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篇文章
「Falling in love is a crazy thing to do. It’s kind of like a form of socially acceptable insanity.」
雲端情人 Her

影評 十日性愛死-革命紅旗

2015-11-29 11:05:21


 

  知名導演向影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電影工作人致敬的例子並不少見,近年入圍第八十四屆奧斯卡的《雨果的冒險》正是大導演馬汀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向首位以定格特效方式拍攝的喬治梅里葉(Georges Melies)致敬的電影,而同一年的奧斯卡最大贏家《大藝術家》則展現了導演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Michel Hazanavicius)對老電影的懷舊與鄉愁,導演選擇致敬的對象或時代,其實正說明他們對那位導演作品或電影時代的喜愛,甚至是對他們創作上的影響力。

  英國大師導演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則以《十日性愛死》來表達對蘇聯導演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愛森斯坦(Серг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Эйзенштейн)的致敬,愛森斯坦(Eisenstein)一生拍攝的電影並不多,卻非常具有影響力,當時的電影多半採用直線敘事的方式進行剪接與拍攝,但Eisenstein卻不以為然,他在剪接上採取將反向、具衝突性的影像剪在一起,使得電影的戲劇張力與衝突性超越了當時直線敘事的電影,Eisenstein不僅僅將理論化為著作《蒙太奇》等書,更親自以自身的作品《波坦金戰艦》與《十月》、《舊與新》等片作為理論的示範,奠定了Eisenstein對往後電影的影響力,而有了「蒙太奇之父」的稱號,但Eisenstein並非影響後世電影蒙太奇手法的唯一人物。

 

 

  Eisenstein拍完《波坦金戰艦》(1925年)、《十月》(1927年)與《舊與新》(1929年)之後聲名大噪,1930年,Eisenstein受到卓別林(Charles Spencer Chaplin)的邀請前往美國拍片,美國的派拉蒙影業決定提供資金贊助Eisenstein拍攝新作,但是最後Eisenstein因與派拉蒙影業創作理念不合,以及共產黨員身分與美國的反共人士有些許摩擦,因此拍片合約告吹,在承受極大的壓力之下,Eisenstein在同年底接受了辛克萊夫人(Ms. Sinclair)的資金贊助,以及Chaplin的建議,以不帶任何政治色彩為前提,前往墨西哥拍攝《墨西哥萬歲》,Peter Greenaway的新作《十日性愛死》便是以Eisenstein來到墨西哥拍片期間所發生的故事,作為他創作的主題。

  Peter Greenaway非常喜歡以對稱的手法表現電影,從中又能看出Peter Greenaway對幾何與數字藝術的迷戀,在過往的作品《淹死老公》觀眾便能從電影中發現一至一百的數字、在《一加二的故事》能發現二十六個英文字母貫穿電影之中,而電影左右對稱的手法Peter Greenaway早在第一部作品《繪圖師的合約》便已對稱做為他的風格,同時也在當時就特別喜歡以景框做為形式呈現的手法,因此Peter Greenaway將會怎樣以他的風格呈現Eisenstein的故事,便受到深愛電影的觀眾所期待。

 

 

  《十日性愛死》在構圖上非常對稱,人物也多在畫面正中間,但非常有趣的是電影開場的第一段鏡頭,以及結尾最後的鏡頭其實遙相呼應,開場第二場戲Eisenstein下車後不斷的甩門,企圖靠車門開合夾死蒼蠅,和電影最末倒數第二場戲Eisenstein再次不停甩門的鏡頭也一致,Peter Greenaway不但讓電影在構圖上呈現對稱的藝術美學,也讓整部電影呈現了和諧的對稱美感,這是曾經學過繪畫的Peter Greenaway對於影像美感上的堅持,且整部電影的中心點,是Eisenstein和帕洛米諾(Palomino Cañedo)那場兩男同性性愛戲,Eisenstein生平第一次和Palomino體會同性性愛,這場性愛戲Peter Greenaway依舊選擇將兩人置於畫面的正中間,兩人在過程中正討論克林姆林宮被攻陷一事,Eisenstein也向Palomino抱怨,他們在性交過程中居然在談論政治,完事後Palomino還在Eisenstein的肛門插入一支紅色的小旗子,不但一語雙關的說明俄國革命的成功,同時象徵Eisenstein的身體(初夜)與性向的革命。

 

 

  有意思的是Peter Greenaway常將畫面分成三等份,數字「3」在西方文化中有聖父、聖子與聖神的三位一體概念,不但是向法國導演阿貝岡斯(Abel Gance)的作品《拿破崙》致敬,也藉由三聯式的畫面誇張的凸顯Eisenstein的狂傲性格,Eisenstein首次沐浴的畫面,Peter Greenaway也安排了左右各一面鏡子,來達到三個景框的效果,同時為後文Eisenstein困在愛情中作為伏筆。

  《十日性愛死》拍攝Eisenstein的故事,在剪接的蒙太奇上也主要運用Eisenstein所提出的蒙太奇理論作為電影的主要剪接手法,雖然有些剪接方式已過於陳舊,但透過Peter Greenaway之手,反而顯得更為活潑。

  除了三聯式畫面,電影開場的黑白畫面轉換,Peter Greenaway解釋是在電影應該以黑白或彩色之間猶豫不決,最後選擇本片作為彩色,但在筆者看來,這種安排反而有種新舊時代交替的韻味。

 

 

  其餘電影中的幾項安排也挺有意思,一是Peter Greenaway將旅館地板安排成半透明方格狀,並有多次從下方往上拍攝的仰角鏡頭,其實是暗喻Eisenstein早在抵達墨西哥時,便已深深迷戀Palomino,方格狀的安排則是Eisenstein被愛囚禁的象徵;二是360度以及幾何學方式的旋轉鏡頭遍佈於電影之中,不僅呈現Eisenstein當下的情緒反應,更激發觀眾站在Eisenstein的角度理解他對電影的堅持、情緒與想法;三是Eisenstein不斷聽到敲水管的聲音,他以為只是在修水管而忽略,直到片尾才揭示是房客的求救訊號,這個安排透漏了人心的冷漠,故事中的所有角色都過於執著自己想要的,同時也是Eisenstein情感挫敗的側面書寫;四是鞋子與墨西哥亡靈節的意涵,鞋子是Eisenstein對Palomino的情感化身,當Eisenstein丟下鞋子,也是失去了他唯一的愛情,至於亡靈節的骷髏符碼,則是暗示死亡將近以及失去的即將到來。

 

 

  《十日性愛死》不僅是Peter Greenaway對Eisenstein致敬的作品,除了前文提到的Abel Gance之外,更有如飯店的長階梯,是對《波坦金戰艦》的奧德薩階梯致敬、在床上跳的畫面是致敬尚雷諾瓦(Jean Renoir)的《遊戲規則》、Eisenstein玩叉子是致敬雷奈(Alain Resnais)的《去年的馬倫巴》、鐘塔的安排則出自塔可夫斯基(Andre Tarkovsky)的《安德烈.盧布耶夫》,此外還有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小丑》、馬汀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蠻牛》、楚浮(Truffaut)的《四百擊》等,等於致敬了一百二十年的電影歷史。

  《十日性愛死》的技巧確實高妙,令人目眩神迷,但卻難以迴避除了Eisenstein之外的角色在性格上並不立體與突出的弱點,電影幕後的工作情形也略為輕描淡寫,使得《十日性愛死》除了愛情鋪成之外無法深植人心,終究和觀眾保持了一段距離,如同旅館的半透明地板,目眩神迷卻有些霧裡看花,彷彿一幅擁有令人驚嘆的高超筆法畫作,但整體層次卻產生落差,僅剩影像趣味足以撐起電影的格局了。

 

彼得格林納威導演講堂

 

 

以上劇照由開眼電影網授權使用:
https://www.atmovies.com.tw/home/movie_homepage.html

 

彼得格林納威導演講堂影片,來自金馬官方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qy0xMHSGbQKpe-z1gIOhQ

 

電影胡說八道專頁:
https://victorstarmovies.blogspot.tw/


電影爽度:5
故事劇情:6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10
題材鮮度:9

十日性愛死 彼得格林納威 Peter Greenaway 愛森斯坦 Eisenstein 波坦金戰艦 蒙太奇 墨西哥萬歲 金馬影展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