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d'une femme de chambre, 2015
Directed by Benoît Jacquot
Music by Bruno Coulais
Trailer: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oB7NVY7NA
Journal d'une femme de chambre, 1964
Directed by Luis Buñuel
Trailer: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YhhusZLbYw
不一樣的女僕,完全不同的詮釋方式。
說心機,覺得還好。女僕一片所設定的環境之下,無法改變的現況,Céléstine(Léa Seydoux 飾演)在劇中,只是呈現自己的因應之道。
論劇情人物編排,較為喜歡1964年Luis Buñuel的版本。眾多的手持平移鏡頭,與故事一樣,順順的進行,沒有音樂,完全靠著人物對話內容,表達滿屋子的有病現象。
導演 Benoît Jacquot 所詮釋的版本,對於女僕一角的刻畫強烈,以女僕的視角為出發,外加了不少支線,一直用淡出白畫面轉入回憶段落,帶出女僕過往在巴黎經歷過的種種。服侍好人家的純真,主子突然死去滿嘴是血的讓人驚悚,到後面的墮落,老鴇找上門停留在咖啡廳中無聲的淚眼流下令人動容。
當中女僕有不少 murmur 對白,顯示出她的不服輸不受控性格,但為了生活又能怎樣,「可能我們奴性還是太堅強。」一語是多麼的絕望。
在人物編排上,相對的角色過多,有點分散了故事主軸。不過,在支線當中,多了許多大環境下的病態圈。
論聲音
這部片很特別的是,有音樂的情況下,多為音樂主導,開頭介紹所畫面以音樂帶出故事,眾多女僕對話成背景音,火車轟隆隆與音樂相同大聲,表現出都市往鄉下的急促旅程,漸漸的音效音量變小。
作曲家 Bruno Coulais,主要以鋼琴似旋律的短小高音為動機,絃樂多為常因漸強作為襯底拉抬氣氛。絃樂有些的短音手法,與 Gary Yershon 在 Mr.Turner 有稍微一點點的類似。音樂遊走於舒服迷人與詭譎間(ex. Générique fin)透露著來自巴黎的優雅與鄉下人口中對於巴黎視為萬惡城市的複雜。海邊的段落,先仰角拍冷色調的豪宅,再看到女僕帶著主子到海邊玩水,不禁讓人思考只是單純的畫面倒敘,還是又是從女僕角度的回想。
關於 Bruno Coulais(1954-
拿過不少次的凱撒獎最佳電影音樂,對他有印象的片有紀錄片返家十萬里(Fly Away Home),劇情片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以及偶動畫長片第十四道門(Coraline),音樂寫作細膩,在片子當中使用人聲為其特色,因應不同的類型呈現不同的風貌。
故事劇情:6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