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體制化了!
刺激 1995

電影生活 導演是否要不斷超越前作?

2015-02-09 22:55:54


【電影生活】導演是否要不斷超越前作?《朱比特崛起》在之前日舞影展首次發布後,並且褒貶不一的情況下,這似乎給了我們一個很特別卻也尷尬情況,我們知道華桌斯基姐弟在之前的系列作中《駭客任務》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概念,發現一對絕佳新導演,在雙導演的狀況下似乎更能夠強調出他們對作品的整體性。

雙導演就像一把雙面刃,因為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大多都相當主觀。導演A說:我的畫面要強調敘事、導演B卻說:這部電影不是這樣的導向,敘事的分鏡意義不大。導演A:但我想要強調演員在畫面裡的完整,所以我只要給這一幕敘事得氛圍。

導演B:可是在敘事的條件下,會與前面的所有分鏡完全不一,這看起來既不舒服又矛盾。

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激烈辯論下,電影大概就停擺了。因此,雙導演向來都很少見,但華桌斯基姐弟完全相反。他們在《駭客任務》就已經證明他們是默契相當良好的雙導演,或許能夠完成如此作品,就在於雙方都能看到對方沒有看到的並幫對方補足,所以才完成劇本架構明確又完整同時加注良好分鏡與視覺特效得作品,也就誕生了《駭客任務》

朱比特崛起》是否有超越《駭客任務》其實就像上述所提:這是很主觀的問題,也就是今天我說出我的論點,一定會有人反對,這很正常。因為主觀就是電影的特性,我們看到的每一部電影的劇本與分鏡那都是編劇與導演給我們得主觀。

與其爭論主觀對錯,甚至可以說:爭取主觀多數決,不如來回想華桌斯基姐弟的作品上的差異。《朱比特崛起》與《駭客任務》都是科幻電影,同類型電影應該就可以去比較,沒錯,是可以去比較。但我認為真的要去比較一部電影,終究需要大量地研究每一位導演在作品中所擁有的堅持。

舉一個例子:《控制》與《大法官》都是劇情電影,那我們是否可以將其相較?我想在相較之後應該會發現有多數不同,因此,比較便缺乏了差異而產生不同,也就很難分出勝負。我們回過來看:大衛‧芬奇在《控制》不斷雕琢出懸疑得氛圍,將艾咪‧鄧恩敘述地極其陰險也是整部電影的核心。而《大法官》地大衛‧多布金則是想導出他父親的影子,因此勞勃‧杜瓦代表了一位男性與法官的驕傲與尊嚴並且為《大法官》的核心。

同類型電影核心卻完全不一樣,如硬要比較,那結果的意義也不大。所以華桌斯基姐弟是否以《朱比特崛起》來超越《駭客任務》我想答案很明顯,因為真的想要超越,應該會拍出三部曲跟《駭客任務》一樣的模式,而劇本不會這樣寫,劇本敘述木星在華桌斯基姐弟的眼裡是一個很迷人的星球,因此才會以木星為主軸,去撰寫劇本。

華桌斯基姐弟是想告訴觀眾他們對於未來的世界觀,因此才會致力於科幻類電影。或許在我們看完《駭客任務》這一部概念很好的電影後,會對《朱比特崛起》失望。但我們換個方式想:製作《駭客任務》三部曲就像橫越亞洲一樣的超級馬拉松,跑完後沒有使用太多時間休息、尋找靈感,而去製作一部新的作品並且要繞整個亞洲跑一圈,那我想也不太可能達成目標或成果不盡理想。

因為導演沒有在每一部電影裡擁有如跑超級馬拉松的堅持,所以我們所看到新作品當然會失望。因為我們希望看到他繞亞洲跑完整整一圈,但導演以新電影跟我們說:請搭上飛機讓我們好好俯瞰整個亞洲,這個過程會非常享受。

所以《朱比特崛起》沒有超越《駭客任務》因為華桌斯基姐弟沒有想超越前作。他們只想給我們看見科幻得新設定與概念,並且又將木星雕琢得非常迷人。而在視覺特效方面也給予不同於《駭客任務》的框架,這也是華桌斯基姐弟很好的特點,因為看不到上一部的分鏡貫性,在加上新的設定,致力於讓我們喜歡《朱比特崛起》。

現在我們知道導演不會不斷要求自己要超越前作,因為在每一部電影的堅持都不同,或許某天華桌斯基姐弟會以新科幻系列作的三部曲來跟我們說:這是我想超越《駭客任務》的超級馬拉松。

觀看其它影評請點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



編劇人生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