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篇文章

影評 《楢山節考》今村昌平的文學性電影

2023-01-31 19:11:42


 

 《楢山節考》把一種根深蒂固的陳舊寫進電影裡面,故事一開始的運鏡就好像童話故事一樣,一步一步帶你走進他的世界觀。第一次看到這個電影名稱的時候,會困惑究竟是什麼意思,「猶山」很好理解,代表村莊的信仰,是一個地名。那麼電影最主要的敘事,是用一個又一個村子裡的的禮教來揭開「節考」究竟是什麼意思。

 

魔幻寫實:抽象但真實的視覺體驗

  什麼是魔幻寫實?魔幻絕對不是幻想,它是換了一種方式看待真實,它奠基於真實之上。就像湖面倒映的月光,月如真實,魔幻如湖水,沒有湖水的倒映,顯現不出月光的迷離與浪漫。第一次魔幻寫實,出現在揭開利平失蹤的真相,辰平母子兩人在大樹下的彼此坦白。三十年來母親默許十五歲年輕氣盛的辰平殺害讓家族蒙羞的丈夫利平。辰平在那個年紀只能看到父親的這一面,但四十五歲的他也即將要面對命運,他沒有一刻不想逃避上猶山的日子到來,但現在父親的靈魂像是在教育他「有些事,你只有活到這個年紀才懂」。電影鋪陳「辰平和父親真的很像」從性格到命運,再到這一顆鏡頭,辰平轉身連阿玲婆都分不清楚兒子和老公的長相,敘事先用其他角色的對話和辰平的行為,但這裡僅僅用一顆鏡頭,把這個形象完整。辰平擺脫不了的父親,暗指現在的他也即將要面對的人生難題,殘酷卻也符合人性的-「節考」,「節」節省、解脫,「考」不再有生產力的無用老人。第二次魔幻寫實出現在辰平背著阿玲婆上山,辰平本來要接山壁上的水給媽媽,轉身卻發現媽媽不見了,他的雀躍化成一直懨懨一息的麻雀,被他從山裡救起,振臂飛向大自然。導演一直將大自然作為這個世界的暗喻,所以不斷出現的是象徵悲淒的烏鴉,這裡第一次使用麻雀,但是能飛出這個山中盆地的,也只能是不存在在這個地方的東西。

 

阿玲婆的生活哲學絕對不是溫柔而浪漫

  村民對慣竊雨屋家動用私刑,被活埋的雨屋家,這裡有個鏡頭很值得注意,導演用的是遠景鏡頭,並且沒有佈置大量細節,所有村民背光,大反差的光比,尤其遮著了所有人臉部的細節,看不見表情的他們,反而顯得更慘忍,這個村子裡的規矩,卻也真真切切符合人性。阿玲婆在雨屋家被抄家的當晚把自己的孫媳婦叫回家,走過這七十年來的生活哲學,絕對不是因為他溫柔善良,還是因為她尊重並且完全接受這個村子裡的傳統。上猶山的前一晚,阿玲婆請來所有上過猶山的人,來解釋這項傳統的所有禁忌,這裡用推軌過肩鏡頭,將酒與每一個人的每一席話,慎重的紀錄進攝影機內,開戰的前一晚,將士們也是如此。到達山頂的阿玲婆,她拿出電影的一開始編織的草蓆,在她人生的最後,陪著她在大雪紛飛的猶山,平靜地告別這個村莊,以及即將解脫的宿命,她人生的最後就是教會兒子,接受命運。

 

群像敘事

  電影的群像敘事很優秀,導演在極短的篇幅底下用「對比」將每個角色刻畫的很立體。對比每個人面對同樣困境做出的不同選擇。長男與利助,兩個人都有極強的性慾,但一個縱慾過度一個無慾可洩,雙方尋找伴侶的目的並不是真正愛上誰,兩個不同境遇的人,卻殊途同歸,因為慾望的本質就是人本能的想要滿足自己。雨屋家與新屋家同樣都面對家庭困境,一家索取,一家給予。投機的尋求溫飽,或是崇拜迷信,相信自然力量可以改善困境。不願意接受命運的老人;以及直到最後都主動選擇命運的阿玲婆,一個生命被親身兒子視為捆擾,一個生命教育了兒子接受命運的洪流。最有趣的莫過於利平與辰平的對比,長相相似、性格相似,最後命運也相似,一個選擇背離傳統讓家人蒙羞,一個在媽媽的堅強勇敢底下,半推半就的選擇了母親與命運想要他看到的世界,離開猶山前的他,為了給母親報平安而違反規則,但下猶山後,沒有人再過問起那個「已經去見神明」的人,他沒有跟任何人抱怨猶山上的真實,上猶山下猶山,本來就不是對將死老人的儀式,而是考驗活著的人的心智。

  

  他用魔幻鏡頭堆疊出不可言傳的真實感受,他用動物作為人類世界的韻腳描寫慾望。這就是今村昌平導演的電影存在的文學性。電影的最後辰平平靜的回歸他的日常,鏡頭慢慢將我們帶離這個村莊,最後揭開了電影真正的母題-牽動所有人走下去的不是愛,是活下去的集體意識,因為在這裡,太苦了,愛不能當飯吃。

 


電影爽度:4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10
題材鮮度:5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