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篇文章
「理想是和平,歷史是暴力」
怒火特攻隊

影評 「聽見歌 再唱」—唱歌前,先聽別人怎麼唱

2021-05-05 12:16:57


「聽見歌 再唱」是從馬彼得校長和原聲童聲合唱團的真人事蹟啟發,再改編成現在這個時空的故事,本來的背景在南投玉山山腳,電影改成在高雄桃源鄉,同樣以為布農族為背景。

馬志翔飾演的方雅各教練,就是以馬彼得校長為原形,他們同樣是教體育的老師、同樣從看不懂五線譜開始,帶起一個兒童合唱團。

要上學時,教練總是一個家一個家的唱名,叫小孩出來,用自己的腳踏車載著小孩們的書包,小孩們則跑步跟著教練的車,一路接同學、買早餐跑到學校,雖然辛苦卻很快樂。
然而少子化加上位處偏鄉,面臨了廢校的危機,若廢校,這些孩子將要步行2個小時才能到離這裡最近的小學,一方面為了老師們的生計,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不讓孩子們這麼辛苦的上學,一位代課的音樂老師、一位不懂五線譜的體育老師,接下了組織兒童合唱團的重責大任,因為若他們能在大型比賽獲獎,將有機會以「特色辦學」的理由留下學校。

然而從平地來的老師,用她的專業帶著孩子還有不懂五線譜卻接下指揮的教練們唱歌,她的確很努力也有心要幫助學校,但大家在努力的過程中,似乎失去了什麼?
他們是用靈魂在唱歌嗎?唱歌的過程有樂趣嗎?急於求表現的他們比賽時慘遭滑鐵盧。而評審老師的問題令人省思:

「你們不是原住民嗎?為什麼唱歌和平地小孩一樣?」

這句話沒有歧視的意味,老師要表達的是,原住民的孩子們本來唱歌就有自己的特色,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唱歌時是很自在且快樂的,當他們學平地人唱歌時,他們無法自在的唱歌,也失去了靈魂。
第一場比賽時,小孩們看到其他合唱團優異的表現時,緊張害怕失去信心的說:「我們唱的跟他們都不一樣」,而黃老師(Ella飾)問他們:「為什麼不一樣就是錯的?」這句話也對應了上面評審老師說的。
唱歌不是只有一種方法叫作好聽,感情和靈魂也是重要的一環,也是真正打動人心的。

這裡岔題一下,我很喜歡羅大佑、伍佰和陳昇的歌,他們都沒有優美的歌聲和技巧,唱歌時尾音常常會飄來飄去,但他們做的歌就是自己唱起來最有味道、最適合、最好聽,他們常做歌給別人唱,專業的歌手音準、氣渾厚、音質完美,但他們拿回來自己唱的時候就是最有味道,甚至可以讓人動容流淚。

回到主題,當比賽失敗了回到部落,面臨了廢校的結果,黃老師聽到部落長輩們隨口唱起歌來,一合唱就是好聽(別忘了布農族最著名的就是八部合音呀!)而帶合唱團唱歌時像軍歌的方教練,跟部落的人唱歌時,也能自然的唱出美妙的合聲。他們都不用看合聲譜,信手掂來就是好聽,這是已經融入在他們生活、生命裡的唱歌方式。
老師和孩子們想向部落的長老們學習,長老告訴老師和孩子們,他們在唱的時候要先聽別人怎麼唱,然後再去合唱,就會唱的協調,「我們唱歌可能會走音,但是會剛剛好的好聽。」說完,長老們展現他們美妙的合聲,這段完全對映了片名「聽見歌 再唱」的真義。

老師、教練、孩子們都懂了,他們不用模仿別人,而是要用自己的方式來唱歌,教練也學會用屬於他們的默契來指揮,用自己的靈魂開心的唱。最後一場比賽,黃老師不彈琴,而是把整個舞臺留給合唱團和指揮,讓他們用自己的歌聲和協調的合音感動所有人。

電影的結局沒有告訴觀眾他們的名次,因為那已經不重要了,評審和臺下觀眾們投入的神情,才是重點

也許過程有人覺得落石的部份有點戲劇化,但電影結束,跟原形人物和環境對照時,才知山崩、落石是他們生活常見的風險,交通不便和危險,更突顯了偏鄉孩子比別的地方艱辛的一面。

這部電影我和兩個孩子一起去電影院看,當天也有很多家長帶孩子們去,這是很適合小孩們的電影,我的兩個孩子都專注不吵鬧,跟著大家一起哭一起笑,真的是很打動人心的電影。


電影爽度:9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8

馬志翔 陳嘉樺ELLA 原聲童聲合唱團 聽見歌 再唱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