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篇文章

影評 【蝙蝠俠(1989)】Partyman -- R.I.P Prince

2016-04-22 18:45:02


 

可能年輕一輩的不知道這首歌,也不知道唱這首歌的人...Prince...他過世了,享年58歲。

 

這首歌是提姆波頓版的蝙蝠俠中所用的一段音樂,被直接收錄在電影原聲帶中、或是發行單曲,而不是另外發行、或收錄在其他主題的專輯中!是真的為這部電影所打造的音樂!

 

可以看的出來還有很濃厚的Disco風格,但又有一些麥可傑克森的影子!(或是說麥可傑克森跟他都是學習/融入同樣的元素。)

 

電影中小丑傑克用昏迷瓦斯打劫了一家藝廊,裡面的人全暈倒後,他帶著一堆手下進去,大聲的(對著觀眾)說「今晚!讓我們來創造藝術!」然後旁邊的手下揹著80年代電影街頭混混很愛背著的大型音樂撥放器,就開始撥這首歌。

 

接著這票由瘋子領導的惡棍就一邊跳舞一邊用極度惡搞的塗鴉把裡面的畫和雕刻全毀了...不乏世界名作!──這種超「狂」的劇情、行徑、和演出,諾藍版的蝙蝠俠絕對比不上!

 

 

 

不同意?

 

看看下面這段如何?(音樂一樣是Prince的作品,歌名甚至直接反映了劇情內容!)

 

 

「只要能撒下兩百萬美金,其實大家才不會對惡棍說不!看準很多人有這種貪小便宜的心理,就趁機實行自己的邪惡計畫...」...相較之下,刻意捏造一個絕對很難成立的炸船危機,來突顯老百姓對善良的堅持、惡人也有惡人的正直,提姆波頓的蝙蝠俠是在諷刺和議論一個具體存在的現象,諾藍的蝙蝠則其實只是在用一個純粹理論、幻想的情境來試圖告訴觀眾.......

 

什麼都沒有!

 

 

 

或許諾藍版的蝙蝠俠整體來看,會給觀眾一種很「厚」「重」的感覺與印象,但不好意思說...除了某些愛裝屄的人會一聽就認出來黑暗騎士的配樂以外,諾藍版電影的配樂並沒有獨立存在的價值!

 

(這是當代電影配樂創作者很虛的地方!他們並沒有像更古早更古典時代,那些寫歌劇寫音樂劇的創作者一般的能耐,他們的作品經常擺脫了「電影」的招牌後,就失去吸引力了。)

 

電影配樂盛行使用電音的時代被認為是「低成本」「廉價」的恐怖時期,(如此評論的人不會說「恐怖時期」這樣的話,但其實都有這個意思。)

 

可是等電影配樂改回以樂團演奏為主流,(雖然初期讓我領教到了Jerry Goldsmith這樣的大師魅力!)可是現在我回頭看發現...90年代電影的情境中開始變得沒有音樂了!

 

對!演員們會出現在演唱會上,甚至會演奏唱歌,會在生活中「撥放音樂」,但那些音樂不會跟劇情有關係!電影需要的只是個節奏、只是個「聽音樂」的事件發生而已!(雖然也出現了些新型式的幽默,例如我們以為是配樂的東西,沒想到卻是劇情現場真的有東西在撥放音樂,然後演員們會煞有其事的嫌音樂吵、或是抱怨自己討厭這首歌...)

 

這或許是歌舞劇式微的關鍵!(是「式微」,不是消失,)...新的流行音樂沒有跟戲劇好好的銜接,(不然就是偶爾才有!但質感也不怎樣!)大多數的電影製作都只顧著做版權授權這樣的行銷式異業結合!

 

所以故事劇情很喜歡出現「夜店」這類的地方,因為「夜店」撥放的音樂是個異業結合的廣大戰場!(說白了就是音樂圈的置入行銷!)

 

 

 

當然不是說電影音樂一定要有歌詞。

 

現在主流的形式也沒有什麼不對。

 

我就是想感慨而已...感慨那個「傑克跳舞」的時代結束了。

 

 

 

原文在此


電影爽度:9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7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