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篇文章
悟空,你知不知道什麼是鐺鐺鐺鐺鐺鐺?
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影評 定義了什麼? 生與死、靈魂與記憶、存在與認同 -淺談電影《攻殼機動隊2 : INNOCENCE》

2015-09-18 12:12:20


  
隨著科技進步,將人體不堪使用的器官汰舊換新,已是指日可待的未來光景,由押井守編導的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將故事設定於未來的西元2029年,在擁有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普及化後,運用數位與奈米技術,人類將身上的器官汰舊換新也成為了相當普及的整型與醫療行為。小至手腳四肢、大至大腦記憶,皆都已經發明可供替換的人工器官,並且透過網路科技,能夠將腦中的記憶與影像進行輸入輸出、複製拷貝、刪除與格式化。對人類而言,這種技術的普及化,讓人類一直追求「長生不老」的神話故事變的觸手可及,但相同的,以人為主體建構出的社會狀態與倫理觀也因此面臨極端的混亂與毀滅邊緣。

 

透過《攻殼機動隊》所鋪陳的新型態的網路犯罪(駭客藉由無線網路將已經把人腦轉換為數位裝置的使用者,植入經過刻意「修改」或「假造」的「記憶」)與意識、自我認知、靈魂存在與否的問題,《攻殼機動隊2 : INNOCENCE》延續了這個主題,更深層的對以「人」為主體建構出的社會狀態與倫理觀念,提出更直接與尖銳的質疑。

 

《攻殼機動隊2 : INNOCENCE》由前作的兩位男配角-巴特和德古沙開始,兩人奉命調查機器人謀殺人類的離奇案件,在查訪過程中發現,這一連串案件兇手都屬同一型號的機器人,而該型號的機器人的主要用途是提供性愛服務。在與機器人法醫哈拉威女士的談話中,機器人兇手因著人工智慧的故障而從以撒.艾西莫夫(註1) 所創立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註2) 中獲得釋放,以自毀的形式殺害人類。在這場戲中,除了哈拉威女士與德古沙展開一段冗長而繁瑣的機器人存在定義的思辨以外,導演押井守也在這場戲中,讓哈拉威講出了許多關鍵性的概念敘述。

 

「有希望的話,真想做出能夠分辨人類與機器人的系統」。
「讓我說的話,就是因為人類拋棄了機器人,玩夠了就不要了,不斷購買新型號、新產品……」。
「……機器人的信仰與意識建構於『人類不是機械』,而人類則認為『機器人不是人類』……」。
「如果人類以擁有自由意志與思想,並且以此被稱為『人類』的話,那做為人類的前一個階段,大腦存在於混沌之中的嬰孩們又是什麼呢?」。
「……生兒育女是人類自遠古以來的夢想,製造人造人類(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則是達成這個夢想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

 

這一連串哲學般,艱澀難懂的辯證與論答,除了是導演押井守一貫的編導風格,也是押井守在《攻殼機動隊2 : INNOCENCE》對「人」的定義提出第一波的質疑與陳述,並且提出對於「發明機器人」這件事本身的矛盾:「為什麼它們會被製造成人形,而且非得已模仿人的理想型態製造呢?」。若光已故事外的現實世界而言,這樣的問題會或許被視為毫無脈絡與意義的文字遊戲,但對故事中的哈拉威女士而言,她每天所接觸到的這些,與人類擁有相同智商、相同感受、擁有認知與思考能力的『軀體』,雖然從外表看似為人的型態與樣貌,也依循人類的社會秩序與法則,在人類所建構出的世界裡面生活著,但卻從未被視為一個擁有意識「個體」而是『商品』,若是如此,若如本片主角巴德與德古沙,全身都已更換為生化機械的「人類」,又得以什麼樣的標準與擁有智慧能力的「機器人」區分?


 
隨著巴特和德古沙兩位警探調查離奇命案的進行,兩人來到了命案真正幕後兇手所居住的北方城市,導演押井守在這場戲,引用了台灣廟宇與神明遶境的視覺元素,加入了一段相當長時間的廟會遊行橋段,其中可以看到台灣廟宇常見的交趾陶(註3)、八角尖塔、由機械人所進行的八家將、三太子、七爺八爺與神轎等陣頭。
 

 
看到這裡,若是一頭霧水,絲毫不懂押井守安排這場戲的意義,一點也不意外,以先前所建構出的世界觀與邏輯概念看來,或許會認為這場戲顯得相當突兀,但這其實正是押井守在《攻殼機動隊2 : INNOCENCE》所要呈現的重要面向:「人的需求」。

 

巴特與德古沙奉命調查,機器人殺害人類的連續命案兇手機器人型號,不正是於鬧區暗巷的私娼寮中,提供性愛服務的機器人嗎?從這個最初的概念即可探究押井守在本片中,劃分機器人與人類最簡單明確的分界線,即是:「會存在著對生存所需以外更多的其他需求」。說的簡單一點,身為機器人,即便能感受美食,但若超過器官所能裝載的食物量便會導致機械的損壞,而就性愛而言更為明顯,機器人是無法瞭解性愛的歡愉與感受的。

 

除性愛外,另一個令機器人無法理解的行為,或許即是宗教信仰與禮俗了。押井守透過片中神明出巡遶境儀式的橋段,告訴觀眾,在機器人與人類的界線日漸模糊的世界,宗教的傳統儀式、節日的禮俗,正是見證(宣告)以「人類」為主體所建構的社會與文化價值的最佳方式。押井守不僅在這段加入了神明繞境,還一併在下一段加入了「機器人的火葬」,這讓剛剛的概念一脈相承,以人為本體的社會概念更加的擴展突破,透過葬禮,機器人才真正被視為與人近似的個體,不再像先前哈拉威所言,人類對機器人的社會定位只在於喜新厭舊的汰舊性商品,而是同樣能夠透過葬禮,追憶那個熟悉的「面孔」。

 

最終,巴特與德古沙逮捕了兇殺案真正的幕後兇手,在被逮捕時兇手的一席話,可以看出這就是押井守在《攻殼機動隊2 : INNOCENCE》中,對人與機器人的界線的真正結論。

 

「人類的認知能力的不完整,帶來了現實社會的不完整,即便機器人擁有那樣完美的認知系統,是沒有意志的,還是有著無限的意志存在?所以,除了神與機器人,完整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但是,真正使人類所建構的社會制度崩垮的,是人體零件化、永生化的目標與想法」。

 

人類原本就不完美的,但卻追求完美,因此當被造的物體擁有了超越人類本身的完美,卻被人類無情的視為「非人類的物體」,人無法參透真理,卻追求真理,因此無法忽視擁有超越人類能力的被造物「機器人」的存在性,因此,不斷將機器人「汰舊換新」的真正目的是確立自己仍是社會上擁有霸權的「本體」,而提供性愛的機器人則同時滿足了上述,人所需、追求的「位階」。

 

最終,押井守透過《攻殼機動隊2 : INNOCENCE》將人對於人造人類與人造器官,提出了強而有力、現實與尖銳的強烈質疑,並且告訴觀眾,透過以「人類」建構出的社會行為,才能真正的定義、確立「人類」的定義與價值。
 
 
 

(本篇為我大學時代的通識課的作業文,本人對動畫電影與科幻題材研究並不深,自認為本篇寫得普普,為交作業而已,因此若有疏漏或錯誤之處,歡迎指正,敬請見諒。) 

 
---

註1: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1920-1992),俄羅斯籍猶太裔作家與生物化學教授, 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創立了機器人學三大法則。
註2:機器人學三大法則為「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與「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註3:交趾陶是台灣傳統中式建築(如廟宇)常見的裝飾,源自唐三彩,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
 
 


 


電影爽度:10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10
題材鮮度:10

攻殼機動隊 攻殼機動隊2 : INNOCENCE 攻殼機動隊2 押井守 人工智能 人工智慧 人工器官 機器人 記憶 以撒艾西莫夫 機器人學三大法則 機器人三定律 廟宇 遶境 陣頭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