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的偽證後篇:裁判 ソロモンの偽証 後篇・裁判》(2015)
「この裁判は、有罪判決を出しても本当の意味で有罪だという訳でもない。無論、誰かを裁く権利もない。」
無雷影評
好了,終於來到後篇,我可以好好聊聊對這部作品的感想了。
上一次選擇先說點理智性的論點,並提提前篇值得誇獎的優點,暫時將某些隱藏性缺點藏到了後篇來。然而看完了後篇,沒想到電影並沒有我想像中的好轉,反而還一舉劣化,整整146分鐘我呵欠連連(今天睡很飽),在自己沒察覺的狀況下偷瞄了好幾次手錶,雖然電影院超暗我根本就看不到。
前篇中以事件的鋪陳為主,法庭準備的前期為輔,多多少少的無趣已經是觀眾預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偶而為之的驚悚分鏡展現出奇的效果,反而讓觀眾們對於完全體有了更高的期待。來到了後篇,彷彿導演完全換了另一個人來導一樣,在前篇有奇兵效果的驚悚分鏡風格在本片中完全失去蹤影,更看不見故事線安排的設計心思,完全如同小說敘事體般平舖直述,平淡無奇的將整個後端故事說完。
審判法庭上沒有緊湊的理論對話和思辨對決,被稱為電影靈魂的配樂就好比英國料理食不知味,更別提嚴重依賴素人演技的學生電影,徹底陷入難以自拔的窘迫泥沼。
然而就算我們先不提以上這些較為進階的電影技巧,光看那多於冗贅的拖戲片段就足夠讓觀眾憤而離席。我想整部電影的146分鐘裏頭,大概有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演員們都在彼此鞠躬敬禮,說些謝謝、多多指教、對不起、打擾了、麻煩您了、請多保重、多虧有你等等的禮儀詞彙,這些在日文中被稱為會釋(会釈)的東西佔去了電影難以忽視的成分比例,嚴重拖垮了劇情節奏和銜接完整性。
有人會說,啊這就是日本電影,本來就這樣,但相信我,我看過的日影日劇絕對不少,這一部實在是多得離譜,更有好多毫無意義根本就不該出現的片段,怎麼還是剪到裡頭浪費觀眾好幾十分鐘的時間?相對的,不覺得整篇最重要的死者柏木小弟弟層次感非常薄弱,完全沒有碰觸到他的故事嗎?關於他,就是一個摔死的、難以理解的可憐傢伙,然後呢?146分鐘裡你撥個十分鐘給他的背景故事,保證電影會瞬間好看五萬倍。等等,應該說是總共267分鐘才對!
但反過來說,導演或許想表示另一種他極度想保護的理念,那叫做尊重。
即便學生們有訴求,即便他們採取了社會上難以見得的挑戰性活動,但他們依舊保持著尊重他人與保持禮儀的態度,而不是拆你大門鞋丟你臉偷摸你ㄒㄩ…咳咳的作法,他們同時思考著怎麼不造成他人的麻煩,達到建立共識的目的;此外,即便真的有必要採取較為激進的手段,他們也會勇於承擔必須的懲罰,這一點是正確的思想,若不承認自己該接受的懲罰,便等於間接否認自己的初衷與行動,在事情結束之後承擔下一切的罰則與罵聲,也是一種對於自己的相對肯定。肯定自己的勇氣,肯定自己的覺悟。
不過整部電影總的來說還是,好無聊。
有雷版酸點
在這一個部份我要將從前篇到後篇存有的疑慮和不滿稍作表明。
第一點。
不管死者是否未成年,只要有屍體出現,都應該調派刑警與鑑識人員前往勘查,然而整部電影出現的警察只有一個少年隊的女警。又再論,究竟自殺或他殺,要判別有兩個大方向:若為他殺,要不就是有附加傷害如捆痕、瘀青、或撕裂傷等等,若無則調查死者體內是否有殘留藥物如安眠藥之類;若為自殺,則尋找遺書、通話紀錄、及行蹤和自殺前行動歷程。
這次的謎底是自殺,但假如警察有做到以上幾點,例如調查身上是否有其他損傷,便能夠馬上知道是否被霸凌者所推下樓,此外,若調查通話紀錄,應該也能查出當天以前死者與神原的會面,又或者,參與不同學校死者喪禮的神原,也應該會被警察注意到進而詢問和調查,再透過拜訪家人和不在場詢問下,馬上就會知道他老兄那天其實TM超晚回家。
這些都沒有,搞得大家如五里霧中,就算是1990年的罪案調查手法,也不該這麼粗糙。
綜合以上,真的很難不在前篇就猜出謎底。
第二點。
陪審團全是同班同學?你有木有搞錯啊?BTW,另外兩個欺負人的咧?理人家一下嘛人家好歹也是壞小孩二號和三號啊!BTW2,啊所以他老兄到底是怎麼上到頂樓的?鑰匙咧?撬開門的工具咧?總不可能他跳下去前還走下樓把東西放回原位再走上來跳吧?BTW3,死者爸媽人很好啊,柏木是在黑暗個屁喔,你說他被欺負,沒看見啊!新聞說的能信大出同學都會扶老太婆過馬路了!
第三點。
校長你聽完人家講完故事後竟然說:難怪這間學校近幾年都沒有發生霸凌或是自殺的事件,我還在想是為什麼,原來是因為您當初的故事啊!
有霸凌或自殺的學校才真的有問題好嘛!怎麼講的好像好久沒人自殺很懷念一樣啊!
以上。
這部電影欠我很多東西
Posted by 壕g的黑白共單元 on 2015年4月20日
延伸閱讀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5
演技表現:5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