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楚浮]的文章:


  四百擊,傳說中一部太經典的電影。很好奇這麼一部大家口中大師的傑作,自己究竟能不能也有點深刻的感受呢.為了練習自己看電影的敏感度,這次非常用力地忍住以往一看完電影就看影評的習慣,好好地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寫了下來;算是心得隨筆吧!   在跑片頭的時候便在想,這一趟巴黎的動態街景,是從誰的視角看出去的呢?搭配著的木琴聲,在輕巧的音色中,卻微微地,多了份化不開的濃稠,於是情緒並不是全然的愉悅快活;竟似乎又摻了些沉悶的心情;或是更貼切地說,是因為有股壓抑而無法全然自由的鬱悶。而一開始顯得蠻有趣的動態的街景,在長鏡頭的視野裡,唯有隨著地形顛頗的屋簷,起起伏伏。看不見路上是不是有正在趕路的行人?外面的世界會發生著甚麼有趣的事嗎(或是就像屋簷與屋簷間,相連然後又中斷,周而復始)?而坐在車裡的人,是誰呢?上學途中的孩子?上班的父母?要去學校的老師?   而那些正受著壓抑的童心,蠢蠢欲動……     下一幕便是在教室裡了。正是考試時間,逼近收卷。這時可以看到教室的百態,有人絞盡腦汁,有人放棄,有人放空。突然一張美女圖開始在大家手上迅速地傳遞了起來!非常喜歡這一段,每個小孩拿到照片的表情、動作,生動活潑,各有不同,極寫實、逗趣!好像是在看Discovery的動物行為紀錄片。卻在這時電影中第一個威權角色,他們的班導師,一聲喝令,遏制了全班的樂趣,並且宣布收卷。     本部片裡出現非常多權威的角色,他們面對他們所管理的對象,毫無同理心與關懷,老師(不聽話的學生就打、罵、趕、摔書包、丟出教室門)、警察(把抓到的小鬼推、抓、提、丟)。甚至連親人都有種疏離感,情緒來了,就把自己的小孩當成譏笑的對象抒發的管道:父親(你想要工作?送你去勞動所,如你所願了吧!)、母親(平時機乎看也不看自己的兒子一眼)、乾爹(你爸一定會對這感到吃驚的!(打電話)喂,是XX嗎,我有個消息,你最好快來;噢...
[心得筆記] 四百擊 the 400 blows 觀影心得筆記-我的第一部楚浮片
Sophie Juang  2016-08-03 12:59:53
    成長與青春是每個人成長階段的重要過程,經過了衝動才懂得收斂,嚐過了苦頭作決定才會更小心,但是每個人的轉捩點不同,取決於成長的環境。演而優則導的艾曼紐貝考 (EmmanuelleBercot)在首部執導電影《她的搖擺上路》後,這次以《烈焰青春》書寫青春、書寫成長,亦書寫了愛。   ※以下內容涉及劇情,請自行斟酌閱讀。     《烈焰青春》講述不良少年男主角馬隆尼福瑞多(MalonyFerrandot)的青春成長故事,但這部電影並不透過煽情或是賣座電影公式,企圖賺取觀眾的好感或同情,觀眾一路看著Malony進出感化院、法院甚至監獄,這部電影的設定宛如楚浮(FrançoisTruffaut)《四百擊》中尚皮耶李奧(Jean-PierreLéaud)飾演的問題學生安端達諾(AntoineDoinel)的故事,但是Malony不但偷東西、無照駕駛、還有鬥毆等案底,比AntoineDoinel還要嚴重多了。易怒的性格也酷似札維耶多藍(XavierDolan)在《親愛媽咪》中所刻劃的的問題少年史蒂夫(SteveO'ConnorDesprés),只是EmmanuelleBercot採用的劇情策略,顯然較貼近《四百擊》。   一名少年之所以變成社會所唾棄與懼怕的對象,其原因為何?導演兼編劇的EmmanuelleBercot在電影開場即提供了解答,《烈焰青春》的第一場戲就已經用大量的對白切入故事核心,這場戲我們看到年幼的Malony在一知半解的狀況下,在法院的法官辦公室四處遊走,渾然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鏡頭透過幼年Malony的視角,只看到女性的腿,聽到女性之間激烈的對話,但觀眾知道其中一個人是法官,不斷咆嘯的是Malony的母親,這場戲提供了後半段劇情的兩條線作為線索,其一是幼年Malony將手伸進了紅色的旅行袋,但他的手隨即就被抓住,其實已勾勒出Malony會偷東西...
烈焰青春-青春叛逃
劉文翼 Victor
烈焰青春
2015-11-06 19:27:42
演技
9
  8月1日由鏡頭銀行與幕迷影評聯合舉辦的聞天祥老師講座,已然順利結束。 會中,老師以趣味盎然、收放自如的功夫,暢談三十年來自身的影評寫作歷程,並從兩岸新生代電影創作者的作品談及對台灣國片的期許,再分析侯孝賢《戀戀風塵》的內容,最後分享了幾個《刺客聶隱娘》的背後兩三事。下文我們重點摘錄聞老師訪談第一題的內容,本文並非逐字稿,乃取筆記摘要整理,祝大家閱讀愉快。點我看更多:聞天祥老師講座精萃聞天祥老師講座問答集(二)聞天祥老師講座問答集(三)&(四)photocredit:任軒弘Q1:我們先從影評談起,老師從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寫影評,請問老師開始想要「寫影評」這件事是從「讀影評」開始就受到前輩的影響進而自己也想要動筆寫;還是單純因為熱愛電影的自然表現呢?能否先請老師談談投身影評的動機?以及老師認為作為影評人這個角色應該要有的責任或是具備的影響力是什麼?A:其實沒有立志,只是興趣。最一開始,我是在學校的週記上寫電影,因為不想檢討國家大事,所以改成檢討電影,沒想到後來越寫越多,常一次寫兩三頁,老師也沒有阻止。加上那時候家裡的檳榔攤賣報紙,所以各家報紙我都能讀到,也因而對於每份報紙的專欄傾向與批評尺度,有了一層基本的了解。我從小也有許多幻想。因為檳榔要拿白紙去包,我就在紙上畫畫,或天馬行空寫著,「我覺得某某片子是今年的十大好片」之類的。     photocredit:任軒弘   1990年起,我正式開始在報紙上寫影評。在那之前,我的影評都只出現在雜誌或週刊上,但我認為只有報紙的影評才能稱為正式的影評。台灣電影從八零年代起是一個黃金期,到九零年代只剩尾巴。我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書寫。影評,其實就是幫助讀者與電影之間,能有觀念上的啟發或對質。那時候,我的興趣就是「剪報」跟「排列年度十大影片」,有時候「十大片單」寫不夠,還會一路增大「年度三十部電影」,我也有排「最喜歡的影...
[聞天祥講座] 且聽一位電影教徒的虔誠禱告:聞天祥老師講座問答集(一)
葛詩  2015-08-23 14: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