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藝術]的文章:


整部電影如水墨,夾雜著灰階的色彩,畫面安排也如水墨,層層疊障,運用了許多透視感的佈景,屏風、畫等等,場景也是不間斷的與雨和霧,當傘面碰到雨傘,輕拍出水滴,或是霧呈現出的朦朧曖昧,以及演員戲袍飛舞纏綿意向,加上悠悠的台詞,結合了古箏的樂音,加上光影的變化,風格化十足的整體氛圍,具備濃厚的詩意及藝術性,令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導演非常著墨在畫面的平衡上,除了常見的太極元素之外,運用了許多對稱的構圖,在武打方面也不馬虎,走位及武打動作也符合了平衡之美,隨著演員的戲服擺弄,動作一快一盼掌握得宜,節奏十分優雅浪漫,呈現了素雅及飄忽之禪意。 所謂權力使人瘋狂,不論是主公還是都督都是如此,主公表面上散漫不羈,看起來無心管理也不驍勇善戰,與臣子的相處顯得格格不入,但心裡為了坐實王位而悄悄計畫,表面瘋傻卻知道宮裡所有的秘密,他自大、狂妄、疑神疑鬼,對於身邊的一切全都不信任,他所有的行為都是在為了計畫,從一開始的試探,到後來的利用,每一個人都是他手中的棋子,只可惜計畫總是沒那麼順心,因為棋子也會反擊。 影子是子虞唯一能控制朝廷的一枚棋子,他依賴他,卻也贈恨他,為了維持勇猛的形象,為了不讓其他人竄上他...
層層堆疊如山水,柔美武打如雲煙
陳奉

2020-08-13 00:21:55
氣氛
9
部落格版面  IG版面 新天堂樂園一共有三種剪輯版,分別是在義大利首次上映原版,最多人看過的國際版,以及導演剪輯版,原版片長落在2小時30分左右,國際版大約2小時,導演版則接近3小時,這次在台灣上映的新天堂樂園,依然是獲獎無數的國際版,除了院線重映,台灣線上影音平台Catchplay+,跟我有訂閱的myvideo也都是國際版。  相信你只要是在台灣讀書,應該都有寫過週記這項作業,我在高中時,把週記拿來寫當週看的電影,把自己小小的心得,推薦給班導師,正巧我的班導師是國文老師,她蠻常會問我最近看了什麼,她也鼓勵我之後可以朝寫影評的方向,我第一次知道新天堂樂園,就是經由老師推薦,不過在大學之前,我雖然會看劇情片,但是文藝劇情片看得比較少,因此直到現在才真正朝聖這部經典作品,本片主角Totò經過30年才回家鄉,我正巧也是本片在台問世30年才進場。 這是一部,電影相關從業人員,甚至是熱愛看電影的人,會超有共鳴的作品,童年的Totò鬼靈精怪,拿牛奶錢去看電影,收集各種膠卷底片,對於放映機的好奇,到了青年時期開始拍攝日常,中年甚至成為大導演,熱愛電影的你,或許也做過類似的事,或已經是電...
獻給電影人的真摯情書 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國際版
這部電影闡述的程蝶衣悲苦的一生,那不瘋魔不成活的虞姬,年幼就被青樓的母親送進戲班子,但他始終分不清戲與現實的差別,一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清楚地說明了蝶衣對於自我身分的認知,一開始的念錯,是不願面對旦角的角色,而念對的那刻,他將戲與生活融在了一起,完全的成為女嬌娥,在故事的最後,小樓與他再次談起了這對話,提醒了戲是戲,但他已經無法接受了,他的現實裡沒有霸王,寧願如虞姬一般,不願活在沒有霸王的世界,而他最後一眼,看著他一輩子跟隨的霸王死去。 由衷地喜歡程蝶衣這個角色,對戲的痴狂、甚至成魔的程度,令人不寒而慄卻又很難不被吸引。他就只是喜歡唱戲,不管台下看的人是誰,是不是不懷好意,他就是喜歡在舞台上,在舞台上他才算是真正的活著,因為他一輩子都是虞姬。 冰糖葫蘆好像是提醒蝶衣,不要忘記偷溜出去當時看秀的場景,但對舞台的初心與渴求,以及提醒自己要成就這些,是要挨多少打,若是沒有咬牙撐住,就會像小癩子一樣,失去生命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對於四爺的感情,更像一種逃避,兩人都為戲癡狂,也互相了解彼此對戲的瘋魔,在小樓那兒得不到的,全都依托在四爺身上,畫上霸王的面妆,就好像小樓又回...
不瘋魔不成活,一輩子的虞姬
陳奉
霸王別姬
2020-05-14 11:03:47
演技
10
影音導讀|120秒評電影:   以「類紀錄片」的型式,完整介紹了米開朗基羅的創作生涯、各經典的知名畫作、雕塑作品,以及世人對於這位天才的評價與觀點:特別的是,電影利用文藝復興藝術史學家,《藝苑名人傳》的作者-吉爾喬瓦薩里的口述引導,加入了史學評論,並交錯使用米開朗基羅獨白的表現主義手法,讓人十分享受這場藝術洗禮。 本片由義大利導演-伊曼威利伊布奇所執導,同時也是他的大銀幕導演處女作。有別於以往的人物紀實或藝術家的生平記錄,《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利用類似舞臺劇的表演方式,打破第四道牆和觀眾直接對話,述說了米開朗基羅的一生與史學家對他的評價。 片中的藝術考究相當用心,電影不論是專業性或是戲劇性都表現亮眼,並深獲梵諦岡官方認可,開放米開朗基羅晚年為躲避戰禍、短暫居住過的秘密地下畫室,讓劇組得以進入拍攝。 藝術一直以來都不是件有距離的事情,反而應該貼近人心,傳達藝術家內心最澎湃的熱情和想法。米開朗基羅的作品除了展現人體的力與美,裸體彼此交錯交疊的構圖,生動的表情與細膩的人體細節,大理石雕塑的皮膚下依舊看得出佈滿血管和紋理的脈動,感受到被囚棝在石頭下的靈魂,充滿溫度的人性觀...
《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Michelangelo-Endless | ★★★★☆ 藝術品背後的創作靈魂
XXY
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
2019-07-12 16:46:10
題材
9
  【iTunes特價報】劇場靈/大藝術家與我/南漢山城這回超低價片依然豐富,部部殺到NT$90,當中《七夜怪談》導演與女偶像在《劇場靈》的負能量劇中劇、《大藝術家與我》為偷窺名人生活而遭反擊的震撼教育,推薦給各位!砍到中價來賣的《南漢山城》,由《熔爐》導演與音樂家坂本龍一打造的孤城危機,搭配影帝朴海日面臨遞子停戰與否的難題,更替城民感到緊張。最後,新上架的《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和《日日是好日》,感受從主角深入單一行業的細節,獲得人生中的一大領悟。以上,希望大家看片愉快!未特別註明畫質皆為HD4K=4K畫質HDR=HDR動態範圍支援DV=DolbyVision動態範圍格式DA=DolbyAtmos全景聲音效支援 EX=iTunesExtras幕後花絮(不一定均有中文字幕)++++++++++超低特價:血觀音90--耍權謀有誰能勝過女性劇場靈90--中田秀夫x島崎遙香大藝術家與我90--取得獨家死命跟蹤大師暴亂夜90--突然捲入宗教衝突簡直倒楣烈愛重生90--互有傷痕,互拉一把戀戀醉美90--從零開始重振家業納粹龐克90--龐克樂團跟惡徒玩起鬼抓人609猛鬼旅社90--這驅魔儀式太胡鬧啦XD--中階特價:一個巨星的誕生4KDVDAEX150--一場邂逅注定彼此緣分南漢山城150--送子難關陷入掙扎REAL150--都敏俊幹起賭城有成就療養怨150--領遺產還得進這鬼地方呀~驚心破150--移植已故犯人器官查案神廚東京壯遊記150--夢「饗」啟程--新片上架:狂人皮埃洛290--重逢舊愛隨後亡命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390--誤入葬禮業,看透死亡日日是好日390--樹木希林最後帶來的嚴師風範智繪里的奇妙旅程390--父親留玩偶陪女兒過活平成地獄兄弟~驚驚390--邊緣人得寶反引鬧劇不管媽媽多麼討厭我390--過得再好也不得母愛--其他特價片:晝顏電影版350--反覆會面,...
[情報] iTunes Store 電影特價報 劇場靈 / 大藝術家與我 / 南漢山城
修揪作伙共  2019-07-02 13:45:22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她,生於牧師之家,從小叛逆勇於表達自我,年少就為愛義無反顧, 20世紀初保守年代,她卻錯愛有婦之夫,還珠胎暗結未婚生子, 為了家族與個人名聲,為了怕被告,她,只能選擇遠走他鄉產子, 產後與出生嬰兒分隔兩地,飽受思念之苦,但時光似水, 遲來的離婚喜訊,她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與舊愛分道揚鑣, 幾次前往探望,長大的兒子卻與她形同陌路,她不曾放手, 再次縱身一躍,選擇獨力撫養,因為她明白, 只有勇於縱身一躍,方能從死亡躍到生命,從黑夜躍到黎明。   預定2019年2月15日在台上映的瑞典電影《當幸福提早來》(UngaAstrid/BecomingAstrid)改編自世界暢銷童書瑞典作家阿思緹‧林格倫(AstridLindgren,1907/11/14~2002/01/28)真實人生的故事,由丹麥女導演佩妮莉‧費雪‧克莉絲鄧森(PernilleFischerChristensen)執導,丹麥女星艾芭‧奧古斯特(AlbaAugust)、丹麥籍柏林影后崔娜‧蒂虹(TrineDyrholm)、挪威男星亨瑞克·拉福森(HenikRafaelsen)、瑞典男星曼葛那斯‧克雷普(MagnusKrepper)與瑞典女星瑪莉亞‧鮑娜薇(MariaBonnevie)領銜主演,電影榮獲2018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外語片」,並入選2018年第68屆柏林影展「特別放映單元」,以及有瑞典奧斯卡之稱的「金甲蟲獎」(GuldbaggeAward)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等六項入圍。   故事主人翁阿思緹‧安娜‧艾米莉亞‧林格倫(AstridAnnaEmiliaLindgren,1907年11月14日-2002年1月28日),原姓艾立克森(Ericcson...
《當幸福提早來》--- 時間似水,愛,是最好的療癒 ...
SJKen在幕迷影評

2019-01-29 20:11:13
氣氛
10
   評分:10/10猛人:全體人員   試著想像一個狀況,一個不如意的黑人舞者、一個不羈的北韓舞者士兵、一個單親媽媽、一個被當成戰俘的百姓,以及一個支援北韓的中國戰俘。五個陰錯陽差被湊在一起的人,因為戰俘營長的媒體戰需求而組成了踢踏舞團,一切只為了贏過敵人的戰俘營待遇文宣的媒體戰。   然而,身份立場各異的人,雖然因為舞蹈表演熱情打破隔閡,卻只是基於政治目的下所產生的藝術行為,終究還是敵不過敵對的兩股勢力政治角力,從而留下一個沒法完成的遺憾。   《搖擺男孩》的故事講述,一個韓戰期間的北韓戰俘營裡,北韓戰俘因為戰俘營的生活而逐漸區分成明確的兩個派系,甚至因此內部多次爆發流血衝突乃至於殺人事件。而掌管戰俘營的美軍因緣際會決定籌備舞團作為國際文宣戰的假象,以此掩飾美軍在戰俘營管理上的無能。   在政治背景鮮明的前提下,雖然故事講述了一個幾位主角因為踢踏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價值意義的故事,但片中不時講述到的民族衝突猜疑,甚至是誅殺異己(北韓戰俘在食物中下毒、將人分屍虐殺甚至放火燒死,甚至南韓自己也可以因為鄰里不和就指責對方為共匪)等,這類政治現實的氛圍下,原本就是基於政治目的而誕生的舞團,最終也只能在政治算計中成為角力雙方的犧牲品,而真正造成悲劇的主導者仍是無恥的活下去。   全片的踢踏舞橋段甚至是跳舞橋段其實不少,但大都是以劇情需求的前提而誕生的。片中幾段幽默笑點,也是建立在幾位主角用舞蹈談心的前提去設計。而這也是筆者一度聯想到《共同警戒區》的理由,一方面講述了文化差異,卻又建立在共同語言之下的互動,逐步建立起相同的立場從而成為朋友,但卻又因為政治環境的現實而戳破了這個共同語言建立的伊甸園。   而一如《鬼子來了》所闡述的喜劇極致所演變成的樂極生悲,即便敵我雙方在荒謬的處境下和樂融融,但終歸還是敵我立場的對立情況。即便有著相同的語言從而產生了...
FUCK ideology,我們只想跳舞-《搖擺男孩》
BIO-MAN
搖擺男孩
2018-12-20 23:51:08
總評
10
   在藝術界的領域中,似乎無分地域,向來都以男性為主。在近代以前,幾乎沒有留名的女性藝術家,甚至在早期,相對於可以進行裸體寫生的男性,無論裸體模特的性別為何,女性都被排除在訓練之外。女性主義的藝術史研究,直到1970年代,諾克琳(LindaNochlin)發表〈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後,學界對於相關問題才開始有諸多討論。許多過去被視而不見、存而不論的作者與作品,如同缺席的存在者一般,在長期被忽略後才陸續被發掘、進行討論。    女性藝術家寶拉(PaulaModersohn-Becker,1876-1907)或許即可作為代表之一,據稱直到2013年,歐洲以外才出版較為深入研究其生命與創作的英文專書。[1]在華語著作中,目前似乎也不見以寶拉為題的專書或論述。    不僅是單純發生於後世的觀看中,對於寶拉而言,這種缺席的存在者處境恐怕一直與其生命形影不離。《寶拉:裸畫像》影片開始便由寶拉父親如揭示般宣佈「妳天生不是這塊料」、「女人不可能當畫家」。只怕就算日後寶拉對於藝術創作如此熱衷、刻意前往巴黎學習相關知識與訓練,並想要比男性藝術家更為出色,結果大多數時人的眼光仍與其父殊無二致。影片中也透過寶拉與其友人的對話與遭遇,反映出當時女性創作者未被同等重視的不平等處境。    劇中同時也呈現寶拉對於藝術的敏銳感知,當同時代周圍人物尚以客觀手法描繪眼前景物時,寶拉對描繪形體的大膽與任性,即已突破當時環境的認知。但這種創新並未受到其他人的重視,甚至在劇中,還被笑稱應該是小孩子的作品。    影片中雖然帶及了寶拉部分的作品,但對作品在於藝術史領域的重要性與意義為何卻較少提及。這或許也是一般藝術家題材電影作品的限制,在影片有限時間的流暢度與娛樂性的同時兼顧下,又要成功融入深度藝術知識元素又不流於刻板的說教,恐怕確實擁有一定的難度。同時,若以影視作品的娛樂性而言,《寶拉:裸畫像》...
《寶拉:裸畫像》:致缺席的存在者
楊鉅仁
寶拉:裸畫像
2018-05-23 01:03:55
氣氛
7
感謝「幕迷影評」舉辦試映, 有幸欣賞了《抓狂美術館》, 一個廣場,各自表述?   本片導演魯本奧斯倫的前作《婚姻風暴》(2014), 當年拿下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的評審團獎, 本片更榮獲2017年坎城影展的最高榮譽金棕櫚獎, 也代表瑞典進軍奧斯卡外語片;   片中有件叫作〈廣場〉(TheSquare)的裝置藝術, 強調「廣場是信任與關懷的殿堂, 在裡頭,我們有同樣的義務與權利」, 如需要幫助,就站入方格之中;   看了相關報導(鏡週刊第68期)才知道, 原來這件作品,其實是出自導演和製片的手筆: 起因是2008年瑞典開始出現富豪專屬的封閉式社區, 森嚴的門禁,彷彿宣告對牆外的世界沒有責任。 這樣的社會現象,讓導演和製片在2015年推出〈廣場〉, 希望提醒大家:我們都是人類的一份子, 應該負起責任、信任彼此,該作品至今仍在瑞典、挪威展覽。   創作裝置藝術的同時, 導演也發展相同主題的劇本, 最後拍成本片: 一位美術館的館長,某日意外被人扒走手機和皮夾, 他透過手機定位功能,發現手機落在一棟 以中下階層移民為主的公寓內, 於是他決定挨家挨戶地塞警告信, 好讓竊賊歸還失物, 想不到卻造成一連串的失控......    在《婚姻風暴》中,男主角遇到大難臨頭, 卻因恐懼拋棄妻兒選擇自己先逃跑, 發現是虛驚一場後,結果更難面對的處境, 令人印象深刻; 本片更是各種尷尬如同鞭炮般一連串爆發, 只能說真的是很特別的觀影經驗(笑); 令人聯想...
《抓狂美術館》:一個廣場,各自表述?
韋家豪
抓狂美術館
2018-01-17 23:44:51
氣氛
9
《追緝聶魯達》Neruda(2016) 在今年初曾代表智利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導演帕布羅拉瑞恩(PabloLarrain)的這部傳記片,再次交出了一支史實與個人藝術風格兼顧的另類傳記片。片中主人翁—巴勃羅·聶魯達(PabloNeruda)—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最廣為人知的拉美詩人。但他同時也是個活躍於政壇的共產黨議員,長年下來的辛辣言論和反政府作風,也終於引來了右派法西斯政權的全面追緝。本片就圍繞在他躲藏與逃亡的四年期間,如何從智利一路輾轉來到阿根廷的過程。雖然表面的敘事是個典型的「貓抓老鼠」的劇情,也不難讓人聯想到《神鬼交鋒》的影子,然而導演透過獨具慧眼的視覺風格,以及藝術化的敘事剪接,使此片從一般商業電影中獨樹一格,充滿對文字詩詞、藝術理念、政治社會、宿命與自我追尋的種種抽象元素。   有趣的是,導演選擇以主角的對立面作為敘述的第一人稱。奉命捉拿他的奧斯卡警探(蓋爾賈西亞貝納飾)擔任起了旁白的角色,幾乎從片頭至片尾,不斷地以半口白自省、半紀錄述說的方式,娓娓道出了這些年日間,他心無旁騖、近乎癡狂般尾隨追緝聶魯達的過程。如此一來,視覺和聽覺的主體相互輝映、互為表裡,是在型式和敘述風格上比較特別的嘗試。特別是在最後一段,奧斯卡警探幾乎快捉拿到聶魯達時,心中喃喃自語般地說出了這些年來的心路歷程,把自己的自主性給完全歸零,反而是將自己寫進了對方(聶魯達)的敘事裡,化作對方的文學和傳奇的一位配角,這種宿命觀的辯證也極為有趣。整片不少這種虛實交錯、世俗與藝術的來回交疊,一方面讓這部片的藝術風格凸顯而出,但同時可能一般觀眾也較難下嚥。尤其是當奧斯卡的囈語旁白,不斷地意識流般地浸漫整場近乎兩小時的片長,不熟悉西文的觀眾容易感到倦怠。   除了兩位要角的精湛演出之外(特別欣賞飾演奧斯卡警探的蓋爾賈西亞貝納,他那「一生只為捉拿你一人」的深沈使命感,全寫在他深邃的雙眸中),這片最...
《追緝聶魯達》:詩情畫意的叨絮呢喃
丹眼看電影
追緝聶魯達
2017-10-24 23:22:30
演技
8
本來沒有抱太高的期待,但我對描繪藝術家的紀錄片貌似有著特殊的喜愛磁場,觀影中不斷飆升的評價分數,不是因為影片拍攝的多好,而完全是被主人公的魅力所折服。與其他傳記片無異,並無太多華麗手法,儘是利用採訪、邏輯組織來完成整個講述。 對於卡特蘭的介紹,片中頻率最高的是「義大利最飽受爭議的當代藝術家」,用一個最準確的詞形容他,估計只有「狂」了吧。但當你看完全片後,又不得不尊敬他欽佩他。 卡特蘭出身貧寒,也沒怎麼好好受教育,卻在少年時便意識到自己會成為一名藝術家。起初孤身來到紐約自薦而被畫廊置之不理,利用巧妙的藝術欺騙、造假、耍小聰明後獲得了第一次的展覽機會。但此時的卡特蘭絲毫沒有創作頭緒,於是他做了一個牌子寫著「馬上回來」掛著畫廊門上整整兩週;還假報警謊稱自己的作品被盜、甚至從隔壁展廳偷來別人的東西,他騙了所有前來看展覽的人,可也促成了他藝術生涯的開端,而後這一系列行為被藝商們津津樂道。 卡特蘭的作品需要「被觀賞」與「話題性」,他是個很創意十足也頗懂世道的人,他很會製造噱頭,了解如何利用媒體、慫恿收藏家幫助他惡作劇、褻瀆宗教嘲弄政治⋯他曾把他的一個畫廊總監黏在牆上形成一件藝術品,直到總監昏倒被送去醫院;也曾在米蘭證券交易所前,拜訪巨型豎中指的雕像並取名為「love」。每一次的大作問世都上報紙頭版,一位收藏者說卡特蘭的作品之所以值錢,很大的原因是它們總是會佔據新聞中心,負面聲討和流言攻擊讓他越來越出名,人們正反兩面的討論將作品炒紅。 這裏插入探討了關於藝術品拍賣的天價問題,在令人窒息的價格競賽背後,富人收藏的不是作品本身,醉翁之意在於藝術家的知名度,因為藝術本身其實是無價的,無法售賣靈感卻能評估其轉換為「商品」後帶來的時代利潤。或許在當代藝術也成為歷史時,人們也會像文藝復興畫作那樣去研究思考可能早已被曲解的內涵。 影片還對觀眾提出了個問題:藝術品一定是美的或讓人感到舒...
《卡特蘭:馬上回來》藝術猶如深水炸彈
水麥

2017-05-15 10:36:01
爽度
8
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舉辦的奧斯卡金像獎,可說是電影圈一年一度的最大盛會!為表揚2016年傑出電影,今年奧斯卡獎已來到第89屆,頒獎典禮預定於美西時間2月26日晚上8點半,在好萊塢的杜比劇院舉行。 頒獎典禮由知名脫口秀主持人吉米奇摩(JimmyKimmel)主持,預計頒發24個類別獎項。在經過一連串的激烈初選,於1月24日公布了入圍名單!以下為完整入圍名單整理! 資料來源:http://oscar.go.com/                                                                                                              ...
[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7年奧斯卡金像獎 入圍名單
幕迷影評  2017-02-08 12:56:32
  在遠離城市喧囂、吵雜的森林,一對帶著各自心事的母女,在這裡以幾近原始的方式,只為了找到彼此救贖的可能。      沒有太多的鋪陳、沒有清晰的前因後果、沒有大量對白梳理劇情,對於這之所以到森林隱居,也不過幾句台詞的敘述,使觀眾只得依賴著想像力,才能試著完整這部電影所要傳達出的故事。      而一切,一切只有身體、情感,大量的長鏡頭及空拍景色,去引導那逐漸濃厚、逐漸強烈的苦痛、掙扎、衝突、憤怒以及悲傷,以一種極為緩慢的手法,去堆疊、去層次出在壓抑的情感中,漸漸發酵、升溫,直至沉重的難以呼吸的時刻。      至於一再陷入沉思、突如其來的咆哮,則真實、殘忍、露骨的刻畫出一個人在面對最深的黑暗、最底的絕望時,那種活著不如選擇死亡的解脫,則是一把看似無害卻鋒利的刀,狠狠刺進觀者眼底,令人就算想逃,也只疼被迫待在原地接受這濃郁的畫面。      只是在怎麼直線式、緩慢的劇情,在遭逢母親的死亡後,終於有了較為明顯的波動。      從女兒一開始不願接受母親死亡,執拗的揹著母親的屍體跋涉山林,到不得不面對母親死亡的事實,而親手將其掩埋,且女兒也將以「上吊」作為生命的句點時,時間彷彿靜止了,只剩下一點一點地唏噓在電影中流淌。      但……或許是潛藏的求生意志在瀕臨死亡的時刻,發揮的作用,阻止了想以「自我了斷」結束生命的女兒,得以重新活下來重新面對自己的生命,並在這原始的森林中,重新找到活下去的力量。      於是,女兒站在山頂上的畫面,似乎呼應著電影主題:「走進來,找自己。走出去,你會不一樣」那般,讓觀者看見微弱卻真實存在的希望。   題外話:    有別於一般商業電影,這部很「藝術」、很「意境」的電影,其實是極為陳悶、緩慢,或者該說是有些無聊,加上過多的空景,讓我無法看不懂;過暗的夜戲,則使我看不清。      因此,這篇文實在是有限...
寫寫文字:德布西森林-微弱卻真實存在的希望
趙啟弦
德布西森林
2016-11-01 18:06:43
演技
7
參考完整入圍名單:2016年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入圍名單 參考完整入圍統計:2016年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入圍統計         頒獎典禮將於台北時間2016年2月29日上午9點開始! 請密切注意【幕迷影評】網站,我們將隨頒獎典禮實況做即時更新! 一同為得獎者喝采!...
[第88屆奧斯卡特輯] 選出你心目中的...最佳藝術指導
幕迷影評  2016-02-25 13:37:08
上一期專欄裡介紹了中國反骨人物艾未未。這一期,正巧趕上7月18日至10月18日高美館舉辦《以身作則:身體行為藝術》展,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展覽便是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 也因此,想趁這個機會,和大家聊聊這位女性——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MarinaAbramovic      如果還不認識瑪莉娜的話,可以先看看這兩支預告片:     《凝視瑪莉娜》是2012年的紀錄片,從預告中可以看到許多人為她的藝術而瘋狂。      事實上,瑪莉娜初始的創作相當狂暴,對自己也未肯手下留情。好比她曾經躺在地上毫無停歇地大喊三個小時,直到失去聲音。也曾在自己的肚子上用剃刀刻了五角星,再拿皮鞭狠狠鞭笞自己,接著躺上電熱器上用冰塊鋪成的十字架冰床,任身上的五角星傷口血流不止。           圖片來自這裡二十九歲那年,朋友邀她離開南斯拉夫去外地表演。彼時,她跟一名住在阿姆斯特丹的德國藝術家相戀,而那個表演機會恰好是邀她在生日當天去阿姆斯特丹的一個電視節目演出,她是唯一受邀的東歐人。瑪莉娜與教養嚴厲以軍紀持家的父母感情不好,卻很依戀祖母。祖母勸她出國表演,理由是「生日當天都會出現重大的事情」。祖母說對了。那的確是改變一生的時刻。瑪莉亞在那裏遇到同天生日的烏雷,兩人愛戀情慾一點即燃,據她後來接受訪談所說,他們倆有整整十天左右沒離開房間。 實際上,離開南斯拉夫前,瑪莉娜已意識到自己創作到了瓶頸。她不斷將肉體與意志逼迫至極致的結果,最終就是從自殘進階到自刎;烏雷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初遇時,烏雷的臉分成兩副模樣,半邊臉畫上女妝,燙著捲髮,另外半邊臉則是短髮蓄鬍。他正進行跨性別與異裝闢的相關實驗研究,可也正是因為遇到了瑪莉娜,烏雷生命裡陰性的成分消失了。自此,兩人開始一系列愛人合作。圖片來自這裡     瑪莉娜跟烏雷在一起13年,期...
[紀錄] 他人笑我太瘋癲:行為藝術家教母瑪莉娜Marina Abramovic
葛詩  2015-07-21 00:59:07
  後天就是億萬名導—雷利史考特的77歲生日,他不僅是我最鍾愛景仰的電影人,也是第一位讓我有毅力在短期內一口氣看完超過十部電影的導演,更驅使我頭一次想瞭解名人的生平經歷,這也讓我曾在上學期的”歐洲電影史”課堂為了上台報告而特地觀賞了14部他的電影作為準備,曾在台藝大任教的老師聽完我的報告後便稱讚:“真是太感動了,從沒看過這麼認真做研究的學生”,除了推薦我觀賞”台藝大學生必看百大片單”外,更鼓勵我未來就讀電影相關科系的研究所。   在這位影響我最深的導演所生產的作品中,我對【普羅米修斯】、【神鬼戰士】、【火柴人】、【銀翼殺手】這四部最讚不絕口,儘管有些人認為他的作品質量不穩,但我認為這才是一個真正藝術家會有的表現,在業界許多導演都面臨退休的情況下,他與伍迪艾倫等等少數導演卻沒有息影的打算(這代表對工作樂在其中的人而言,退休反而是種折磨),趁著他的最新鉅作【出埃及記:天地王者】(Exodus:GodsandKings)即將在兩週內上映,我也將上學期提交的PowerPoint專題作業彙整起來,也可當作是提供給讀者深入理解的「作品風格懶人包」。   以下是簡報的內容,除了文末所標示的”參考資料”是源自網路,其餘全部都是親自分析,此外插入預告片以及自己的影評連結都是報告的規定格式,無法更改,而綠色字體則是必須特別上台口述解說的部分。    ------------------------------------------------------------------------------------------------------------------ 導演介紹: 雷利·史考特爵士(Sir RidleyScott ,1937年11月30日-),英國電影導演,以風格多變、題材廣泛著稱。代表作為異形、銀翼殺手。曾以《神鬼戰士》獲得2000年美國奧斯卡...
[導演專題] 《出埃及記:天地王者》雷利史考特—勇於挑戰自我的光影藝術家
鯨鯊  2015-05-03 21:17:31
   再見了,2014 (現在講會不會太晚?XD)!! 這一年來很感謝旁人對我的提拔,給予我有別以往的新經驗,讓我的文章有受到轉載,以及一些試映、邀稿的通知,是否曇花一現只能靠時間證明,經統計發現,原來去年我一共寫了116篇影評 (如果加上看完沒寫的肯定更多),而在所有年度影展的最後一站:”MTV電影獎”落幕之前(不是奧斯卡唷!),我的”2014年度十大佳片”也統整完畢,光是合成圖片、製作遮色片與校正尺規就花了兩天,去年的電影普遍氣勢不足,相較於2012與2013年每部”十大佳片”都能至少四顆星的情況,去年的”十大佳片”竟然只有3部能在我心中拿下四顆星,而且只有第3~5名是能夠讓我當機立斷的,雖然我的評分標準比起其他影評朋友嚴格了些,但奇妙的是選出來的片評價都較低,這次我的口味比較趨於大眾認知,只有《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一片被視為負評,但依然秉持一半娛樂片、一半影展片的要求,(可惜共同爭取第十名的【星際異攻隊】【星際效應】【飢餓遊戲:自由幻夢Ⅰ】成為不幸落選的遺珠)以下是在我去年所觀賞的超過100部電影中,精心選出前十分之一的重點精華,希望各位也會喜歡!^^ ※每部作品都會有附上文章連結,若是標記”從缺”的會擇日補上影評,就請有耐心的讀者一起踏上鯨鯊的2014年度推薦片單之旅吧!   1.《控制》 由瑞絲薇絲朋監製的此片是2014年難得讓我非常乾脆給予4顆星的佳作,讓我認為大衛芬奇的品質又再次重回顛峰,雖然不及在過去拍攝【致命遊戲】的那份驚喜,而且局勢走向都早已預知,但至少是他十多年以來最佳的作品,也是繼【隔離島】後再次撼動我的驚悚懸疑片。   難忘橋段:電影後半段戴西慘遭割喉的死亡床戲,令人無法料想會以這麼猛烈的方式呈現,果真成為我最難忘的橋段。 心得文章: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控制》(GoneGirl)     2.《哥吉拉》 歷經...
[電影資訊] 鯨鯊2014年度十大佳片總整理
鯨鯊  2015-04-10 14:10:14
  人的極限究竟在哪?當賦予身份與追夢等元素,一種突破自我、超出自我的歷程於是上演。輔以時間的起承轉合,造就出電影無數個活生生的題材。尤有甚者,當主角瘋狂執著於擅長的領域,為了永恆、為了完美付出無止盡的心血,甚至到了病態般自虐的地步,戲劇本身無疑有了張力,也流露出演員在詮釋角色上,其深刻的神韻與力道。 好比娜塔莉•波曼驚悚詭譎的《黑天鵝》,布萊德利•庫柏靈感乍現的《藥命效應》等,都在面臨創作瓶頸之際,迫使自己激發潛能,不論是尋求外在媒介等輔助,或是內在心靈自我對話等,擺明就是不達目的不罷休,對某件事情熱衷到成癡成魔,讓旁人捏把冷汗,都是渴望超凡入聖。《進擊的鼓手》亦是如此,踏上這條荊棘之路,起因於該死的“GoodJob”;原來,「很好」是殺傷力最強大的兩個字。   《進擊的鼓手》展現出一種極致的變態藝術,深刻描繪紐約一個年輕爵士鼓手和魔鬼教師之間的緊張關係。一則嚴厲指導、手段激烈,無所不用其極,希望再現驚世奇才;二則不計代價瘋狂練習,猛力之下打斷鼓棒,磨破手指血染鼓面,只為了成為心目中最偉大的鼓手。在被魔鬼特訓推向技藝高峰的同時,純粹的人性也被逼向危險的懸崖邊。 血淋淋寫實不成規的磨練,源自於導演達米恩查澤雷(DamienChazelle)的個人經歷,也難怪本片能拍得如此劇力萬鈞,原為娛樂、自我愉悅的音樂興趣,到頭來卻突變成焦慮、噩夢連連的恐怖樂章;諷刺的是,這些全拜看似歡樂、即興灑脫的爵士樂所賜,在經典的表演藝術面前,既見證藝術家的傲骨精神,也道盡教育界的矛盾觀點,將形同璞玉般的學生,打造出迷人的光彩是老師的責任,但要到什麼樣的地步,以及用什麼樣的手段,才是最為適切?     誠如英文片名《Whiplash》敲擊、鞭打之意,本片徹底體現上下位者的權力與能耐,如何博得地位、如何使他人就範,全都透過佛烈契和奈曼兩人一來一往的互動,一一得到驗證。從《...
《進擊的鼓手》很好,是殺傷力最強大的兩個字
散場二三事
進擊的鼓手
2015-02-09 13:06:37
爽度
10