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明破曉時,一部如詩的美麗電影,沒有離奇曲折的內容,透過平常的對話貫串全劇,卻深深打動人的心。
開始在火車上,男女主角傑西和席琳因為一對吵架的夫妻而認識彼此。兩人閱讀的書籍,法國作家喬治•巴代伊的愛德華女士和德國演員克勞斯•金斯基的自傳回憶錄,說明了電影的調性,讓觀眾對於電影有進一步的認識。接著他們前往休憩車廂繼續對話,開啟了整段故。當火車進了車站時,出現了第一個轉折點。傑西為了不留下遺憾,而邀請席琳到維也納稍作停留,席琳也欣然接受這樣的請求,在維也納待了一天。
下了車的兩人,漫步在維也納的街道上,透過對話更認識彼此。仔細聆聽他們的對話內容,除了對彼此的了解之外,更充滿了對價值觀,還有精神上的體悟。有的是天馬行空的想像,有的是過往的回憶,志趣相同的兩人彷彿成了多年的好友。幾個鏡頭也讓人印象深刻。其中之一讓我回味的是試聽室的場景。當雙方一起身處狹窄的隔間,試著避開了與對方眼神接觸,加上背景Kath Bloom的Come Here,曖昧的情愫就在這過程中慢慢醞釀,成了一個絕佳的畫面。再來是墓園,兩人看著小女孩伊莉莎白的墳墓時,席琳有感而發的說:「她過世時才13歲,這對我意義非凡。我當年就是那個年紀,現在我長大了10歲,而她還是13歲吧!」,與愛情毫不相干的話題,點到為止。語氣除了同情,更多的是對人生無常的警醒,那種肅穆莊嚴的感覺,蔓延了一股惆悵,使我感同身受,體會了當下的憂傷。
時間來到半夜,出現了第二個轉折點。當準備享受剩餘時光時,卻產生了矛盾,他們必須面對現實而分開或違背當初不做任何承諾的協議。經過抉擇,他們想出了方法,避免了無盡的思念之苦。兩人妥協於現實,但也放棄了協議,而為下一次的相見承諾。他們又回到了出發點-車站,即將分開之時,答應對方半年後在此相見,作為下一段故事的開始。影片結束之前,兩人分開後的孤單身影,搭配一幕又一幕的風景,就像是看著兩人的回憶,卻有著一種景物依舊,人事已非地感慨。
電影的時間軸很短,只是短短的兩天。兩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在火車上短暫邂逅,卻成了一輩子的伴侶。故事平淡,芸芸眾生卻為之瘋狂。只因它是多少人的夢,一段平凡卻扎實的愛,而使我們嚮往。少了激情,脫離通俗的愛情片,透過層次更高的精神交流,讓我們有更深的體悟,也成了此片獨特的魅力。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10
題材鮮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