:6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7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