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過去一半有餘,上半年好萊塢電影強勢發威,光是全球破十億票房大關擠進影史前十的片子就有三部《玩命關頭7》、《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侏羅紀世界》,其中《侏羅紀世界》更是屢破票房紀錄,在不考慮通膨的情況下僅次於《阿凡達》與《鐵達尼號》站上影史第三。這狀況下連帶使得國片在上半年顯得沈寂許多。
而轉捩點似乎就是五月底侯孝賢在坎城影展獲得最佳導演的殊榮之後,話題加上風潮許多人又回頭對國片感興趣。而後在六、七月的台北電影節,老中青三代創作者都有作品參展,好不熱鬧。姑且不論作品好壞,至少百花齊放中也帶來了本土電影的生氣。而這股氣勢在八月似乎又達到了一波高峰。若說去年在大、中、小製作層級以及類型題材各異其趣的三部代表國片是《軍中樂園》、《甜蜜殺機》、《冰毒》的話,今年雖然還沒過完,但儼然已經有各領域的代表作出現。
圖片來源:ent.ltn.com.tw
大製作方面當然是侯孝賢斥資4.5億台幣所打造的武俠新世界《刺客聶隱娘》。時代變了,但是侯孝賢沒變,作品中獨特的侯式視野藉著傳統武俠類型的外殼展露無疑。也許可以追溯到《戀戀風塵》,《刺客聶隱娘》相似地在抽離劇情的同時,把視角轉到人的身上。超脫現實、表面喜怒哀樂不形於色的刺客,最終還是無法拋開國家、宗族、家庭的桎梏以及內心壓抑已久的情感,磨鏡少年的純粹像是隱娘美好想望的現實投射,也成為了她最終拋下一切的去處。絕美磅礡的自然景色和精緻的宮室內景,已經不只是表面上攝影、美術設計之美,而是都統合在整個故事中,與人物相依,與導演觀點結合,所謂天人合一大略就是如此吧。至於在一句話就可以說完的平淡劇情下能挖掘到多少體悟,就靠看倌們的緣分了。
圖片來源:www.beautimode.com
中型製作則有《我的少女時代》成功把觀眾找回電影院,票房甚至更勝當期的好萊塢片。本片雖不乏有些明顯缺點,但成功的原因除了在幾個青春成長記憶的元素掌握得當產生共鳴之外,從製作上的用心(如細節上考究的美術設計、煽情得恰到好處的配樂)或是導演在指導演員(男主角王大陸有如當年柯震東的耀眼)以及說故事的執行能力都比多數粗製濫造卻打著娛樂招牌的作品好上許多。某些時候我還是覺得觀眾是有眼睛分辨的出來你是在用心拍電影還是存心剝削他們,而不是一味把失敗推給市場。昔有瓊瑤愛情三廳電影大行其道,新世代的現在也許能有校園青春YA片引領風潮,但是也先要拍出水準才行。
在台北電影節大獲全勝的《醉.生夢死》除了顯示張作驥一路以來在創作上(作者電影)不變的堅持,算是修成正果也證明了拍好片不一定要花大錢。一如台灣新電影傳承下來的關注本土、社會的寫實精神,從張作驥的作品裡還是可以看得到清楚的影響,尤其《醉.生夢死》說到底還是在關注「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家庭、人與生活的錯綜複雜。但是在挖掘這些痛苦的同時,張作驥還是展現了溫厚的光亮,如同結尾那像是美好結局的想望,以及在黑暗的巷道中留有一盞燈,還有推開窄門之後的蔓延出的陽光。其實在我最喜歡他的作品《黑暗之光》結局中就用過類似的手法,或是庫斯杜力卡史詩之作《地下社會》的結尾也是藉由魔幻寫實的方式來貫穿作品的主軸以及創作者的觀點。另外《醉.生夢死》的演員真是讓人難忘,張作驥一直以來指導運用素人演員的功力就很突出,本片角色極具說服力的表演以及與故事融合的神采讓我想起還在上映的《維多莉亞》,那種兼有素人本色又有職業演員精準的表演,真是好看。
值得注意的是整體國片以往較少著墨的在類型電影上的嘗試,近期也有耳目一新的火花。
圖片來源:www.movieex.com、www.worldscreen.com.tw
《青田街一號》 由新生代導演李中執導,結合黑色喜劇、動作、恐怖(鬼)片等類型,製作水準整齊,選角部分有討喜的明星,但也沒有犧牲掉表演的電影感,加上配角(如張少懷、曾佩瑜等)畫龍點睛,全片看來流暢不尷尬。雖不能說完全成功,但看得出來導演及編劇試圖想要掌握的元素(或「梗」)大都透過影像不拖沓的執行出來。從短片版發展而來的《屍憶》選擇「冥婚」的題材加以發揮,前段的節奏有些怪異,雖然說結局的逆轉合理化了前面的伏筆,但是像我這樣難伺候的觀眾還是覺得這種只為結局服務的敘事方式略嫌無聊了。並不是說這種方式不可行,只是也得要引人入勝才行,《奪魂鋸》第一集就是一個很好的對照。《屍憶》在鬼片類型上的嘗試的確稍稍為這塊荒漠帶來了一些活水,尤其是傳統華語恐怖片所特有的觀點——「鬼是人變成的,鬼也具有人的感情,以及他們背後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因此總是在嚇完你之後還要讓你哭,這在《青田街一號》、《屍憶》裡都看得到。
接下來到年底較受注目的國片還有鄭有傑關注原住民社會的《太陽的孩子》、林書宇以喪妻之痛為本的《百日告別》、鄭文堂《菜鳥》、2015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保全員之死》導演程偉豪挑戰繼《屍憶》後又一挑戰鬼片的《紅衣小女孩》等。說來這麼多樣式的菜餚可以選擇,我想觀眾應該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樂趣,找回一些對本土電影的信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