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尚未看過張艾嘉的《念念》,也尚未追上周格泰的《五月一號》,筆者有把握這兩部片都會是不錯的作品,所以我尚未能斷言《愛琳娜》是近期最佳的國片。但,若以筆者的觀影年表來說,最近三次看過的國片分別為《太平輪(上)》、《等一個人咖啡》、《寒蟬效應》,《愛琳娜》在故事的完整度、角色的經營、鏡頭的語言,以及導演的敘事安排上,要遠遠勝過這三部片。
故事不同,風格不同,表現的主義也不見得適合擺在一起比較,但可以很粗略的說,這是筆者近期看過,最好看也最高分的國片了!
撇除陳怡蓉本身拉小提琴的功力還不到足以征服觀眾的程度以外,《愛琳娜》全片在許多細節的處理與編排上,皆具備了不著痕跡的功力。電影起初會在劇情上所採用的某些表現形式中,埋下觀眾完全不會留意的伏筆,並且在故事的尾端讓人恍然小悟:「原來這個安排是這部片跟其他作品不一樣的地方。」另外,故事的力道不慍不火,甚至透過精心的剪接使得原本就演得很好的演員們把整個故事都說得更加深刻。你不會對戴立忍的髒話感到排斥,因為他不僅不刻意,還讓髒話變成角色鮮明而合宜的象徵;你不會覺得片中的抗爭場面矯情,因為電影讓它跟其他事件獲得平均的篇幅而不刻意渲染;你或許會好奇龍劭華飾演的父親與兒時的女玩伴再相遇後是否勾起些什麼,但是劇情合理的解除你在這方面可能有的猜測,並且讓每一個角色都碰上自身的難處,包括預告片所提及的「生命的陷落」。
常常有些國片會被稱讚當中的「草根精神」、「小人物情懷」如何獲得觀眾的認同,但,請相信筆者的斷言,《愛琳娜》,才是近期真正掌握「草根精神」並且精準描繪「小人物」的作品。並非穿著夜市了點,講上兩句台語,再用彷彿拍個桌喊聲:「水啦!」的豪氣就是草根,那些都只是很表面的符號。陳怡蓉飾演的陳艾琳和黃鐙輝飾演的三哥在片中有場戲是,他們蹲在家門前的小庭院,陳艾琳正在學家裡養的火雞叫,三哥說他學得不像,當場示範,但其實他想開口請陳艾琳幫忙他自己小工廠的事,陳艾琳回絕,三哥失望的再三拜託仍然不成,而這當中也包含了他們學火雞叫的各種聲音,三哥對著火雞叫,最後還衝著陳艾琳火雞叫了幾聲。這個橋段的互動具備了台灣底層生活的捕捉,並且加以融入至角色生存的背景,並且在角色的生活中產生特有的影響,才是真正到位而貼近真實的「草根」。
筆者喜歡電影最後並未過於明朗的結局,有些角色度過了難關,有些角色做出了看起來更好的選擇,有些角色忍痛割捨了原有的想望,而他們的後續故事並未做更直白的交代,以一種假性留白的氣息,讓觀眾帶著省思的感受離開戲院,同時明白,現實中的故事,會一直進行下去的道理。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