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 篇文章
「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
東邪西毒:終極版

影評 《叛逆年代》─ 生活,之所以為生活

2016-03-18 01:39:07


《叛逆年代》Life
★★★
----------------------------------------------------
Director: Anton Corbijn
Writer: Luke Davies 
Stars: Robert Pattinson, Dane DeHaan, Peter Lucas
----------------------------------------------------
《叛逆年代》─ 生活,之所以為生活
 
「問題不在於世上存在多少愚人,而在於他們能被點悟的機會少之又少」─ 馬克‧吐溫
 
《叛逆年代》將主角聚焦在50年代年輕氣盛的叛逆小子James Dean,熟知James Dean的觀眾都知道,就因為他的放縱不羈又深具叛逆的特質深深反映當時社會一股反抗的力量,雖在他的短暫光陰僅僅只演過三部電影,分別是1955《天倫夢覺》、《養不教父之過》和1956年的《巨人》,但卻以他精湛的演技先後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在1999年,James Dean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18名。而過去的我們卻都只是認識James Dean螢幕上的形象,而生活上的他呢?卻是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螢幕上的光鮮亮麗,紅毯上的群星閃耀,往往都作為外人想像明星的準則,想像他們榮華富貴,不缺金錢物慾,必定生活無憂無慮。但確實是這樣嗎?在華麗外表的背後總是由不為人知的辛酸所打造的,漫漫長路的成功也都是從前風塵僕僕的堆壘,成功並非一蹴可幾,幸福也不會唾手可得,相反地縱使功成名就,但內心孤獨的寂寞卻是依然空虛難耐。
----------------------------------------------------
「我們怎麼可以如此流浪,離家如此之遠,我們不知身在何方。
只有在孩子和母親的臉上,看到蘋果花開的美好地方。
我們持續做著這樣的夢,直至願景清晰可見。」
 
近年的人物傳記電影,已不較早年只著重於人物的豐功偉業,相反電影的趨勢也慢慢挖掘人物背後的生活,如《AMY》、《寂寞公路》、《史帝夫賈伯斯》他們的成功並不在於利用人物本身的輝煌,更是著重於人物背後更為精彩的故事,而這故事往往反映的不只是人物的性格,也更凸顯心理上的拔河與無助感。《叛逆年代》的類型較屬於《寂寞公路》,這條公路並不是真正駕駛著一輛車,而是運用當年一張張為《LIFE》拍攝的照片走過每一段時刻,在電影之中,James Dean的叛逆個性更顯真誠,他對於生活看似無所事事,表面上的隨意而為,卻對應出內心真正嚮往的自由。他喜歡演戲、想要爭取男一、想要做著他喜歡的事,但付出的代價卻是不能過著他喜歡的生活,甚至更不顧當時投資的華納兄弟。他認為的「生活」,就是該如此流淌,心在何方便去向何處,無所牽掛,了無所依。
----------------------------------------------------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地生活。」─ 李健
 
而「生活」究竟該為何物?對一開始的攝影師,生活就該是為「LIFE」雜誌拍攝照片,為了工作而生活,就連照片的姿勢都是刻意而為的擺設,雖有構圖但卻缺乏了靈魂,雖在生活但卻是行屍走肉,日復一日,找不到生活的重心與方向。而對於James Dean來說,他似乎早就將一切的看之淡然,雖有明星光環但所散發的態度卻是從一而終,你可以說他固執任性,但比起許多人,他似乎更知道該如何過「生活」,那些媒體閃光關注並非他所追求的,他所追求的反而是能讓他更為自在的家鄉,一家人齊聚一桌享受著久違的歡樂,說走就走的旅程也不用被事業綑綁。或許在外在顯現過多的叛逆,但他所做的卻是少之又少的人能夠放下的境界,不被事業壓得暈頭轉向;不求名利,只求隨心所欲的淡然幸福。
----------------------------------------------------
在《叛逆年代》中,導演Anton Corbijn讓兩位主角不刻意呈現上下的關係,並不是誰在教導誰如何「生活」,反而是將這有如此生活背景的兩位,慢慢磨合出「生活」的道理,James Dean的叛逆卻顯現出Dennis Stock對於家庭生計的責任;Dennis Stock的保守拘泥卻對比於James Dean的隨性自然,隨著兩者的互相磨合,也讓鏡頭下的一張張生活照更富有情感。這份情感不是來自視覺的構圖,而是在兩者的心靈碰撞下生成的結晶。雖看似簡單卻來之不易,當他們湊頭讀書,當他即興打鼓,身邊的人事物不再具有都市的冰冷感,反而是對於「生活」與「家」的親切感。不只人與人,更從這一張張照片讓你我拉近了距離。
 
論電影方面,《叛逆年代》的色彩或許是較為單調,它並不像《寂寞公路》以富有哲學性的連珠對話組成,反倒是以一種較具抽象的生活型態在探討「生活」為何物,而先不論Dane DeHaan是否與James Dean長相相似,但光是形色神上卻早已大輸一截,本該是叛逆又帶有浪漫、剛毅且柔情的James Dean,但卻將角色塑造成嗑藥之感,含糊的語句、心不在焉的凝視,無法將全身灌注在電影之中;而近年試圖轉型的Robert Pattinson,雖先後演出了《寂寞星圖》、《沙漠女王》,但較為陰鬱的眼神,有氣無力的爆發,讓兩者對戲加上幾近毫無配樂只單用Bass和鼓聲打底的配樂,使電影營造的「生活」其實不再隨意流動,反倒過於緊張且束縛,也使電影至始至終都壟罩在一股低氣壓之下。
----------------------------------------------------
「我們必須回到故土,已經離家太久,度日如年,思鄉之情如荊棘叢生。
 我們疲於側耳,外界的嘲笑如悲吟,外界的歌聲蒼白無力。
 我們必須回到故土,回到故土,我們必須重回故土。」
 
生活,之所以為生活,是因為它是由人的意志而決定,並不是以外在的塵囂去決定它的走向。而生活之所以會精采,是遠方曾有家的面貌、父母的呼喚、和多年依靠的臂彎,《We must get home》當James Dean翻開書的一角唸起James Whitcomb Riley的詩句時,「生活」即是他的信仰,「家」即是一切的重心。有一天飛累了,那就回家看看,在那裏能找到原有生活的面貌。
 
外面的世界雖然精彩,卻也有過多無奈,如何拋下喧囂繼續向前,如何拾起自我的意志決定自己該有的面貌。生活,之所以為生活,就是因為它還尚有一絲生命的意義和幸福的根本。
 
「在那裏一切都是如此寧靜,愛的撫摸劃過眉毛和頭髮。
 昏暗的房間,柔光在浮動,母親與孩子之間丟失的愛,其實都藏在那首歌謠理。
 我們必須必須,風塵僕僕,淚流滿面 在痛苦中慢慢往回摸索。
 為了尋找生命的終極,比幸福更幸福的祝福。
 我們必須回到故土,必須回到故土。」
----------------------------------------------------
而不幸的最終我們知道James Dean在年僅24歲的美麗年華中因車禍意外喪身,但或許他卻也在自己最熱愛的跑車活動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至始至終,他依然實現了他生活的理想。
 
2016.03.11
ifilm/傳影互動
 
文章:https://thinpony.wix.com/ponyworld#!/c1kod/56e81b9d0cf2bc133ba0b9a1

---------------------------------------------------- 

 

 

【更多影評】 FB:PONY WORLD 【喜歡請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welcometoponyworld

https://thinpony.wix.com/ponyworld

https://www.movier.tw/author.php?AID=656 


電影爽度:6
故事劇情:6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5
題材鮮度:6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