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篇文章
What can i do for you?
Godfather

影評 《戒嚴令》-找回世間秩序的起義

2015-06-18 16:35:49


 

 

  1936年的日本發生了一件改變國家命運的重大事件,該事件背後人稱作「帝都不祥事件」或稱「226事件」。知名的導演吉田喜重以此次事件做為範本,拍出這部極具代表的經典電影「戒嚴令」。由於該電影是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所構成,其中人物、事件多引用自當時情形,建議觀眾先對「226事件」有初步了解,才能更加清楚的掌握該電影所表達的意義。

 

226事件就是一次尊皇起義(清君側)

  在當時日本陸軍可分成兩大派別,兩者都希望改造國家,只是方法卻天差地遠。一個主張通過合法形式並以陸軍紀律為尊(統制派)、另一個則主張回歸天皇直接改造(皇道派)。但兩者同樣都沒有明確的組織架構,因此並未產生明顯的利益衝突。只是兩者間信念上的隔閡,卻導致衝突不斷升高陸續有刺殺重要人士事件發生,矛盾不斷激化下最終引起1936年2月26日兵變。皇道派的軍官帶領士兵對部分政府及軍方高級官員進行刺殺,並佔領重要設施。原先構想是先發制人後只要天皇一首肯,便能得到大義的名份從而確立皇道派起義的正當性。沒想到天皇卻回絕了這項提議,甚至覺得此舉過於踰越而下令鎮壓。最終起義成了叛亂,皇道派遭到撲滅。參與者多數被處以死刑,皇道派也因而示微,而以東條英機為首的統制派勢力則大幅增加。226事件是日本近代最大的兵變,也是日本走向軍國主義的事件。有興趣者可上維基百科觀看更多相關史料。『維基百科226事件解釋』

 

  但在片中,吉田喜重主要探討的並非日本的路線問題,而是將目光朝向此次事件中皇道派的精神領袖「北一輝」此人。北一輝(1883 -1937)是年輕軍官所擁護的政治理論家,他早於1919發表《日本改造法案大綱》作為其思想指標,其中主張政府實施國有化鞏固國家根基,為天皇服務。

  首先要提醒的事,它是比較偏向政治哲學層面的電影。也許因為導演的高學歷背景使然,片中許多有政治理念的獨白,也不乏哲理上的思辨。最好對當時的社經情勢有些了解。電影的故事則是從一次成功的暗殺開始的。

  至於片中再三反覆的「戒嚴令」究竟為何?片中所提的『吞沒於嚴肅、無序中找出秩序』是指什麼呢?影片中透過長篇獨白強調『戒嚴令並非給人秩序,而是找出其存在於自身的秩序,並發現自身所存在的秩序』這麼繞口的話,究竟想表達什麼?

也許答案藏在時代之中。

  當時台灣還在日本的統治下。而日本剛經歷了大正民主時期,推行符合現代民主程序的政治體制,在內政上也多以民意為主。但如同任何一個國家,走向民主化的道路都不會是輕鬆而愉快的,其中也發生了許多次激烈的衝突。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受損的歐洲各國的市場恢復下,日本生產的產品大量滯銷,1919年日本經濟由出超快速轉為入超,1920年股市暴跌再加上三年後發生損失慘重的關東大地震重創日本。到了1927年時,日本多家銀行又爆發不良債權問題瀕臨倒閉,導致經濟景氣更加惡化 。加上未成熟的民主所導致的政治腐敗問題,使得北一輝開始反思這些是否是日本所需要的呢?而提出《日本改造法案大綱》。從嚴肅中找出「國」之自身的秩序,而使一切回歸定位,而這核心自然是「天皇」了。

  現在聽起來有一種,保守派緊守著舊秩序與舊權威不放的感覺。即使是在導演拍攝的年代都顯得有些過時,因此特別帶入了東京憲兵隊的角色,透過其口說出了他對皇道派的看法:「受虐者」。或該說是自願受虐的人民吧。

  雖然本片可謂十分嚴肅。但在影像上,本片充分表達了何謂畫面美學,每個畫面都有深意,也十分精彩雖然因此有稍嫌不夠流暢的敘事感,但對於有興趣從事導演一職或對嚴肅的政治思辨有興趣的人不失為一部佳作。

 

 

個人部落格連結: Game&World-四三日之間

個人粉絲頁連結: 從遊戲看世界

 

 


電影爽度:3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6
題材鮮度:9

日本 戒嚴 吉田喜重 226事件 起義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